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问题的一些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论文,科技革命论文,于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即将迈向充满希望而又矛盾重重的21世纪。在新的世纪里,农业的走势以及如何把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如何迎接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尤其是个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提出
人类社会从18世纪以来先后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这几次革命及其所引发的产业革命将人类由农业社会推进到工业社会,创造了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下,世界农业加快了农业科技革命的进程。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孕育,本世纪中叶,产生了以现代育种技术和农业化学技术为主导的第一次农业技术革命,使滞后的农业实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个基础上,由于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进而拉开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序幕,给世界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个新的形势面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农业优势在削弱,与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差距逐渐在拉大。这与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的实际,1995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在这个决定中提出:“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保障全国人民丰衣足食,使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把农业科技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使我国农业科技跃居世界先进水平”。随后,江泽民主席在全国“星火计划”实施10周年大会上,适时发出了“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号召。并将它写进了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就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内容实质、目标任务及应采取的措施作了明确的阐述,为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目前,一场农业科技革命的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
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内涵实质
什么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呢?目前,尚无权威界定。笔者翻阅了一些资料,根据中央文件与一些科学家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指在广泛运用农业机械工程、化学技术成果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的基础上,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环境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农业科技和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为目标,并逐步建立起农业科技革命的创新机制,推进我国农业新突破及可持续发展。其中:依靠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是核心,是动力;推动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建立起农业科技革命的创新机制,是实质所在,这里的核心是“创新”,包括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等。关键又是科技创新。
当代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整个社会、经济系统新的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更加广泛的科技革命,因而,其意义也非同一般。它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领域更广泛。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在“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这就是说,这次农业科技革命已远远突破了农业范筹,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方面的技术配套改革与创新,也包括经营方式以及相关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二是内涵更丰富。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建立在现代高新技术基础上的崭新革命。现代高新技术内容很丰富,涵盖信息技术、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六大系统,也就是说,新的农业技术革命要借助这些高新技术的力量对传统农业进行发掘、创新。拓宽农业领域,不仅要使传统农业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质的飞跃,还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去人工塑造农业新品种,开发新食品,利用新能源,合成新资源,产生新产业。将给未来农业创造广阔发展的新天地。
三是影响更深刻。这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农业本身,影响极为深刻:(1 )它与工业等其他领域的科技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相互交融、渗透和促进;尤其是作为基础地位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进程和成效,将直接或最终影响其他领域科技革命的推进;(2)随着生物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将促进以动物、 植物“二维结构”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维结构”的现代农业转变,将给农业带来新的产业革命。这些巨大的发展与变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传统农业观念,并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3 )更主要的,它将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农业科学,创新农业科学,从而赋予它新的科学基础,新的内涵,新的结构体系,新的知识体系,新的管理形式和新的生命活力。使这门古老的科学出现崭新的面貌。
四是成效更显著。如果说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农业低生产率、科技水平和发展速度的资源农业型的状况,世界粮食和农产品单产获得新突破。那么,这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将产生强大的暴发力和推动力,使农业进而使整个农村经济产生全面的新突破。使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技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创造新的奇迹。同时,在进展速度上也将会比人们预料的要快得多。
三、实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农业科技的飞跃和农业新一轮发展,既是难得的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抓住机遇,紧迫形势,迎接挑战,大力推进农业新科技革命,以在未来农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唯一的战略选择。具体来讲:
1.是适应当今世界农业科技突飞猛进走势的迫切需要。目前,一场新的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体的农业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地向前发展,形成人们难以想象的强大的威摄力和影响力,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将推动农业新的产业革命。为了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挑战,以在未来发展中争得一席之地,世界各国都在纷纷调整或重新审视、调整技术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美国不遗余力地加快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以维护其在世界农业的霸主地位;广大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将发展科技与教育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加大科技、教育的投入。199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吹响了向新科技革命进军的战斗号角。形势迫人,刻不容缓,必须充分估量新科技革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找到差距,确立坐标,跟上新形势。
2.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我国农业经过20年来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局面已为供给相对过剩所取代,买方市场正在形成。农民面临着来自自然和市场两个风险的压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体制转轨,由过去受资源约束转向来自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受到了极大的困扰;随着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收入的增长由过去依靠生产总量增加转向增产和市场双重依赖,而且市场条件日益突出起来;随着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型,资本和技术因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作用显著上升,投入不足和技术落后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起来,等等。这些新问题、新变化是转变中难免的。从长远看,是好事不是坏事,是“临产前”的阵痛。因此,应正确对待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尽快减少这种“阵痛”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根本的出路是推进农业技术革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许多问题才能得到化解和解决。
3.是解决农村经济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个重大问题。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资源、人口、环境和经济之间的矛盾。一是人口增长和粮食供给的矛盾。我国人口增长很快,据人口学家预测,90年代全国人口增加值大体是 1.5亿左右,这种增长趋势在2020年前难以逆转。人口增加,必然要增加粮食的消费量。目前人口增长已超出粮食增长的速度,而今后我们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耕地来发展粮食生产。而且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需要有更多的粮食用于养殖业,这种粮食消费间接增长的趋势也是一时难以逆转的,因而粮食在我国是个永恒的话题。二是农产品总量目前相对比较丰富,但存在着品种不全、品质不高,既难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又影响相关产业,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农业发展所必须的农业资源,其中尤其是耕地资源紧缺,后备资源不足。1978—1995年间,全国耕地面积减了442 万公顷。这种趋势在今后一定时间内也难以逆转。四是环境污染、农业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给农业未来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五是化肥效率下降以及传统农业技术、种质资源的自身的问题等原因,造成的作物产量、生理极限递减问题日益突出。六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农业劳动力素质低、难以转移,等等。这些深层矛盾的化解,根本出路只有依靠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强各个方面的科技进步。除此别无其他选择。
