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诺沙星在鸡粪中的残留及其生态毒理学研究

恩诺沙星在鸡粪中的残留及其生态毒理学研究

吴银宝[1]2003年在《恩诺沙星在鸡粪中的残留及其生态毒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恩诺沙星是在畜禽养殖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抗菌药物之一。恩诺沙星进入畜禽体后,不仅会在畜禽产品中残留,其活性代谢物还会随畜禽的排泄物进入环境,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首先进行恩诺沙星在鸡体的排泄试验,确定健康鸡在灌服不同浓度的恩诺沙星后,恩诺沙星及其活性代谢物对环境的释放量以及鸡粪中恩诺沙星在自然光条件下的降解; 其次进行恩诺沙星部分化学及毒理学指标的测定,包括恩诺沙星的水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恩诺沙星在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恩诺沙星在自然光条件下的水解、恩诺沙星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规律、恩诺沙星对雨生红球藻(Haemafococcus pluvialis)和隆腺溞(Daphnia Carinata)的急性毒性等指标; 最后利用池塘微宇宙来研究恩诺沙星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降解,研究恩诺沙星对水体和淤泥中微生物的数量、各项水质指标等的影响,从而对恩诺沙星的环境安全性作出评价。选取40只80日龄左右的粤黄鸡,按体重大小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公母各半,各组鸡体重相似,单笼饲养。给药前称重,根据鸡的体重确定给药量,给药剂量分别为2.5mg/kg体重、5mg/kg体重、7.5mg/kg体重,设空白对照组。给药后定时采集鸡粪样(粪尿混合),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粪样中的恩诺沙星及其主要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健康鸡灌服恩诺沙星后,主要以恩诺沙星原形、其次以环丙沙星的形式随粪(尿)排出体外。鸡粪中环丙沙星含量为恩诺沙星的1/2~1/3。2.5mg/kg体重组和5mg/kg体重组在给药后6h恩诺沙星的排泄量达到最高峰,峰浓度分别为27.64μg/g鸡粪、34.28μg/g鸡粪; 环丙沙星达到峰浓度的时间为4h,峰浓度分别为7.69μg/g鸡粪、19.29μg/g鸡粪。7.5mg/kg体重组恩诺沙星排泄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为9h,峰浓度为41.45μg/g鸡粪; 环丙沙星达到峰浓度的时间为6h,峰浓度为24.63μg/g鸡粪。至给药后第10d时鸡粪中检不出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取空白鲜鸡粪,加入恩诺沙星系列浓度标准液,使得各样品中制得的恩诺沙

廖新俤, 吴银宝[2]2012年在《兽药生态毒理研究进展》文中认为1兽药使用与残留现状1.1兽药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随着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疫病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畜牧业应用兽药愈来愈多。据IFAH(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Animal Health,国际动物保健协会)统计,2003~2007年世界兽药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达9.58%,2007年销售额已高达179.00亿

丛琳[3]2016年在《恩诺沙星、阿苯达唑对蚯蚓抗氧化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旨在研究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FLX)和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蚯蚓抗氧化酶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通过蚯蚓抗氧化酶活性和土壤酶活性评价土壤EFLX和ABZ的污染程度提供理论依据。1.采用人工土壤法,研究EFLX、ABZ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蚯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中浓度的EFLX使蚯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升高,而高浓度的EFLX对蚯蚓SOD、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EFLX对蚯蚓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EFLX使蚯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2)ABZ对蚯蚓SOD活性有抑制作用,600mg/kg的ABZ对蚯蚓POD活性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ABZ对蚯蚓CAT活性有抑制作用,中高浓度的ABZ对蚯蚓GST活性有抑制作用,ABZ使蚯蚓MDA含量升高。(3)600 mg/kg ABZ与50 mg/kg EFLX复合处理对POD活性表现出拮抗作用,ABZ与EFLX复合处理对CAT活性表现出拮抗作用,而其余处理组对SOD、GST、POD活性和MDA含量表现出协同作用。2.采用自然土壤法,研究EFLX、ABZ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50 mg/kg的EFLX使土壤脲酶活性升高,250 mg/kg的EFLX对土壤磷酸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浓度的EFLX使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中高浓度的EFLX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抑制作用;EFLX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2)低中浓度的ABZ对土壤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的ABZ使土壤蔗糖酶活性升高;ABZ对土壤磷酸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ABZ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BZ使土壤脲酶活性升高。(3)ABZ与5 000mg/kg EFLX复合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拮抗作用,而其他复合处理组对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影响具有协同作用。综上所述,蚯蚓GST活性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EFLX污染的参考指标之一,蚯蚓MDA含量和土壤磷酸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ABZ污染的参考指标之一。

