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型可爱”通宵通红的原因分析_脸萌论文

“脸萌”一夜爆红的原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一夜论文,原因论文,脸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单日下载量超过500万人次,上线6个月用户已达2000万。一款名叫“脸萌”的应用软件一夜之间蹿红,并从微信朋友圈迅速蔓延到腾讯QQ、新浪微博、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屏万屏“脸萌”开。作为一款趣味拼脸软件,前有“魔漫相机”单日新增用户325万、4日新增用户破千万、7个月破亿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纪录,“脸萌”究竟为什么仍能迅速走红,甚至引起朋友圈的刷屏现象?笔者将从文化环境、社会心理、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以及体验经济时代大众化消费特点对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进行一个初步的探析。

      一、卖萌有理——从“Kidult文化”到“Kidult经济”

      Kidult(成人儿童化)现象最早是指成年人的一种外表打扮的表征或充满童趣的消费行为,但随着孩童化的社会价值开始逐渐成为风尚,传统的成人观念受到调侃,Kidult现象现已逐渐深入至一种内心精神的追求,并成为当前的流行文化现象之一。与Kidult文化相似的表述还有可爱(Kawaii)文化、蔻(cute/Q)文化等。

      Kidult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一个结果。一方面电子信息技术的勃兴使得原本由读写系统所造成的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区隔和“秘密”被打破,加之商家的商业运作与推波助澜,原来泾渭分明的“成人”与“儿童”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随之解体。正如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所说,我们的电子信息环境正在让童年和成年之间的界限消失。

      另一方面,喜欢小动物,乃至一切有幼体特征的东西,原是人的天性,以至成年人也会不同程度地在内心残存某些年少的特征,此即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洛伦茨所谓的“幼体滞留”。而现代社会的激变以及快节奏都市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更加怀念受父母呵护、关爱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因此,任何带有“童真”“童趣”“可爱”、能让他们联想到童年美好时光的符号——包括动漫、电影、书籍、游戏等,都会让他们成为逃避成人社会压力与责任的选择。如果说早先他们是用这种孩子气的幼稚来克服现代化激变带来的精神焦虑,现在则已经全然转化为对世风冷漠的策略回应了。

      可以说,Kidult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潜意识,它不仅是文化现象,更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很显然,当Kidult文化成为市场活跃的消费主力的时候,谁唤醒了成年人内心的童趣,谁就将唤醒一个蓝海市场。在美国,Kidult决定着每年6000亿美元的消费能力,也影响着企业对未来的品牌规划。而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仅玩具市场的成人消费需求就高达500亿元人民币左右。

      如此一来,这样一款具备“Kidult”元素,同时富有趣味性、操作简单的应用软件完全符合用户的社会文化需求,让使用者可以在工作和学习生活的压力中暂时解放出来,用拼脸这样轻松、活泼、可爱的方式放松紧张的神经,放下心理的重负,回归一种单纯、简单的状态中来,获得一种心理疗愈和童年补偿。

      “脸萌”的可爱与卖萌体现在设计的方方面面,各种不同风格的衣服、眼镜等配饰,以及爱好、背景的随心选择和搭配,可以创造出各种风趣可爱的人物造型;不同的表情可以表现出各种夸张的情绪;气泡里直白幽默的网络话语使头像具有了语言功能,加强了图片的童趣与可爱。

      二、认识自己——社会化生存的重要内容

      认识自己是生命个体不断探索自身存在的活动,同时也是完成个人社会化、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人只有通过不断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根据外部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me)”,而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辩证互动中形成的。

      我们在使用“脸萌”为自己制造专属头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认识自我、调整自我的过程。我们在制作头像时会不断问自己和身边的同伴:“我的发型是什么样的?我的眼睛是什么样的?最能代表我性格特点的爱好或特征是什么……”在这个内省活动的过程中,最终塑造出跟“主我”最接近或者最符合心理期待的卡通形象。并且通过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的展示,收获亲朋好友的评论、点赞,最终在他人的评论内容——即“客我”跟“主我”的双向性社会互动中形成新的自我意识。所以说,“脸萌”应用软件满足了我们观照自我、渴望获得社会认同的心理需求。

