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高中生化学课堂创新学习能力培养论文_南海平

试探高中生化学课堂创新学习能力培养论文_南海平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子长中学 南海平 717300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收知识的"容器",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理论提倡素质教育,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科学的学科,为了及时感知这种科学的飞速发展,必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创新、逻辑推理、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界呈现出日新月异的面貌。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教学工作中一大重要问题。忽略了它,所培养的学生就可能只会死记腹背而无实际工作能力,违背了"教育的目的是教人生存的能力"这一宗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知识的传授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统一起来。下面具体谈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课堂创新学习能力。

一、通过直观教学,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化学领域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观结构、粒子及其运动形式,如原子、分子,化学键及反应原理等,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从观察宏观现象到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的,化学思维的特殊性就在于结合微观想象力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将宏观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微观的理性知识,可见,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章出现了不少新的基础理论知识,起点高,难度大。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同学们并不像学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那样,在学习前多少有一些感性认识,而是难以看懂,感觉很陌生,很抽象,没有多大兴趣,如果只单纯地依赖于他们萌芽时期的抽象思维能力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在教学、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有接受能力,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些通俗直观易懂的方法(如打比方等)来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帮助其理解。

总的来说,对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或原理,只要举例比喻得当,言之有物,学生就会感到形象具体,便于理解和接受。

二、通过分析综合,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结构的变化,而物质结构是最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应用物质结构这条主线去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用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反应的规律性知识去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这样进行化学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可使学生在掌握和运用律性知识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三、通过实验与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化学实验,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手、眼、脑并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此过程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科学所不能替代的。作为教师应努力通过动手做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例如:乙烯的实验室制备和性质实验,以前由于乙烯气体点燃有危险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个实验总是由教师"个人承包"完成,学生不假思索,被动听记。现在如果改为师生共同完成,让学生参与,通过反应混合液的配制以及乙烯气体的点燃,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反应液温度的严格控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温度太低或温度太高会造成什么结果,应如何处置?对水浴加热进行知识转移,采用油浴加热?这些都会激发学生认真思考,设计处理方式,从而培养'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反应液颜色的变化及乙烯使酸性高锰酸? 溶液、溴水褪色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观察、分析能力,如果是分组实验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人人参与,自己动手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成功者从中获得喜悦,从而激发其创新的兴趣和激,清:失败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激 "其认真思考,勇于创新,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以学会求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通过阅读、实验、培养自学能力。

化血教材本身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整理的知识链条,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环节时,就己经孕育着学习其它知识环节的因素,或者说己具备了学习其他知识环节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牢固把握各知识环节间的关系,善于把学生已经理解的知识作为学习其他知识的条件或基础,引导学生积极思丝,让思绪在新的知识领域邀游。顺理成章,学生会在旧的知识基础之上,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这个过程也是学生的知识逐步积累,逐步深化,逐步系统化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间题,引起学生困惑、怀疑等心理冲突,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积极思索,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及创新能力。

五、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知识的迁移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如果学生不会进行知识的迁移,那就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容易多走弯路,或干脆走进死胡同。因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中学教学教学目的之一。

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既是协同的又是融合的,要创造知识与技能协同迁移的实验情境,要理解有关的知识,掌握得愈熟练,迁移效果就愈好,可以说,解决问题的核心是知识的迁移,知识的迁移也是思维的综合。

总之,未来的世界是知识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更是能力、素质比拼的世界一个仅有知识而素质差,能力低的人,仍然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的责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论文作者:南海平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试探高中生化学课堂创新学习能力培养论文_南海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