马驿, 陈杖榴[4]2011年在《抗微生物药的残留危害及其合理应用》文中提出文章对抗微生物药在环境中的残留现状,在环境中的迁移、蓄积、降解及其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针对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提出了如下基本原则:①严格掌握适应症和抗菌谱选用抗菌药;②掌握药物动力学特征,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③避免耐药性的产生;④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残留;⑤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陈俊辉[5]2010年在《抗生素类污染物在土壤含水氧化物中吸附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以四环素和恩诺沙星为研究对象,通过吸附振荡平衡的方法研究这两种抗生素在土壤含水氧化铝(HAO)和含水氧化铁(HFO)上的吸附行为,考察了离子强度和pH等环境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吸附行为及一般规律,重点探讨了抗生素药物与土壤中含水氧化物的表面络合机理和配位增溶效应。旨在通过讨论抗生素在土壤含水氧化物介质中可能发生的反应,预测其迁移和转归的途径,为进一步全面评估抗生素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和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及为抗生素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抗生素类污染物在水土体系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本章介绍了抗生素的应用以及近年来的发展和使用现状,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抗生素在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存在和环境行为以及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综述了环境中抗生素的检测技术。第二章四环素与氢氧化铝的相互作用采用批吸附实验方法讨论了不同pH和离子强度下四环素在氢氧化铝上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四环素的吸附行为可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描述。在pH4~10的范围内,随溶液pH增大,四环素在氢氧化铝上的吸附量先呈增加趋势,当pH为5.5~8.5时,会先经历一个相对平稳的吸附段,然后逐渐减少。四环素浓度较低时,改变溶液中NaCl的浓度,四环素在氢氧化铝上的吸附量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四环素在氢氧化铝上的吸附主要是表面络合的机制;但在高浓度时,增大溶液中Na+的浓度,吸附量会逐渐减小。第叁章恩诺沙星在含水氧化铝和含水氧化铁上的吸附行为利用批吸附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恩诺沙星在含水氧化铝(HAO)和含水氧化铁(HFO)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两种不同含水氧化物上的吸附可以用Langmuir等温方程描述,KL(HFO)>KL(HAO)。当溶液中NaCl的浓度在0.01~0.5mol·L-1之间时,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改变,恩诺沙星的吸附量无明显变化,表明两种含水氧化物对恩诺沙星的吸附均以配位反应为主。实验还发现,在较强的酸性或碱性环境中,其吸附量都明显减小,配位吸附主要发生在pH5~8的范围内。第四章四环素和恩诺沙星对含水氧化物的配位吸附及配位增溶效应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及溶解度法等分析并讨论了四环素和恩诺沙星与含水氧化铝和含水氧化铁的配位作用及配位增溶效应。四环素与铝形成TC:Al3+=1:2型的配合物;恩诺沙星与铝或铁形成了ENR:M(金属离子)=1:1型的配合物。溶解于土壤水体中的抗生素与铁铝的配合物,加大了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生态毒性,造成了新的环境危害。第五章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吴小莲[6]2011年在《珠叁角区域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文中研究指明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滥用,导致了抗生素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是目前国际研究热点之一。抗生素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在植物性食品中的污染特征的研究处于空白领域。植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污染可能会产生与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超标和农药残留超标一样的人体健康风险。为此,本论文建立了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ESI-MS/MS)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珠叁角不同地区(东莞市、佛山市、广州市)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QNs)污染特征开展了研究。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1)建立了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分析检测方法: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添加5、50、100/μg/kg浓度时,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大部分为70%左右,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30-7.23之间,大多数相对标准偏差<5%,重现性较好,相关系数r>0.999,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06~0.09μg/L,定量限0.18~0.31μg/kg,满足实际样品分析要求。(2)东莞市蔬菜基地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检出,以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为主(检出率均>80%),最高含量分别为212.42、193.32和107.14μg/kg,平均含量分别为19.85、19.76和16.72μg/kg,洛美沙星污染最小(检出率60%多),最高含量为32.07μg/kg,平均值含量为2.63μg/kg,单个化合物含量多数(>90%)集中在0~50μg/kg之间,其中5%左右的样品中单个化合物含量>100μg/kg;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QNs)在1.92~160.45μg/kg之间,其中有接近20%左右的样品中ΣQNs>100μg/kg,平均值为46.34μg/kg。不同蔬菜基地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含量差异明显,且不同蔬菜类型蔬菜抗生素含量差异也较明显,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叶菜类(49.75μg/kg)>根茎类(34.68μg/kg)>瓜果类(11.21μg/kg)。(3)佛山市蔬菜基地蔬菜中3类抗生素含量均较低,平均含量(μg/kg)高低依次为ΣQNs (6.9μg/kg)>ΣSAs (5.07)>ΣTCs (0.02),其检出率分别为100%、71%和11%;喹诺酮类抗生素以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为主。8种磺胺类抗生素除SMT未检出外,其他几种均有不同程度检出,以SD和SM2为主。所有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只在生菜中检测到痕量的土霉素,其他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均未检出。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含量地下部分>地上部分。(4)广州市超市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检出率均在93%以上,其中恩诺沙星达100%。以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为主,其平均含量平均含量均为25μg/kg左右,洛美沙星污染程度最小(均低于10μg/kg)。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ΣQNs)在10.16~193.25μg/kg之问,多数(75%)低于100μg/kg,平均值为74.38μg/kg。不同类型蔬菜中ΣQNs高低依次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不同品级蔬菜基地蔬菜中ΣQNs含量也不同,其平均值高低顺序均为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普通蔬菜。广州市蔬菜基地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ΣQNs)差异较大,最大值高达139.85μg/kg,平均含量为42.15μg/kg,浓度主要集中在10~50μg/kg之间。以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为主,其检出率均达80%以上,其平均值分别为31.43和7.69μg/kg,洛美沙星和诺氟沙星检出率较低,分别为47%和27%,其平均值均<5μg/kg。不同类型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特征差异较大,平均值高低顺序为叶菜类(41.21μg/kg)>根茎类(21.23μg/kg)。(5)参考动物性食品安全评价标准,初步对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珠叁角区域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未为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

