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超市发展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性论文,超市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007(2002)01-0059-03
一、超市的产生与发展
超市于1930年首次出现在美国纽约牙买加皇后区,它的诞生被西方国家誉为零售业的一次革命。与其他零售形式相比,超市具有自助式服务、商品价格低廉、经营品种多、营业面积大、选购商品方便等特征。因此,一经产生就受到消费者喜爱。到1935年,美国超市发展到600 多家,1968年达到33900多家,1980年发展到37000家,随后美国超市规模不断扩大,营业额不断增加,功能不断齐全和完善,出现了一些巨型超市。现超市发展到全国各地,其食品与生活必须品的销售量占了美国年总销售总量的90%。日本是亚州最先引入超市的国家。1952年开始兴办超市,60年代以后,日本超市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十分迅速。1963年发展到383家,1980年发展到3910家,现已遍布全国,其整体规模、 管理水平和经营技术均属世界一流水平。西欧国家原联邦德国1951年开办第一家超市,10年间发展到86000家。英国1956 年开办第一家超市,到了80年代,超市的销售额占了市场食品销售总额的60%以上。超市在西欧各国发展很快,目前已普及。我国香港地区1970年开始兴办超市,到了1980年,香港超市已发展到300多家,目前在零售业已普及。
我国大陆于1981年从国外引进超市这一先进的零售经营方式。1981年上半年,广州市友谊商店首先开办了我国第一家超市(当时称为自选商场)。此后,广州、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大城市先后开办一些超市,到1985年底,全国超市发展到155家。80年代后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国消费品市场出现了买方市场,超市这种现代化的零售经营形式又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发展起来。9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消费者对“一次购足”式的零售经营方式有着强烈需求。同时由于零售企业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低价格的营销策略,包装加工技术和能力的提高,超市已成为居民购物的首选场所,超市在我国结束引入期而进入成长期,在我国各地得到较快发展。
二、超市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
现在我们对超市这一名词已经非常熟悉,但对它的理解却不尽相同。由于我们对超市的科学内涵缺乏认真研究,政府也一直未出台有关超市的法规,很多人将开架销货等同于超市,按照自己的主观理解去设计超市,于是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超市。因此,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搞清楚超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通过对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超市发展历史和现实资料的深入研究和思考,结合我国超市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超市的科学内涵应界定为:超市是实行开架售货,顾客自助服务;营业范围包括各类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广泛采用定量包装,明码标价,分门别类摆放,适合一次购买较多数量商品,电子计算机一次结算;营业规模、商品销售量和销售额比较大、商品价格相对低廉;采购、配送、销售实行连锁化经营,具有多功能服务的现代零售商店。
根据以上对超市科学内涵的概括,我们认为超市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以自助服务、一次结算为经营方式;以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要经营品种;以大量销售为经营原则;以低费用、高周转为经营特色;以廉价销售为经营方针。
总之,超市的产生和发展,使零售商业完成了从手工劳动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变,使商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原因是传统的商业劳动包括售货员的商品介绍、展示、称重、计价、包装、收款等劳动,同顾客的购买活动同步进行,商业劳动是一系列不能储存的服务劳动。超市的出现,使包装、称重、计价等商业劳动可以在工厂或商店中预先完成,将这部分劳动固化并储存在商品中,实现了商业劳动与顾客购买活动的分离,从而大大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超市对于促进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深化商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在我国发展超市和连锁超市的条件和基本经验
发展超市和连锁超市是我国商业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扩大和现代化建设的加快,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方法在商业领域被广泛应用,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商业流通领域改革的扶持力度和宏观指导。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加快发展超市和连锁超市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在发展超市和连锁超市的实践中,也积累了一些可供吸取的经验。目前,我国加快发展超市和连锁超市的条件已经成熟,主要表现在:
第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促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人均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65元,折合851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近年来我国每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均突破40000亿元。 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使我国具备了发展超市和连锁超市的基础条件。
第二,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大批量生产体制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方式。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使生产企业能够向超市提供大批量的不同规格的、分类包装的各种商品,满足以顾客自选为主的新兴销售方式,丰富了超市的经营。