4.是适应我国加入WTO,推动农业走向世界的迫切需要。当前, 经济技术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据国际比较数字显示:1985年至1997年的13年间,世界外贸进出口总额由3.7万亿美元增加到10.8亿美元, 增长1.9倍,高于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0.6倍。199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324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34%。最近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突破, 预示着我国加入这一世界性贸易组织已指日可待。这对我国农业既是难得机遇更是风险挑战。使我们有可能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及发达国家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及管理经验,来发展我们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但是又要看到,在目前农业市场化尚未完成,农业国际化条件尚不成熟的背景下,农产品市场放开后,西方低廉、优质农产品的大量涌入,必将对我国农产品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农业将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需要充分估量到的,并迅速筹划有效对策。其中至关重要的,不是被动应付,而是主动出击。主要是加强农业的技术进步,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与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四、加快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对策研究
1.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总的要求应该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切实贯彻中央提出的“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方针,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遵守农业经济规律和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坚持理论研究的超前性,科技开发的实用性与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并把三者紧紧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在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如下几个关系,即:一是推广现代科学技术与挖掘提高传统农业技术的关系;二是立足自力更生开拓创新与积极引进、消化、吸收的关系;三是立足当前实际与面向未来发展的关系;四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五是基础研究与开发、推广的关系,从而推动农业科技革命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2.要突出科技革命的重点。要组织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围绕着当前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分工协作、联合攻关。包括:积极发展生物技术,生产新的制剂和高产、抗逆、优质动植物新品种;攻克一批动植物良种选育及其配套技术;营造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种养配套技术的试验与示范;发展一批具有发展潜力,有市场、效益高、有优势和特色的技术示范工程;狠抓一批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的高效技术,等等。使科技研究更好地服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新发展。
3.要切实落实“科技兴农”战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抓住了科技与农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找到了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为此,一定要把它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把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0%以上。实施科技兴农,当前应突出抓好:农产品品种更新,并着重改善品质,这是调优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加强技术创新,围绕品种更新的需要,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协调农业科研、教育等各部门的力量,为品种更新、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服务。特别是要把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摆到突出位置。
4.要实施“人才战略”,大力造就一批新型人才。科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开拓者,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波得·德鲁克曾经断言:“谁拥有丰富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切”。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经济、科技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要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建设门类齐全、结构配套的高水平的农业科技队伍。包括:努力提高现有科技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积极培养造就年轻一代科技带头人和建立人才库;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等。关键是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建立人才市场,放开搞活,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实施倾斜政策,给人才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环境。
5.要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必要条件,是实施科技兴农的战略的基本保证。目前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与行动。按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平均为1%,发达国家为2%以上。用于技术推广的投入也是呈上升趋势,其中发达国家已由50年代的0.38%上升到80年代的0.62%;发展中国家由0.3%上升到0.4%。而我国用于科研的经费投入尚不到0.55%,推广经费更低,仅0.2%。 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科研开发与推广的瓶颈,必须改变这种投入过低的局面,要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对科技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迅速产业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财政用于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年增长速度,要大幅度增加科技信贷规模,要积极引导各类农业及涉农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吸收海内外资金支持科技事业。还要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加强对科技经费的管理、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果,从各方面保证农业科研开发与推广的经费需求。
6.要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现代农业科技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与农民的文化水平及他们接受农业科技和先进管理方法的程度密切相关。根据世界银行研究显示,劳动者受教育的时间每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世界各国都很重视提高农民素质。80年代末,世界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已达11年,发达国家的美、法、德、英、日分别达到18.04年、15.96年、12.17年、14.09年和11.87年; 我国平均不到10年,差距很大,这是制约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更难以适应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要通过各级农校、电大、农函大等,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科技教育,迅速将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各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为基地,加强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绿色证书制度,帮助每个农村劳动力掌握1—2门现代先进种养技术;要加强培养一批各方面的农民企业家;搞好一批中试基地、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化试验基地建设;建立与健全农村科技市场,组织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为农民提供科技培训、科技咨询和进行科技承包;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扫除文盲,等等。
7.要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制与运行机制。我国现行科技体制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度集中、机构重叠、条块分割、运行低效的体制,制约着科技的发展。目前科技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仅4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70%—80%;科技开发与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农业科技推广率只有40%—50%,均有较大差距,难以适应科技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开放、高效、优化组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科技革命需要的新型科研体制。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实现科技系统的结构调整,转换运行机制和合理分流人才,加速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建立农业科研、开发、推广一体化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同时,解决好农业科研装置与设备更新。完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实行科技人员竞争上岗;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和涉农企业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总之,通过改革与创新,克服旧体制的统得过死、管得过严、科技与经济脱节的弊端,从根本上形成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
8.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按照平等互利、成果共享、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国际贯例的原则,以双边、多边、官方民间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重点要加强先进生产技术、高新技术领域中的科技合作,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鼓励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与外贸企业合作,大力推动我国高科技及其产业出口,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和智力,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交流,博采众长,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各级政府要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创造条件。
标签:农业论文; 科技革命论文; 科技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经济论文; 农民论文; 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