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批评理论述评_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马克思社会批评理论述评_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述评论文,理论研究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257-2826(2002)12-0045-05

批判性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是贯穿马克思理论发展始 终的思想精髓。马克思思想的创造与发展,是在批判性的论辩中进行的;马克思思想的 生命与活力,也是在科学批判的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因此,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 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问题多有探讨,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这些探讨都是从某一侧面对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进行论述,缺 乏对这一思想的系统梳理,不利于对马克思思想的全面理解。鉴于这一情况,本文试对 近年来有关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论述做一总结,以进一步推进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 深化与发展。

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界定

对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进行研究,自然离不开对它的涵义的理解。涵义理解的不同, 必然导致理论本身的差异。因此,涵义理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综合学界对此问题的看 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要理解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首先要把握社会的自我意识。而社会 的自我意识,又分为社会的自我肯定意识和社会的自我否定意识。社会自我意识的肯定 方面要解决的是如何维持现状的问题,而作为社会自我意识的否定方面则要解决如何超 越现状的问题。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属于社会的自我否定意识,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 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存在合理性的追问。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批判理论是反思性的历史认识、评价活动。哲学的反思以间接性 为特点,但它是对理论性间接反思的二重否定,它不仅通过事物的内部矛盾使事物的本 质显现出来,而且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社会批判理论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反思社会的, 是对社会进行的最一般、最抽象的哲学批判活动。因此社会批判的首要条件应当是社会 必须处于将自己最丰富的具体展现出来的时期,即社会的成熟时期。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就是从两个批判性假设前提出发对资本主义社 会的批判。这两个前提是:1.人类趋向于变革自己的生存条件,以实现自己的进一步发 展;2.人类社会生活趋向于普遍的丰富性、多样化。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就是以这两 个理论假设为依托,建立在对社会现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的,对某一具体事物向人类普 遍进步方向发展的现实可能性进行揭示。具体地说,就是指从某一事物本身发展的特殊 规律出发,考察并揭示这一事物在以上两个批判性假设前提意义方面纳入事物一般运作 规律的可能性。就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批判来说,就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 运行规律——剩余价值规律——出发,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在以上两个批判性假设前提意 义方面被纳入到人类社会历史运行规律——即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的规律——一般的 现实可能性。

我认为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不是针对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理论,而是统摄全局的 一个思想主旨。批判不只是单纯的否定,而是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不是指社会的单 方面发展,而是指社会发展与理论发展的统一。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目的就在于通过 理论与现实的相互监督、相互批判,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发展、理论的完善, 在互动中实现双赢。因此,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界定应坚持全面、辩证、发展的原 则,把对社会的批判和对理论自身的批判结合起来,揭示贯穿于马克思理论总体中的批 判精神。

二、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博大精深,如何从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勾勒出社会批判理论的框 架与内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角度,因而也必然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归纳起来,主 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认为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过程的自我批 判,即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对其否定的理解,把任何一个特定的阶段当作 过程去理解;二是理论上的自我批判,从认识论角度探讨马克思是如何超越同时代人的 思想,其本身如何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三是从主体角度对资本 主义特定社会的批判。

第二,认为可以把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归纳为“四阶段五假设批判模式”。首先是社 会批判理论前提的确立(即A阶段)。在这一阶段上,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假设:物质存在 决定精神意识(a)。其次是唯物主义分析方法的锻造阶段(即B阶段)。在马克思那里是一 个从基始性唯物主义到方法论唯物主义的思想发展过程。这里有两个基本的理论假设, 事物处于不断生成与灭亡的过程中(b);事物处于系统联系之中(c)。这两个理论假设是 方法论唯物主义作为分析方法得以成立的一般性理论假设,它们分别是“历史的”与“ 具体的”这两个规定性的理论依据。再次是具体的现实性分析阶段(即C阶段)。这同时 包括对事物本身特殊规律和对事物所属的一般过程的规律性分析。最后是批判阶段(即D 阶段),这一阶段是哲学批判的历时性、暂时性完成。它也隐含有两个理论假设:人类 趋向于变革自己的生存条件,以实现自己的进一步发展(d)和人类社会生活趋向于普遍 的丰富性、多样化(e)。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四个阶段五个假设是最少思辨、又最接近 现实的,这正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魅力之所在。

