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的影响分析论文

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的影响分析论文

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的影响分析

吴一丹(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地铁作为准公共产品,票价的制定不能仅以盈利为目的,还要兼顾乘客的利益以体现其公益性。然而,政府、地铁运营企业与乘客的利益是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如何才能同时兼顾三者的利益,科学合理的制定地铁票价?从财务报表数据上来看,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从2013年到2018年每年营业总收入大于营业总成本,每年都有净利润产生,票款收入呈逐年递增,但是为什么总说地铁收支不平衡呢?

关键词: 轨道交通;票价;影响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推动着我国不断增长的城市居民人口对交通出行的需求逐步扩大。地铁作为一种适应于大中城市的现代公共交通工具,具有节能、无污染或少污染、高效、多站点、运量大、速度快等特点,属于绿色环保交通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铁的投资建设耗额巨大、后期持续维持运营的资金投入大、政府财政大量赤字等原因,地铁往往通过票价上涨的形式来降低运营的亏损以便更良性地运作。从数据上来看,武汉地铁从2013年到2018年每年营业总收入大于营业总成本,每年都有净利润产生,票款收入呈逐年递增,但是为什么总说地铁收支不平衡呢?

一、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武汉地铁票价调整的原因

虽然从财务报表中得出武汉地铁近年来都有净利润产生,但是通过本次调研发现,作为集团的子公司——武汉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存在实际运输价格与运营成本倒挂。武汉市轨道交通票价调整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成本过高,政府财政压力过大的原因;也有城市建设者希望通过价格这一有效工具合理调节轨道交通运客量、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等。梳理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缓解经营亏空和政府财政负担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基础设施,动辄数十上百亿的前期建设费用已让政府不堪重负;后期的维护运营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断扩大,早期开通运营线路设备系统进入高修程阶段,经营成本和收入倒挂情况逐年加剧。伴随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其收支缺口逐渐增大,政府的财政压力亦随之上升;城市交通服务方面存在大量财政赤字,地铁资金投入压力大。而票务收入是初期建设资金回收、维持正常运营的最主要和最稳定的来源,故提升地铁票价以降低运营亏损、改善经营的困境,以保持地铁的良性运作。

他作为核物理专家深知核爆炸的关键技术就是加速器,他选择“滞留”美国的目的十分明确:设法购买到加速器!这时,国民政府给他汇了5万美元,作为购买加速器的费用。可买一台加速器起码要40万美元,这点钱根本就不够。何况,即便买到了,也拿不到出口许可证,无法运回中国——美国政府严禁此类尖端技术设备出口。

(二)减轻客运压力

截至2019年4月8日,武汉地铁日均客运量超过300万乘次,最高日客运量达445.62万乘次,客流强度1.5-1.8万人次/千米,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过江客流分担率均超过40%,且各条线路客运量很不均衡。城市轨道交通相对公交出行等其他公共交通,具有运行速度快、乘坐舒适性高、换乘方便、运量大等优势。但是,由此也带来了群众不合理乘坐的问题。部分乘客一味选择乘坐地铁,不仅导致车厢过于拥挤、乘坐体验差;而且从长远来看,此举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为合理调节运客量,决策者采取涨价的措施、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提高武汉地铁票价以分流短途客群到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向,优化市民出行体验,以实现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城市轨道交通的建立运营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单方面的政府投入难免导致政府财政压力过大,而PPP模式,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途径。比如,在前期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中,PPP模式可以引入社会资本,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在后期的运营过程中,PPP模式带来了相关企业较为成熟的运营方案、管理经验等。

二、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的利益分析

(一)有利方面

(2)在一定时期内减少了城市公交系统运力的浪费,乘客向公交车的转乘平衡了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的负荷以及地铁与其他公共交通之间的客群分配。

(2)引导客流、降低地铁客流量在短时期内有效,长期来说,分流到地面的客流可能会造成其他交通工具的拥挤和私家车流量的增加,地面交通可能会产生较多的堵塞。

(1)降低了地铁的运营亏损。通过提升票价使地铁系统的整体收益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赤字,保障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顺利推进以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二)不利方面

(1)地铁票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将城建成本转嫁到了市民的身上,造成一定经济负担,使市民的生活成本上升、满意度下降。