张姚姚[7]2017年在《污染场地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风险评价、污染行为及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畜牧养殖业中广泛使用的广谱性抗菌剂。抗生素施用于动物后,60-90%以抗生素原药或代谢物的形式经动物排泄物排出,对地表水、土壤、沉积物、地下水等造成污染,影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并通过食物链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抗生素的抗性基因属于新型环境污染物,其危害风险较抗生素本身更严重更复杂。本文通过对集约化养殖场污染场地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调查、污染途径分析与控制实验,进行了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风险评价,为控制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环境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生态风险、污染行为及控制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结论如下:(1)利用物种敏感性评价方法得到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在地表水中的预计无影响浓度(PNEC)分别为ρ(诺氟沙星)2.66μg/L、ρ(环丙沙星)9.92μg/L、ρ(恩诺沙星)5.11μg/L;根据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结果利用风险熵值法RQ=PEC/PNEC评价中国地表水体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风险。结果表明:除黄河、渤海湾、大辽河地表水中诺氟沙星的风险为低风险以外,地表水中氟喹诺酮的污染分布无风险。地表水急性水质基准CMC分别为:ρ(诺氟沙星)5.39μg/L、ρ(环丙沙星)20.10μg/L,ρ(恩诺沙星)11.16μg/L,慢性水质标准ccc分别为ρ(诺氟沙星)2.66μg/l、ρ(环丙沙星)9.92μg/l,ρ(恩诺沙星)5.51μg/l,以期为建立抗生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提供参考。(2)利用评价因子法得到的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在土壤环境中的pnec分别为11.30μg/kg、1.13μg/kg、45.00μg/kg。根据评价因子法结果利用风险熵值rq=pec/pnec评价了山东菜地、东莞菜地、福建养殖场周边土壤环丙沙星均表现为高风险,应该重点监控。山东菜地、东莞菜地诺氟沙星为中等风险,恩诺沙星为低风险。(3)在综合分析抗性基因的产生过程、传播途径、基因降解及抗性细菌的耐药程度等基础上,提出“渐变-累积-突变”理论,建立了抗性基因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危害识别、暴露评估、风险表征3个步骤,其中暴露评估将综合风险分为4个指数来分别评价:抗性指数、传播指数、污染指数、降解指数。通过分别对每个指数进行评分计算,将分值乘以权重后相加得到综合风险,对风险进行分级,得到相对风险等级1-5级。(4)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在叁种不同场地介质中的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其中在有机肥的影响下,叁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速率加快。其中环丙沙星更容易被吸附,叁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迁移能力cip<nor<enr。在叁种场地介质中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模型,属于物理吸附。叁种介质中的吸附行为差异明显。其土壤kf值分别为:47.4679、47.2607、33.9860;土壤+粪便kf值分别为:81.4329、90.1779、46.2594;土壤+有机肥kf值分别为:128.0855、133.5365、64.0914。(5)通过土柱淋溶实验,在40天试验时间中,土柱内抗生素未见明显淋出,且叁种初始浓度不同污染溶液对土柱中抗生素淋出情况并无影响,叁种不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淋出行为相似。原因在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吸附系数大,土壤黏度较大,一部分的抗生素被土壤吸附,叁种抗生素的半衰期较短,一部分自身降解,由于土壤环境中存在微生物,不排除被微生物降解的可能性。土柱实验结果表明:当抗生素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土壤中时,在短时间内会在土壤中积累,由于抗生素自身的水解等作用且与土壤结合,不会导致地下水的污染,但是长时间低剂量的暴露会诱导土壤中抗性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抗性细菌,当抗性基因通过水平扩散等作用实现在不同种微生物之间的传播,诱导超级细菌的产生。因此需要预防抗生素进入土壤环境。(6)通过木屑、稻谷壳、稻谷炭、颗粒活性炭等吸附实验,表明活性炭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吸附效果最好,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活性炭对叁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反应时间60min左右,叁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其中活性炭对恩诺沙星的单位吸附平衡量最大,可达到2000mg/kg;活性炭对叁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属于物理吸附过程,kf值分别为诺氟沙星1148.9735、环丙沙星1115.8351、恩诺沙星1200.3835。通过超声再生活性炭实验表明,在超声进行到25 min时超声再生效率达到最大,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分别为68.5%、68.0%、69.9%;当温度为35℃时超声再生活性炭的再生效率最高,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分别为73.1%、72.7%、73.6%;当超声的频率为40 KHz时,超声对活性炭的再生效率最高,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分别为76.5%、75.4%、79.0%。

