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东南亚论文,国际关系论文,发展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的最后十年是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发生重要变化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直接影响着21世纪初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本文将就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的变化以及21世纪初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作一些初步探讨。
90年代前期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90年代前期是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与这种发展相适应,求同存异、团结合作成为这一时期东南亚国际关系的主流。
第一,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主导下,东南亚地区的“热点”逐渐消失,发展经济成为东南亚各国的首要任务,改善相互关系成为东南亚各国的共识。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原有的“东盟”和“印支”两个对立集团消失。柬埔寨问题曾是80年代东南亚的“热点”,随柬埔寨和平的实现,东南亚地区的“热点”不复存在,虽然1993年柬埔寨大选后,柬埔寨国内仍不安宁,但柬埔寨问题已从国际问题变为国内问题,对东南亚局势的发展并未产生重大影响。80年代时的印度支那战场终于变为开展经贸活动的商场。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本国的首要目标。
第二,在加强政治、经济合作的基础上,东盟的凝聚力增强,东盟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逐步摆脱冷战的影响,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加强相互间的政治合作。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陆续被吸收为东盟成员。东盟的扩大使东南亚在国际政治格局的份量增加。随着“大东盟”的基本形成,东南亚国家的力量得到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政治影响力有所提高。
第三,东南亚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发展,使东南亚国家关系更为密切。90年代以来,东南亚地区出现多个“增长三角”经济合作机制。这些“增长三角”主要是在邻近国家的毗连或接近的地区开展经济合作,它通过资源、技术、资金的互补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新、马、印尼之间的“增长三角”和泰、马、印尼的“增长三角”都取得了一定成效。1995年以来,东盟把目光转向了更大范围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确定修建从马来西亚到昆明的泛亚铁路计划和实施东盟—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计划。
第四,与大国发展关系,推行大国平衡外交,维护自身利益。进入90年代以来,东南亚各国普遍推行全方位外交,注重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注重以和平方式解决相互间出现的纠纷。同时,以东盟作为整体,推行大国平衡外交,与亚太地区大国保持平衡关系,依靠大国的相互牵制和保证,保障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力求建成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
第五,东盟各国依靠协商机制,实行不干预政策,解决相互间的争端,使东盟国家的团结得到加强。东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成员国在东盟中完全平等的原则。通过多种机制,确保成员国保持“平等的伙伴关系”,有效地解决了东盟成员国间的矛盾和争端。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国家关系产生的冲击
1997年发端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是战后东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事件。席卷东南亚各国的这场危机,不但造成东南亚各国经济衰退、导致东南亚一些国家政局动荡,而且使东南亚国家间的关系发生未曾预料到的变化,东南亚国家关系出现新的态势。其中,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东盟长期坚持的“不干预”原则受到冲击,动摇了东盟团结友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一直奉行“不干预”政策。金融危机发生后,马来西亚原副总理安瓦尔曾提出“建设性干预”主张,以代替东盟长期实行的“不干预内政”原则,以解决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问题。后来,泰国积极支持这一主张,并在1998年7月举行的东盟外长会议上提出要改变“不干预”原则,实行“弹性介入”的建议。泰国副外长素孔潘曾指出,“应该继续承诺不干预这一处理国家关系的重要原则,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东盟成员国,也适用于国际社会。但是,这种承诺对于正在形成的东盟‘地区村’来说,不能够,也不应该绝对化,而应接受实践的检验”。①他指出,“发源于某一国的问题,其后果却在另一个国家反映出来”,“不能认为这只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而要求别国‘不准干预’”。②泰国外长素林·皮素旺则指出,泰国主张的“弹性介入”,是指东盟成员国有权对其它成员国实行的对地区形势产生影响的国内政策提出批评;成员国有义务向面临困难的其它成员国提供帮助;成员国应该加强联合,共同解决涉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问题,如金融危机、环境污染、毒品、拐卖妇女和儿童等跨国犯罪活动。③
