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中心卫生院放射科 湘潭市金侨医院 411202
摘要:目的 对比DR及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价值。方法 本次4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接收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所选患者均采用DR以及CT进行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 CT诊断与DR诊断检出率分别是87.5%和67.5%,DR诊断检出率较CT诊断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40例患者中,4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误诊,误诊率是7.5%;1例出现漏诊,漏诊率为2.5%。结论 在对不典型肺结核诊断过程中,DR诊断和CT诊断均具有一定效果,但是CT诊断检出率更高,其可以为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参考,值得不断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CT诊断;DR诊断;不典型肺结核
近些年来,我国肺结核患病较为常见,而且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患病人数不断提升。不典型肺结核指的是体征以及患病症状均无典型肺炎特点,所以增加了临床正确诊断难度,或者通常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延误了患者有效治疗[1]。因此如何对不典型肺结核进行有效诊断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现阶段,主要采用CT以及DR诊断不典型肺结核,本次主要针对DR以及CT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探究内容以如下报告形式呈现。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次4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接收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其中,有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最大年龄值是78岁,最小年龄值是46岁,均龄值数是(60.41±4.25)岁。入组标准:①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伴有胸痛、咳嗽、发热、乏力、呼吸困难以及咳血等临床症状;②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经过支气管镜活检以及手术病理检查被明确诊断为不典型肺结核;③此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④本次实验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重大心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②伴有肢体、言语功能障碍患者;③伴有心脏、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患者;④中途选择退出患者;⑤拒绝参与本次试验患者。
1.2 方法
1.2.1 DR检查
采用本院DR检查仪器,将管电流以及管电压分别设置为320mA和120kV,根据实际状况自动调节时间,将电压控制在120-130kV之间,电流控制为320mAs,摄影距离设为180cm,对患者前、后以及侧位进行检查。
1.2.2 CT检查
将电压以及电流分别设置为120kV和200mA,时间控制位0.8s,螺距控制位1.75:1,由肺尖扫描至膈面,连续扫描,在扫描患者病灶位置的过程中,应加强1-2mm的扫描,与此同时,进行高分辨重建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诊断方式检出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进行分析,并将相关内容记录下来。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整理并分析,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和率(%)表示,检验值分别是t和x2,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2 结果
2.1 分析CT诊断与DR诊断检出率
CT诊断以及DR诊断检出率分别是87.5%和67.5%,CT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DR诊断,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详情如下表1:
表1 CT诊断与DR诊断检出率比较表[n(%)]
2.2 分析临床漏诊以及误诊率
本次研究中,4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误诊,误诊率是7.5%;1例出现漏诊,漏诊率为2.5%,误诊3例患者中,被误诊为肺脓肿的有1例,被为肺癌的有1例,被误诊为炎性假瘤的有1例。
3 讨论
结核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疾病,其可以入侵多个脏器,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肺部结核感染。大多数肺结核患者都伴有显著地和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CT影像学特征,结核病灶通常位于两肺上叶肺尖后端和下叶背段,一般情况下,以斑块状、小结节状以及索条状等呈现出来,通常与纵隔内淋巴结肿大以及胸腔积液等症状合并,经过增强扫描后,无显著病灶强化症状[2]。经过胸部CT检查患者后,影像学表现以干酪样坏死、渗出以及卫星灶等呈现出来。不典型肺结核无显著临出表现、发病位置以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而增加了诊断难度,所以很容易产生误诊以及漏诊现象。不典型肺结核较为常见的症状包括肺炎性改变以及肺癌样散发结节病灶等,在诊断的过程中,很容易与肺炎以及肺癌等疾病混合在一起,最终无法准确诊断肺结核,延误了最理想的治疗时间。现阶段,肺结核诊断较为常用的方式是影像学检查,尤其是DR胸片检查和胸部CT检查,其在检查和诊断肺结核活动中具有关键作用。目前,诊断肺结核的基础影响措施是DR诊断,同时也是对病灶检查的首选方法,其具有清洗程度高、检查速度快、层次清晰以及成像速度快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当中。但是该项技术无法对重叠位置病变进行鉴别。而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查方式是胸部CT检查,其能够将病灶位置清楚地显示出来,同时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其可以清楚地显示出管壁增厚程度、肺段狭窄以及肺叶支气管状况,在支气管结核诊断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DR检查相比,CT检查可以将横扫面每一处变化直接显示出来,在诊断重叠病灶方面占有显著优势,同时具有图像清楚、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等优点[3]。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CT诊断与DR诊断检出率分别是87.5%和67.5%,DR诊断检出率较CT诊断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40例患者中,40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误诊,误诊率是7.5%;1例出现漏诊,漏诊率为2.5%;误诊3例患者中,被误诊为肺脓肿的有1例,被为肺癌的有1例,被误诊为炎性假瘤的有1例。由此可见,CT诊断效果显著优于DR诊断效果,其能够将患病重叠位置清楚地展示出来,为良好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资料.
总而言之,在诊断不典型肺结核的过程中,CT诊断以及DR诊断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在诊断重叠以及不典型肺结核中,CT诊断显著优于DR诊断,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可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实际状况以及支气管镜检查等进行诊断,以此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避免漏诊以及误诊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曾卫东,李希波,卢劲松. DR、CT诊断中老年不典型肺结核的特征对比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73-75.
[2]阚泽龙. 彩色多普勒和DR对肺结核的诊断表现分析[J]. 中外医疗,2017,36(7):173-174.
[3]顾广红,缪锦林. 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8x):11-12.
论文作者:彭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肺结核论文; 患者论文; 典型论文; 检出论文; 病灶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结核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