刘荟岭[8]2013年在《HPLC法测定禽血清和肌肉中恩诺沙星含量的方法改进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畜牧业、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养殖企业为防止动物疾病的发生并追求畜禽的快速生产,长时期使用抗菌药与添加剂已成为普遍现象,其中部分兽药也用于人类或两者结构相似,若兽药超剂量残留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可能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威胁。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 Lones,FQs)是新一代高效、广谱抗菌药,广泛应用于畜禽和水产养殖业。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是世界上第一个动物专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泛等特点,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和支原体感染方面有较高疗效,尤其是在防治肉鸡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巴氏杆菌和支原体等疾病上更为常用。持续低剂量使用会造成药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蓄积于食用组织,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轻者可以引起一些机体的过敏反应,并且延迟和破坏正常菌群的生长,重者可导致食物中毒。此外,不同研究显示长期低剂量使用兽药可以导致细菌耐药性。测定血清中恩诺沙星含量是评价鸡场用药情况的第一手材料,通过HPLC检测血清中恩诺沙星的含量可以判断养殖场是否遵守休药期的规定,对比血清与肌肉中恩诺沙星含量可以分析肉中恩诺沙星的残留与血液中恩诺沙星代谢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优化改进HPLC法,检测禽类血清和组织中恩诺沙星残留含量,分析药物在禽类体内的消除规律,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把动物药代动力学与畜产品药物残留有效地结合起来,对研究休药期和控制畜产品药物残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色谱条件:色谱柱(ODS-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0.5mol/L磷酸/叁乙胺溶液-乙腈(81:19,v/v);柱温:室温25℃;检测器:紫外检测器2487;激发波长280nm,发射波长:450nm;流速:1.0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标准曲线在0.005-0.5μg/mL浓度范围内显着相关。在0.025、0.05、0.1μg/g叁个添加浓度下肉鸡血清与肌肉空白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80.4-92.3%和79.2-92.3%;蛋鸡血清与肌肉空白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79.2-90.6%和78.4-90.0%;樱桃谷鸭血清与肌肉空白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82.4%-94.9%和80.4%-92.8%,变异系数均小于5%。该方法检测条件稳定,加标回收率高,变异系数较小,可操作性强,应用简单方便,能使血清和肌肉中的药物分离良好,没有杂峰,最低检测限小于10μg/kg,回收率均大于70%,RSD在14%以内,符合组织样品处理的真实度和精密度。HPLC检测方法可以用于禽类血清和肌肉中恩诺沙星的药物检测。

