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科 江苏 淮安 223002
摘要:本文阐述了PICC导管尖端最理想的位置、定位方法、导管尖端异位与并发症的关系等,并对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导管定位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PICC;定位;导管尖端异位;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PICC异位是指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内[1],是置管中发生最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2],导管异位于右心房或右心室,轻者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重者可导致心包填塞[3],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可致后颅神经损伤、静脉炎等[3-4]。同时导管异位缩短导管使用时间,可能导致治疗中断,甚至需要重新置管,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增加其经济负担[5],导管尖端定位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对PICC 尖端的最理想的位置及其定位方法、导管尖端异位与并发症的关系,综述如下:
1、PICC导管尖端位置
1.1 位置范围
经外周静脉穿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上腔静脉的直径为2-3cm,血流量可达到2000-3000ml/L,能够迅速稀释从导管输注到体内的药物,可以有效的保护周围静脉,减少高浓度、高渗性、高刺激性的液体对血管壁的损伤[6]且导管有充分的空间,使导管异位等风险大大降低,常规标准:导管尖端应位于上腔静脉的中下三分之一处;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上2-3cm;下腔静脉膈肌以上部分,不能进入右心房或右心室[7]。导管尖端最理想的位置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汇处。有研究表明,PICC导管尖端位置在气管隆突处,被认为是可行的位置。周和清和杨蓓[8]观察79例PICC尖端位置,认为尖端位置以第一前肋至右肺门上方为宜。
1.2 活动、移动时导管尖端位置的变化
PICC置入静脉后,导管尖端并不是一直不变的,随着患者身体的活动,手臂的运动,体位的变化,呼吸都会影响到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导管尖端甚至会自动发生移动。国外研究表明上肢从内收到外展时,导管尖端平均向上移动21mm,且右侧置管较左侧移动角度更大,即使无剧烈运动,弯曲和内收肘部也可以使导管尖端向下移行,进入右心房,可能会形成心包积液,甚至会危及生命。也有研究发现置管患者从卧位到站位,导管尖端会发生2-3cm的移位,在研究患儿上肢位置的变化对导管尖端移位有很大的影响,平均移动2.2肋间隙,最大可达到3.5个肋间隙,国内对导管尖端移动报道较少,国外研究的很难在国内患者身上应用。
2、PICC置管定位方法
2.1 X线
患者PICC置管后,2011年INS指南中仍建议胸部X线射片是PICC尖端定位的金标准,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定位方法,也是临床护理人员置管后判断导管正确位置重要方法,目前临床上导管尖端定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数胸椎法:沿着后肋数,平第5-7胸椎的位置.
2.观察心影法:不超过心影左侧最高膨出水平。3.看气管分叉:气管分叉下两横直的位置。
4.看肺门:平肺门水平右上肺静脉和右下肺动脉(右肺门角),采用X线检查经济实惠,同时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但胸部X线存在主观因素以及清晰程度不同,难以准确辨别导管尖端的位置。
2.2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
置管过程中,将导管送入上腔静脉后,通过PICC导管内支撑导丝和血液的导电性,以PICC导丝作为简便的探测电极,直接与体外心电监护相连,引导出腔内心电图,姚辉等[9]研究通过导管头端进入和撤离心房发生的特征性变化,P波变化,确定PICC尖端最佳位置,此法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其禁忌症有心脏疾患,例如:心绞痛、冠心病、室上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心电图方法简单、安全、成本低、容易操作,导管异位可以及时调整,且不需要移动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其他定位法: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模拟定位机,数字成影血管造影术(DSA)等技术均可行PICC导管尖端定位,受医疗设备限制及辐射等原因,不推荐作为常规应用。
3、PICC导管尖端异位与并发症的关系
当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导管尖端异位于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等非中心静脉部位时,可以明显增加静脉炎、血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国外研究报道,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8%,而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8%。
3.1 导管尖端与感染的关系
PICC导管体外不需要缝线缝合,只需要透明敷贴固定,透明敷贴松动,导管随着患者身体的活动,手臂的运动,体位的变化等活动,进出体外,造成导管尖端异位,穿刺点处皮肤上的细菌随导管进入腔外,细菌侵入造成感染的几率增加。
3.2 导管尖端与血栓的关系
当导管位于中心静脉时,导管与中心静脉平行,输注的液体很快被吸收,避免和血管壁的接触,减少血管内膜的损伤。相反,位于非中心静脉时,静脉管腔、直径、血流量小,高渗性药物、血流漩涡等原因增加药物与内皮接触时间,增加内皮损伤的危险。另外,导管导管反复碰撞至机械损伤,血管内皮完整性受到破坏,暴露基底膜,激发凝血程序,增加血栓形成几率;输注刺激性药物及粘稠药物时血小板在内皮损伤部位大量聚集;同时导管本身是一种异物,前端同时会聚集血小板、白细胞及炎症介质等化学物质,随着时间的延长,血栓逐渐形成,堵塞导管;如果栓子脱落,进入血液循环,会形成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国外报道,导管尖端放在上腔静脉不同的位置,其血栓发生率也是不同的。
3.3 导管与静脉炎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当导管尖端位于非中心静脉时,静脉炎的发生率增高,而且从置管到发生并发症的平均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小结
有研究表明,在PICC的临床操作中“专业化”是减少并发症的有效保证。组织专门的PICC管理小组,对留置PICC的病人进行预见性PICC管理,可大大降低PICC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与超声影像学、放射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合作,更好为病人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 虹.乳腺癌患者PICC异位分析与正位处理[J].护理学报,2010,17(7A);53-55.
[2] Amerasekera SSH, Jonesa CM ,Patela R,et al. Lmaging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J]. Clin Radiol, 2009,64(8);832-840.
[3] 胡君娥,周志芳.PICC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正位方法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
(17);34-35.
[4] 李 君,胡艳群,杨洁贤.PICC置管过程中支撑导丝撤除时机的临床研究[J].护理学杂
志,2011,26(7);7-8.
[5] Trerotola S, Thormpson S, Chittams J, et al. Analysis of tip malposition and correction
I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ers placed at bedside by a dedicated nursing
Team[J]. J Vasc Interv Radio ,2007,18(4);512-518.
[6] 杨艳英,何梅,刘红梅,等。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护理管
理杂志,201111(2);141-142.
[7] 史书霞,周立,岳立群.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病人影响的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
(2);479-481.
[8] 周和清,杨蓓. PICC的X线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8);2009-2010.
[9] 姚辉,宋敏,刘玉莹.成人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3);
582-584.
论文作者:田田,傅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2月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导管论文; 静脉论文; 并发症论文; 位置论文; 异位论文; 发生论文; 心房论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2月第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