对泰国的主张,除菲律宾公开支持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三国表示强烈反对,缅甸、越南、老挝也持反对意见。围绕是否实行该建议,各方各持己见。经过多次协商,东盟外长会议同意仍坚持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的原则,但是同意在一些可能产生跨国性影响的问题上进行合作,成员国可以对别的成员国公开、及时地提出“干涉性的改进建议”。虽然东盟内部在主张和观点上的分歧,尚未导致东盟内部出现尖锐对立,但是却使东盟内部关系出现了阴影。
二是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公开化、扩大化,东盟凝聚力明显下降。
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近四年来,东南亚10国中一半以上的国家不同程度的发生相互指责、相互抗议,有的甚至发生武装冲突。其中,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印尼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与菲律宾、马来西亚与印尼、泰国与缅甸、柬埔寨与越南等国家之间的矛盾一度尖锐化,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以新马关系为例。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矛盾有历史根源。前些年双方就常因一些问题而发生磨擦。金融危机发生后,新、马两国围绕兀兰火车站的迁移、曾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员工领取公积金问题、扶轮社会议制订的旅游计划等问题争吵不休。双方官员相互指责,舆论界互争高低,特别是为了争夺吸引资金进行明争暗斗。新加坡多家银行为了吸引存款户,派人到马来西亚游说。在新加坡打出的广告中称,马币在新加坡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于新币的存款利率,存款越多,利率越高,存2万元以上的马币林吉特,短期存款(一、三、六月)利率高达15%—24%,存50万以上的马币林吉特,月利高达40%。除利率外,还可以抽奖。马来西亚对新加坡此举感到不满。马来西亚舆论称,新加坡利用马币林吉特疲软之机,高利率吸引马币是“居心叵测”。④新马关系急转直下,“经济利益显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⑤
印尼与新加坡关系发生戏剧性变化也反映了这一点。印尼与新加坡原先一直保持着正常与良好的关系,在印尼的外交政策中新加坡占有重要的位置。但是随着印尼经济的日益恶化,印尼与新加坡的关系也受到冲击。在2000年底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上,印尼总统瓦希德竟然对东道主新加坡发动猛烈攻击,他公开点名指责李光耀和吴作栋,指责新加坡轻视马来人,唯利是图,不愿帮助邻国。他甚至提出印尼和马来西亚两国应该联合起来,控制对新加坡的饮用水的供应。瓦希德的讲话引起东南亚国家的震惊。不言而喻,此举严重损害了印尼与新加坡两国原有的良好关系。一些评论家认为,瓦希德不合时宜的讲话,是印尼在面临经济困难、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加剧的情况下出于无奈的心境的反映。即使通过指责外国来暂时渡过难关,棘手的问题仍然存在。试图通过抨击外国来使本身达到摆脱困境的目标,是不会如愿以偿的。⑥
而泰国与缅甸矛盾加剧,则直接导致边界地区多次发生武装冲突。1988年缅甸军人政府执政后,泰国历届政府对缅甸军人执政颇有微词,两国关系时好时坏。金融危机高潮中上台的泰国川·立派政府执政后,两国在缅甸大量非法劳工流入泰国、泰国收留缅甸反政府学生、缅甸毒贩生产的毒品走私进入泰国等问题上时常相互指责。从1999年10月1日至2000年12月的一年多时间就发生三起缅甸武装人员袭击缅甸驻泰国大使馆,袭击泰国医院,挟持500多名医护人员和病人,劫持泰国监狱监狱长和管教人员的事件,震惊了国际社会。近两年,泰缅两国在边境地区不时发生武装冲突。特别是今年2月以来,两国边境冲突发生后,双方集结大批兵力于边境地区,局势一度紧张,虽然在双方的克制下未造成恶果,但是两国关系仍未得到改善。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增加,争吵不断,成员国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关系都出现危机,东盟的影响力降低,凝聚力受到削弱。东盟在90年代中期那种团结合作、用一个声音说话、在国际上展现的一言九鼎的雄姿已不复见。这对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及东南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都带来了一些影响。
三是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衰退,地区内的非法移民和贩毒、走私、恐怖主义活动等跨国犯罪案增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艾滋病等传染病蔓延。
21世纪初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
进入2000年后,随着东南亚经济的逐步恢复,东盟国家一些领导人多次呼吁东盟重整旗鼓、务实合作、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避免使之沦为“夕阳组织”。东盟国家的舆论界也强调,要“努力在加强合作,在重要的共同利益课题上凝聚共识,把东盟塑造成一个能在区域和国际上举足轻重的组织。东盟只有让国际上看到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看到它未来的潜能,它在未来才能在国际论坛上占有一席之地。”⑦
21世纪初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有可能呈现如下走势:
第一,注重改善相互关系,相互克制,减少麻烦,避免冲突。