产城融合发展水平(icit):以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的核心要义为基础,以人为本的产城融合不仅包括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两个维度,而且应该将人的维度纳入统一框架下进行考虑,从多个维度来对新疆的产城融合水平进行测度。本文以上文中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计算出的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指数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2011年10月18日,由广东省粤电集团投资的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秸秆直燃发电项目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该电厂选用2×50MW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组,配2×22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2015年,年利用小时数超过6700h。该秸秆直燃发电项目每年可节约约1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2000t[22]。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一种,应当以服务大众为目的。在此目的下,相关部门可以承担一定的、合理的赤字。但是,当相关部门无力承担时,票价上涨也不失为一种措施。毕竟乘客是轨道交通的直接受益者,无论是从乘客公平性角度,还是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层面讲,票价上涨都无可厚非。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能否尽量缩小建立运营轨道交通的赤字,以及票价上涨的流程能否充分反映民意,得到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为乘客所接受。

三、相关政策建议

牡丹皮以重庆垫江产(习称“川丹”)、安徽铜陵和凤阳产(习称“凤丹”)的质量较优[4],但因其基源植物牡丹集观赏性和药用于一体,在近年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大面积种植观赏牡丹的情况下,市售牡丹皮药材的产地及来源极其复杂、质量良莠不齐,其药用效果和临床用药安全也受到极大影响。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牡丹皮的质量控制指标项下也仅有丹皮酚含量测定,显然难以全面反映该药材真实的内在质量。

(一)尝试引入PPP模式

但地铁作为准公共产品,票价的制定不能仅以盈利为目的,还要兼顾乘客的利益以体现其公益性。然而,政府、地铁运营企业与乘客的利益是存在矛盾与冲突的,如何才能同时兼顾三者的利益,科学合理的制定地铁票价?例如政府投资,一年几百亿的建设投资还有后期的利息加上不断滚动的全口径成本,是由政府或者地铁集团来履行政府的职责去投资建设、还本付息。运营企业会承担另一部分,地铁公司一方面是收到乘客的票款,另一方面自己也会做一些经营,比如资源和物业,来弥补票款的损失。企业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努力开源节流、压缩人员编制、研究降低能耗的最优路径,乘客也会承担一部分,乘客接受了服务之后应该承担最基本的票价。

(二)扩大收入来源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收支缺口较大,在建设运营成本既定的条件下,扩大收入来源、增加收入尤为必要。有关部门可以利用地铁站内空间发展商业、车厢内设置广告牌增加广告收入,站外和写字楼、商业广场融为一体,与快递公司合作,在夜间非运营时段发送货物等方式来增加收入,减轻地铁运营方收支压力。

(三)规范票价制定流程,集中反映民意民智

票价上涨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票价上涨的直接利益相关方,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照顾人民百姓的利益,十分重要。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也有利于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票价上涨的听证会的代表选取,应充分考虑各层次乘客,保证各阶层的呼声得到听取。具体收费、奖励政策要集中民智。2019年武汉地铁高频乘客的奖励方案就是由听证会上的群众代表提出来的。

(四)完善票价改革机制,合理选择票价上涨方式

票价上涨是社会公众的痛点和轨道交通运营方的难点,制定合理完善的票价机制,兼顾公众的出行成本和运营方的收支压力,是票价改革工作的重点。在票价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量相关方的利益诉求,既要听民意,集民智;又要考虑相关部门的运营成本压力。在票价合理上涨过程中,积极向民众宣传解释,争取群众理解,减轻改革阻力。采取“小步快跑”的策略,还是“一步到位”的方法应该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具体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收入上涨速度等因素确定。

(五)整合社会多方资源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工作,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多方力量,共建共营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基本以地方政府部门主导,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不仅给地方政府造成了较大的财政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效率较低的问题。借鉴港铁运营模式,整合地铁建设运营和地上土地资源,利用地铁建设带来的沿线升值土地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同时,整合城市轨道交通和公交资源,合理规划双方有关线路,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深圳地铁通过强化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产业布局和市民生活的高效协同,建立“站城一体化”“站街一体化”的TOD运行城市范例,以地铁上盖及沿线物业的升值效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实现了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红,朱宛平.轨道交通票制票价的分析与建议[J].科技与创新,2019(14):65.

[2]徐士兵.地铁票价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18(1):33.

[3]马晴雪,赵勇.北京地铁票价对地铁通勤一族的影响[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3):110.

[4]田子可地铁票价制定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标签:;  ;  ;  ;  

轨道交通票价调整的影响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