马驿, 孙永学, 陈进军, 陈杖榴[9]2010年在《兽药残留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从兽药在环境中的残留现状,兽药在环境中的迁移、蓄积、降解及其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兽药残留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兽药残留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指出,土壤吸附兽药并可能在植物、蚯蚓等生物体中蓄积,兽药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受药物种类、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抗生素极易诱导产生大量耐药菌,并可能诱导土壤微生物产生群落抗性(PICT),将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孟磊, 杨兵, 薛南冬[10]2015年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是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性感染的高效广谱抗菌药,随着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禽畜养殖业的广泛使用,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水体、土壤/沉积物中的污染现状、吸附降解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理研究进展。FQs抗生素的环境行为和风险应从环境多介质层面进行评估,同时应加强对生态毒性机理以及与其他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毒性效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恩诺沙星在鸡粪中的残留及其生态毒理学研究[D]. 吴银宝. 华南农业大学. 2003

[2]. 兽药生态毒理研究进展[C]. 廖新俤, 吴银宝. 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第七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会议——特邀报告. 2012

[3]. 恩诺沙星、阿苯达唑对蚯蚓抗氧化酶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D]. 丛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

[4]. 抗微生物药的残留危害及其合理应用[J]. 马驿, 陈杖榴. 中国家禽. 2011

[5]. 抗生素类污染物在土壤含水氧化物中吸附行为的研究[D]. 陈俊辉.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6]. 珠叁角区域蔬菜中喹诺酮类抗生素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D]. 吴小莲. 暨南大学. 2011

[7]. 污染场地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风险评价、污染行为及控制研究[D]. 张姚姚. 东华大学. 2017

[8]. HPLC法测定禽血清和肌肉中恩诺沙星含量的方法改进与应用[D]. 刘荟岭.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9]. 兽药残留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 马驿, 孙永学, 陈进军, 陈杖榴. 中国兽医科学. 2010

[10].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理研究进展[J]. 孟磊, 杨兵, 薛南冬. 生态毒理学报. 2015

标签:;  ;  ;  ;  ;  ;  ;  ;  ;  ;  ;  

恩诺沙星在鸡粪中的残留及其生态毒理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