进入新世纪后东南亚各国都把加强东盟内部的团结,改善相互关系作为本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在2000年举行的第33届东盟外长会议和第4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各国领导人都表达了捐弃前嫌向前看,睦邻友好谱新篇的愿望。各国政府都比较注意缓和与有矛盾的国家的紧张关系,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印尼总统瓦希德发表对新加坡不满的言论后,印尼政界认为此举损害了与新加坡的关系。印尼政府立即采取步骤修复两国关系。几天之后,印尼外长迅速发表声明,表示印新关系仍然良好。然后又邀请新加坡政府资政李光耀赴印尼参加国际顾问团会议。印尼副总统梅加瓦蒂、总检察长迈祖基也分别出访新加坡,以改善印尼与新加坡的关系。而新加坡方面也采取了高姿态。吴作栋总理表示,他不准备对印尼总统瓦希德批评新加坡领导人的言论作出回应,他不希望任何谈话使新印关系更紧张。他指出:“我们是务实和理性的人。我们不需要对印尼领袖的每一个情绪化的讲话做出反应。我认为我们只须保持立场,然后克服种种风波和风浪。”⑧印尼的一些战略问题研究专家也指出,加强与新加坡的互助与互利的合作关系,应该成为印尼对新政策的出发点,印尼政府的外交政策也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⑨
在泰国,他信新政府上台后,调整了外交政策,其核心是使外交政策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重点是推行“亚洲化”,首先与近邻国家发展互信友好关系,进而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⑩今年4月,他信首先访问了越南和马来西亚,6月中旬以来又陆续访问了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均取得了积极成果。访缅的成果尤其引人注目。泰缅关系近几年几乎接近“冰点”,他信访缅是近4年来泰国总理首次访缅,他信表达了消除分歧、发展友好的意愿。通过访问,两国加强了沟通,取得了双方满意的成果。
第二,把加强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作为发展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
在规划新世纪发展蓝图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第33届东盟外长会议和第4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南亚各国一致认为,加强东盟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是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东南亚国家经济复苏的步伐,提高东盟凝聚力和竞争力,增进东盟成员国的互信友好关系的主要途径。
(1)继续推进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将把尽快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作为区内国家互惠,增强东盟整体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的重要一环。东盟1992年就着手建立自由贸易区,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6个老成员国(泰、马、新、菲、印尼、文莱)相互间贸易的绝大多数商品关税已降至5%以下。根据新规定,6个老成员国要在2002年基本取消相互间的贸易壁垒,4个新成员国(越、老、柬、缅)则要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实现同样目标。在2000年10月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通过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理事会成员的草拟方案。按时这一方案,如果降低某个产品的关税将为成员国带来“实际问题”,成员国可以提出申请,暂缓落实原定计划。
(2)以“电子东盟”为纽带,发展东盟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增强东盟成员国之间和东盟与其他国家之间在互联网上电子信息往来的贯通和兼容能力,跟上新世纪社会信息化的步伐,共同应对新经济挑战。2000年11月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了《电子东盟框架协议》。协议确认了将东盟十国分散的信息科技市场建设成为一个无国界东盟统一市场的目标,并申明东盟将实现信息科技产业的贸易、服务和投资自由化,缩小东盟成员国在信息科技方面的差距,提高东盟在全球信息科技市场的竞争能力。协议要求东盟国家将信息科技产品区分为三个类别,并分别在2003年前、2004年前和2005年前分别取消各类产品的关税,实现无障碍贸易。
(3)缩小成员国间发展水平的差距,使全体成员步调一致,加强整体竞争力和外资吸引力,是东盟新世纪合作的另一个重点。90年代中期以来,东盟陆续吸收了越、老、柬、缅四国入盟,扩大了东盟的阵营。但另一方面,新成员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相对落后,与东盟其他成员国经政体制迥异,使东盟在发展经济合作时遇到诸多困难。经过金融风暴的打击之后,东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状况更加不平衡,差距扩大,起步不一,对经济合作带来更多不利的影响。为此,东盟认识到,只有帮助后进国家发展,东盟的整体发展才有可能。在2000年召开的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上,东盟宣布将推行一体化行动计划。这个计划要求在开展贸易、开发人力资源、加工农产品、发展旅游业及信息科技等方面帮助越、老、柬、缅四国尽快缩小差距。东盟签署的《电子东盟框架协议》允许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四国将各类产品的限期分别延后5年。协议要求信息科技领先的东盟成员国帮助其它成员国建设电子网络设施和增强信息科技能力。东盟还首先安排新加坡向越、老、柬、缅四国提供技术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援助。