第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也为超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使我国交通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特别是铁路、高速公路、集装箱运输、批发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商品在大范围内的运输、配送、物流变得十分便捷和经济,从而保证了超市经营的低成本优势。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在零售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为超市和连锁超市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特别是POS 系统这种专门处理商品流通信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超市出口一次性付款电子计算机一次结算,缩短顾客付款等候时间,并为超市商品的加工、进货、配送、经营、管理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第五,近年来随着我国超市由引入期向成长期的发展,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从事超市采购、销售、技术、配送、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近年来普通高等院校、成人高等院校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以及部分中专、职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信息与管理、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我国超市和连锁超市的发展准备了人才条件。
第六,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和宏观指导,为超市和连锁超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把发展超市和连锁超市作为流通领域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和深化商业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税收、贷款、租金、场地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在采购、销售、技术、配送、物流、经营、管理、物业等方面给予宏观指导,促进了我国超市和连锁超市在较短时间内全面铺开和快速发展。
探索研究总结我国超市和连锁超市的发展历程,有以下基本经验可供我们汲取:
一是超市和连锁超市的发展要以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为基础。我国在发展超市和连锁超市时,必须注意这两个条件,要考虑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二是超市和连锁超市的目标消费者是城市普通居民,他们是形成超市规模销售额的基础,因此超市和连锁超市的发展空间应主要建在居民居住区,特别是缺乏商业网点的居民区,居民集中,购买力也相对集中,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可以实现规模效益。
三是超市必须走连锁化的经营道路,才能发挥规模采购、规模配送、规模销售、规模经营的优势,也才能实现规模销售额、规模经济效益,为低价格营销策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四、目前我国超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今后超市发展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实际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发展的要求,其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第一,借鉴国外经验,顺应市场环境。首先在规模上,应以中小型为主。国外超市大型化较多,近年来向中小型化发展。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来看,由于资金、配送、管理等方面的条件所限,除了在大城市可少量发展大型超市外,应当重点发展1000平方米上下的中小型超市为主。其次在价格策略上,应力争做到廉价。廉价销售是国外超市的普遍特征。我国超市要尽量降低经营成本,努力做到廉价销售,特别是要做到同类商品价格不高于或低于百货商店。同时要在品种、服务、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使顾客因购物方便、廉价、舒适而乐于到超市购物消费。复次,在经营品种上,应扩大品种范围。从国外超市发展看,传统超市以经营食品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到经营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经营品种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由于受购买力和消费习惯的制约,多数家庭还不能做到以小包装或半成品食品为主。同时,冷冻食品保存期短,经营费用高,因此超市在经营品种上应适当降低食品比例,以不超过50%为宜。同时可相应增加一些日常生活消费品、文化生活用品、家庭常备药品等,以增加经营品种办出特色来吸引顾客。最后,在市场定位上,应以大众消费为主。国外超市主要是普通居民光顾,因而在商品品种甚至在摆放位置上都充分考虑普通居民的购物心理。同时以方便、廉价、省时、面向大众作为市场定位。目前我国居民购买力虽然增长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处于低水平阶段,而且商业发达程度、商品加工、配送、经营、管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多功能服务等跟不上购买力的发展,超市的市场定位就更需要坚持方便、廉价、省时、面向大众消费的经营方针。
第二,发展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发展连锁超市是实现大量销售的有效形式,可使超市获得规模效益。规模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共同进货批量大,降低进货成本;二是多家超市连锁经营可以实现大规模销售,同时降低商品管理费用;三是联合开发广告促销活动,信息共存;四是连锁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配送、规模经营、规模销售额,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大大增强超市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推广商业科技,优化经营管理。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超市要特别重视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POS 系统这种专门处理商品流通信息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POS 系统对于提高超市的经营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款的快速准确化。超市实行出口一次性付款,顾客要求付款时间越短越好,运用POS 系统,只需光笔扫描一下商品上的条形码即可从计算机屏幕上得知销售商品总金额,做到快速准确。二是超市内部管理的现代化。运用POS 系统能够准确把握每一种商品的销售动态,可以防止商品断档或过量储备,食品保质期的确认、商品开发方向、补货的适时化均可通过POS 系统来完成。三是经营决策的科学化。连锁超市的各个连锁店的电脑与总店电脑直接联网,总店管理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各个连锁超市销售状况,还可自动分析各种商品销售变化规律,商品销售结构、居民消费变化等,从而为合理进货、配送、经营、加工、库存、销售等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