第三,认为革命思想或批判意识是马克思学说的灵魂。回顾马克思毕生的理论活动或 浏览一下他的全部著作,可以看出,他的全部思想都是在批判中展开的。例如:对德国 古典哲学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对物化和异化的批判、对蒲鲁 东的批判、对拉萨尔的批判、对哥达纲领的批判、对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 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批判、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批判等等。可以断言,马 克思通过毕生的批判活动完全实践了他早年为自己规定的历史使命:要对现存的一切进 行无情的批判。

第四,认为马克思通过对其早期文本思想的批判与超越,完成了一系列内在的逻辑转 换,进而建构起了科学的社会批判学说。具体表现在:在哲学上,马克思扬弃了人本学 的异化逻辑,从黑格尔关于社会关系矛盾分析的历史辩证法中,生发出现实的批判张力 ;在经济学上,马克思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的非历史性思维方式,引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并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与批判。成熟时期马克思的 社会批判理论,是融科学实证分析与价值理想追求于一体的社会历史学说,是历史与逻 辑相统一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的全部思想都是在批判中展开的,革命思想或批判意识构成了他的学说的灵魂 。正如他本人指出的那样: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事物,按其本性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 的。批判理论构成马克思思想的核心,对于这一点来说,学界是无疑义的。问题的分歧 在于探讨社会批判理论的方法,从哪个角度更能恰如其分地概括马克思的思想,理清马 克思思想发展的脉络。我认为问题的切入点还应以“实践”为基础,以“批判”为灵魂 ,对社会进行全方位的解剖,实现对社会的全面把握。马克思的学说是科学性与革命性 的统一,正是在“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革命进程中,在对理论自身不断批判、 不断完善的发展历程中,马克思的学说不断走向成熟。社会与理论的互动构成马克思社 会批判理论形成的全过程,批判精神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始终。因此,在实践中把握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我们把握马克思思想真谛的现实途径。

三、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特征

以怀疑与反思为本质特征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理论所独具的思想魅力。然而囿于马克 思著作之丰,内容之巨,人们对其社会批判理论特征的把握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社会批判活动基本上经历着两步回溯或还原过程:第一,从表 面现象向深层本质的回溯或还原。马克思习惯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区分出现象与 本质、表层存在与深层存在、上层建筑与基础等等,然后从本质、深层存在和基础出发 去对现象、表层存在或上层建筑作出价值学判断,说明后者存在的理由和根据,揭示其 局限性和消极方面,指出其被超越与扬弃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由一般本质向人的活动 的回溯或还原。他在做了第一步回溯或还原之后,没有停留于此,没有把这些深层的和 本质的存在或基础当作给定的和终极的实在,而是进一步揭示这些存在或基础背后更深 层的原因,从而把它们回溯或还原到人的基本活动,即劳动或实践的层面上。从人的劳 动或实践活动出发,扬弃各种社会历史存在的给定性和自在性,这是马克思全部批判意 识的基点。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有两个主要特点:1.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所谓科 学批判,是指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科学的批判;所谓价值批判,是指站在工 人阶级立场上,以实证事实为根据,揭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不合理性。科学批判与价 值批判是有机统一的。2.批判与发展的统一。马克思不是为批判而批判,而是要从对现 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得出其否定性的理解。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就是揭示事物自身内 在矛盾的发展,从对现存事物的内在矛盾中找到自我否定的力量。所以,这种发展本身 也是一种自我超越,因而也是一种批判。马克思是批判中包含着自我发展,发展中又体 现着批判,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总之,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既是科学的,又是彻底 的。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批判性论辩的特点在方法论上为我们的这一研究 提供了重要启迪。这些特点有:1.坚持实践是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与源泉;2.坚持哲 学前提和现实前提双重批判辩证统一的原则;3.坚持多学科批判辩证统一的原则;4.坚 持不断扬弃和反复批判辩证统一的原则。总之,批判性视角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 解的一个重要视角。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不同于其他非理论、非专门化的批判活动,这些批判往往具有 自发性、随意性,而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则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特点,而这些特点 又是建立在实践性、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之上。正是这些特点构筑了马克思社会批判 理论的基础,使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独具特色。

四、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与其他批判理论的区别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他对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是他探索人类命运的一种不懈尝 试。但西方学者在赞同马克思这一理论的同时,对其进行了片面的阐发,使马克思哲学 中固有的丰富性与完整性日益走向片面与狭隘。因此,他们的社会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 社会批判理论有着根本的不同,这主要表现在:

以霍克海默为代表的早期社会批判理论把“批判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认 为只有抓住马克思的批判方法,才能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批判”不仅意味着对现 存学说在理论上的变革,而且还要批判地分析现存社会以导致社会的变革。但是这种理 论不是把自己置身于社会专门化劳动过程之中,而是置身于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之外。 它的目的不是要维护现存社会的秩序,而是要破坏一切既定的东西,以证明它的不合理 性和不真实性。而且这种社会批判理论把人看作全部历史生活的生产者,所运用的方法 仍然是主体性原则和抽象的人道主义。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与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区别在于:1.两种批判理论由于对 社会动力结构的不同认识,使批判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不是通过 分析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说明社会的发展,而是 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归结为日益发展的文化、科学技术对人的本性的压抑。 因此他们以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大众文化批判等来取代马克思哲学的政治经济学 批判。2.两种批判理论选择了不同的革命主体。新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批判家们认为科学 技术是现有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改变了马克思所处时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 级的对立关系,从而使革命的主体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们认为,革命的主体不是马 克思所认为的工人阶级,而是知识分子。3.这两种批判理论采取了不同的革命策略。马 克思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下,主要采取了暴力夺取政权的措施,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 家在发达的工业社会时期,则采取了文化心理革命的方式。

持批判精神学说的还有“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这种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列斐 弗尔,他力图把马克思的学说改造成一种以现代人的异化为出发点的日常生活批判。在 他看来,日常生活批判就是向人们揭示:控制消费的官僚机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每个人 的经验深处,消除异化的设想必须从自我改造入手,使人们克服社会制度的网络影响, 去掉国家机器的物化和神秘性的外罩,认识到国家机器作为人类行为方式的真正起源, 以此削弱现代官僚生活的普遍性和合理性。日常生活批判就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分 析它,就是要揭穿日常生活的虚假性,撩开异化现实的面纱。

乍看起来,西方的社会批判理论似乎弘扬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但实际上它 们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与批判精神割裂开来,片面地弘扬了批判的一面,而失去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本性。它们以对个人的重视压倒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以主 体性的研究取代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它们把对现存社会的批判变成了一种不加区别 的总体性价值人本学批判,最终无法逃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窠臼。这种对马克思主义 片面的曲解并不能切中当代资本主义的要害,从而使它们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离 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内涵越来越远,而成为一种从根本上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理 论。

五、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现实性

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进行研究,不仅对于进一步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揭示蕴 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深刻内涵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我们今天更深刻地了解资本主义, 认识处于科技困境之中的西方工业社会,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铺路搭桥,具 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在何种意义上服务于现代社会,学界有如 下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现实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类传统的思维 方式是在人的活动之外寻找终极的和绝对的实体来作为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据,如自 然、逻各斯、上帝、理性、技术、绝对理念等等。而在近现代的历史演进中,人们赖以 安身立命的上帝、理性、技术等支柱相继坍塌或动摇。因此,以怀疑和反思为本质特征 的批判意识必然增强。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在为人 类带来巨大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日益膨胀的政治机构、失控和自律发 展的技术等异化的社会力量。处在深刻变化危机中的人类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和行 为本身进行批判性的检讨和反思。在这种文化背景下,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无疑具有十 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现代意义在于:它克服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做的“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片面解读,实现了对实证科学 与人本主义的内在整合与超越,并在新的基点上实现了科学认识方法与价值认识方法的 辩证统一,这一新的基点就是社会实践。这种从社会生活中生发出的社会批判力是其他 学者所不能达到的,而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所在。

一种观点认为,批判意识的发扬无论是对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新危机,还是对处在文 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均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哲学既应有超然于尘世的冷静,又要有立 足于生活的现实;用批判的眼光,指出现实的弊端,刺痛时下一些日渐麻木、沉溺于物 质追求与感官享乐的神经,使人们不致在吵吵嚷嚷的日常生活中迷失方向,使人们的心 灵得到安顿;为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帮助人们去实现公正、合理、人道的社会,实 现人的自由、解放具有重大意义。

蕴涵在马克思思想中的那种深刻的批判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思想资源。正如凯 尔纳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包含着发展现时代的一种批判理论的源泉。深刻挖掘马克思 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根源,发现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今天在全球 化的背景下重新理解马克思,用马克思思想的精神来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 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2-05-23

标签:;  ;  ;  ;  ;  ;  ;  ;  ;  

马克思社会批评理论述评_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