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拼贴”与减少学科痕迹--2002年高考综合能力试卷分析_高考论文

“拼盘”痕迹减少 学科联系加强——评析2002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拼盘论文,综合能力论文,学科论文,测试卷论文,痕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2002年高考江苏、河南、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命题指导思想值得引起我们注意:大综合考试更加强调基础知识;命题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能力立意为主,以现实问题立意为主,引导在校生学以致用,鼓励创新精神。重在考查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生只有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得高分,才能被选拔上来,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知识面窄狭、视野短浅的考生只能得低分,从而被淘汰下去。现就今年的江苏、广东、河南三省“大综合”试卷作一简析。

一、试卷的构成

全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共18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满分300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计分比例为6:4,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Ⅰ卷为客观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分30小题,每一个小题6分;第Ⅱ卷为主观题,分两大题10个小题,题型有填空、读图、简答等。

二、试题学科属性和赋分情况

为了便于读者分析和比较,特作一个粗略的归类列表如下。

从上表我们可清楚看到全卷各单科占分情况为:政治50分,历史48分,地理54分,物理48分,化学50分,生物50分。

三、试卷的综合程度

所谓综合试卷,包含三方面的含义:①试卷是由多学科的题组成;②有的题属于单一学科,有的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组成,但每一个问题只属于单一的学科,各问题是相对独立的,只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围绕同一背景材料提问,这种题亦称试题综合;③有的题本身就是属于学科交叉、知识渗透。例如生物学科很多问题是与化学、物理有关的,特别是生命现象与化学反应密不可分,化学和物理间的交叉也很多,而有些学科内不同专业知识的综合暂不含有这一概念之中。从上表可知学科内综合题占126分,跨两科以上的综合题达174分之多,占比58%。

四、试卷的特点分析

1.2002年江苏、河南、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继承了2001年广东、河南两省“大综合”卷的基础,范围仍然是中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必修课的基础知识。试卷总体来看难易适中,比起单科试卷难度较低。考试内容与范围首先注重的是学科内的综合,命题难度严格把握好“度”,使之难度适合文理科广大考生承受能力,综合适度,逐步到位,平衡过渡,这一命题原则两年来都把握得较好。

2.试卷考试基础知识的面广而试题难度不很大,侧重考查学科的概念、基本规律等主干知识。如物理科考了原子核反应类型、电磁感应、力的平衡、热力学第一定律、电场作功、静摩擦力、核能计算等;化学有同位素符号、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等;生物涉及了内环境、基因突变、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矿质代谢等;政治主要有消费者的权益、公民道德建设、国家的宏观调控、矛盾的观点、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历史考了美国、日本、德国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特点,第二次科技革命、鸦片战争等;地理涉及了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世界主要区域分布、自然带、能源知识、磁道资源的分布、工业布局的原则等。

3.试卷联系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如政治题涉及到消费者的权益、公民道德建设、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的外交政策等问题;化学题涉及到生活、医疗、经济等问题;还有关于“核能源”、“铜资源”等问题。这些试题有助于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4.试卷不考烦琐的计算和公式推导,跨学科的综合较去年有较大提升。试题在设计上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题目,逐步体现以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的趋向;选材注重取材于现实生活与重大热点问题(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三大轴心),以学生所学各科必修内容为知识载体,以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为现实背景材料,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还提供数据、图表等信息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思悟与启迪,要求考生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多角度、分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测试的初衷之一,就是要求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融合、思维方式的转换、跳跃;在解决问题时实现答案的有效、准确、优化、独创。可以说,这一目的在今年的试卷中得到了比较好的体现。如“银贵钱贱”一题,考生只要抓住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提炼,就能作出正确解答,无需死记硬背。又如,第18题“短日照开花植物由南向北移,开花提前还是推迟”,考查首先要知道的是“由南向北,短日条件来得早还是迟”,考查的是地理知识和生物知识的综合运用。再如“核武器”一题,将政、史、地知识融为一体,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实现了知能转化。

5.综合考试能力侧重于用多科学知识载体背景,开拓崭新新知识视野,创设一个现实热点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问题”,自行科学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包括认识问题、制定计划、分析信息、整理资料、处理数据、展开研究、对比评价、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世界、关注环境、关注自然的高尚情操与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今年涉及的热点命题有消费者的权益、公民道德建设、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的外交政策、生活、医疗、经济等问题,还有关于“核能源”、“铜资源”等问题。全卷问题立意新颖、现实,较好体现了价值观取向。

试题“拼盘”痕迹没有以往明显,同时没有严格的学科界限,学科间的联系有些也表现得较为隐含。不少考题都牵涉到工业、居民生活等国计民生的题材。它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理论与实际问题来立意命题,要求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试题要求学生不局限于对事物的局部或某一侧面进行描述,而是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洞悉事物的发展规律,注重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利弊与趋向研究,作出前瞻性的科学预见与分析建议。

标签:;  

强化“拼贴”与减少学科痕迹--2002年高考综合能力试卷分析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