      三、诉诸人心——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之道

      “脸萌”火爆的旋风最初是在朋友圈掀起的,这并不是偶然现象。根本原因在于“脸萌”这款应用软件本身与朋友圈背后的运行逻辑在本质上是完全契合的。

      首先,朋友圈与微博完全开放的特性不同,它基本上是属于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的信息传播环境与群体传播是极为类似的,在朋友圈里,当个体面对一个众多人参与的流行和热点时,自然会受到信息压力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信息压力是指一般人在通常的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的概率要大于少数人,基于这种信念,个人会对多数人的意见持比较信任的态度。当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在玩“脸萌”,朋友圈一夜之间被刷屏的时候,个人就会认为“脸萌”一定是好玩的、有趣的、流行的。于是选择跟随大多数人的选择,为自己贴上这样一个群体身份的标签,以赢得社会认同,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制造、传播、分享话题与流行的快乐和满足。

      其次,微信等社交媒体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网络化。人类交往的愿望、情感的诉求、追寻快乐的原始欲望自然也会在这些平台上得以延伸和体现,能够满足人们这些愿望的内容自然会受到喜爱和欢迎。“脸萌”操作简单便捷,人们无需任何美术功底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面部特征为自己制作专属头像,或者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卡通形象,在动手的过程制造惊喜、收获快乐;同时人们可以为家人、朋友、爱人制作头像,并在制作、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促进沟通、增进情感。正如网友所说的“为你制作脸萌头像的人,一定是最爱你的人”。

      在火爆微信朋友圈之后,“脸萌”又迅速蔓延到微博等其它社会化媒体平台,微信的强连带关系和微博的弱连带关系共同作用,加上林俊杰等明星晒自己脸萌头像发挥意见领袖的强大影响力,“脸萌”的病毒式传播便促成其一夜爆红。

      

      可见,从人性深层次的需求出发,对人内心进行深刻的思考,并适应传播媒介特点的营销才能真正创造流行,被用户关注和喜爱,从而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

      四、体验经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表达

      《体验经济》一书指出:体验经济是一种以商品为道具,以服务为舞台,通过满足人们的各种体验而产生的经济形态,是一种最新的经济发展浪潮,它超越了传统简单的买卖形式,使人们在得到物质享受的同时得到精神享受。

      事实上,体验经济是社会发展和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必然结果。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人们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已经不单单着眼于其功能、特性对生理需要的满足,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如何表达个性、彰显自我等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满足上。

      因此,在体验经济的条件下,产品或者服务设计的关键在于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的需要。“脸萌”很显然是符合这一点的,不同的发型、发色、衣服、配饰随心选择、搭配,可以完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头像。

      这种积极的用户体验对产品和企业来说是极具价值的,用户在体验产品中所投入的注意力、经历和情感都会增强用户对产品的黏性,增强对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和价值的认同。尤其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用户对产品体验及自制内容的分享,会让产品本身的内涵不断丰富。随着网友对自制的各种搞笑“脸萌”的分享,“脸萌”版的梦露、杰克船长、格瓦拉等,因鲜明的个性特征得到广泛传播,“脸萌”代表年轻、娱乐、恶搞、个性、可爱、卖萌的个性化标签就会不断得到强化。

      “脸萌”的成功在于抓住了现在文化环境下用户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创造出直击人心、符合核心用户群体需要的产品,在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上关注用户体验,并最终利用社会化媒体的口碑传播获得广泛的关注度。这些都能给在当前传播环境下想要追求发展和成功的企业很大的启示。

      然而对“脸萌”来说,接下来才是更大的挑战。下一步如何根据用户反馈不断进行改进、升级和创新、提升用户产品体验,并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商业发展路径和盈利模式,使自己获得一个长期、稳定和持续不断的发展,避免陷入像“Flappy Bird”“鬼魂探测器”这样一夜爆红却很快销声匿迹的怪圈,还需要更多的尝试、探索、努力和智慧。

标签:;  ;  ;  ;  

“脸型可爱”通宵通红的原因分析_脸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