第三,重视发展与区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加强与区域外国家和区域组织的经济合作。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东盟在加强区内合作的同时,将重视与区外国家和区域组织开展经济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东亚中、日、韩三国的合作。1997年底,东盟举行东亚首脑非正式会晤,当时的东盟9个成员国首脑第一次以组织的形式与中、日、韩三个东亚重要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首次会晤。此后,逐渐形成了东盟十国与东亚三国合作的运行机制(“10+3”)。“10+3”对话合作机制提高了东盟与区外大国和合作组织打交道的筹码,也反映了东盟自主性的提高。东盟力图通过“10+3”对话合作机制加强地区合作,克服东盟单个国家实力弱小的不足,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10+3”对话合作机制的建立正在使东南亚国际关系、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新的、深刻的变化。
除了加强与东亚中、日、韩三国合作外,东盟将利用东盟和欧盟部长级会议顺利召开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东盟与欧盟自1978年召开首届部长级会议以后,双方合作逐步走向机制化,取得了不少积极成果。后因欧盟以缅甸“存在人权问题”为由,反对东盟接纳缅甸,与东盟发生了分歧。经过协商,2000年12月,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了第十三届东盟和欧盟部长级会议。会议发表了《万象宣言》。东盟和欧盟就共同努力建立“电子东盟—电子欧洲”联络信道达成共识。
第四,加强安全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维护东南亚各国安定局面,加强彼此的友好往来。
近年来东盟各国在加强经济合作的同时,加强了在打击跨国犯罪方面的合作。近两年东盟10国先后签署了《东盟无毒品联合宣言》、《东盟共同协作解决社会问题联合宣言》、《东盟保护文化遗产宣言》等文件。东盟外长签署的这些文件再一次表明了东盟密切合作、共同应付挑战的承诺和决心。在第33届东盟外长会议上,东盟各国外长普遍认为,东盟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亚洲金融危机后进一步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包括跨国犯罪、毒品走私、贩卖妇女儿童和环境恶化等,而能否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东盟在新世纪的发展,影响东盟成员国的关系。
第五,积极发展与亚太地区大国的关系,维护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
东南亚各国与区域外大国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不少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与区域外大国保持密切的关系。发展同亚太地区的美国、日本、中国等大国的关系始终是东南亚国家对外政策优先考虑的内容。
对美国,东盟国家重视保持和发展与美国的关系。原东盟五国曾是美国在亚太的盟友或合作伙伴,与美国有着密切关系。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对美国的态度有所变化,一些国家对美国推行西方价值观,干涉东南亚国家内政和内部事务的霸道行径表示不满,在民主、人权、知识产权保护、贸易等问题上与美国有磨擦。但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特别是希望借助美国在南沙群岛争端等问题上抗衡中国,仍把美国看作是安全上的“保护伞”。虽然东盟成员国对美国的态度并非一致,与美国的关系也不相同,但鉴于诸多因素,从东盟的整体态度看,今后,东盟在积极发展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关系的同时,在政治上、经济上仍不得不向美国倾斜。
对日本,东南亚国家与日本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来,通过垂直型国际分工形式,日本已把东南亚变成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能源和原料的重要来源地。目前又取代美国,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投资者、东南亚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政治右倾化感到担心,但出于经济上对日本有所求,东南亚国家仍将把日本视为吸引资金的主要来源地和重要经济合作伙伴,继续保持与日本的密切关系。但总的说来,东南亚国家与日本的关系将仍然是经济关系重于政治关系。
对中国,东南亚国家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发展。1997年,江泽民主席出席中国—东盟首脑会晤,并发表中国—东盟首脑会晤联合声明,确定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之后,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进入稳定发展时期。由于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解决地区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实力日益提高,东南亚国家对发展对华关系普遍抱积极态度。受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东南亚国家部分人士对中国有戒心,力图通过加强同美国、日本和其他西方大国的关系对中国进行牵制。但在东南亚国家中,认为中国是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积极因素,已成为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领导人的共识。“东盟并不认为中国对东南亚地区构成威胁。虽然有一部分菲律宾军方认为北京对马尼拉安全构成威胁,但绝大多数的东南亚领袖并不接受中国威胁论的观点。”(11)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南亚关系的发展实践和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看,在今后东南亚国家的对华关系中,发展同中国的睦邻互信、友好合作关系仍将是主流。
----------------------------------------
注释:
①新加坡《商业时报》1998年8月29—30日,东南亚版。
②同上。
③泰国《中华日报》1998年7月23日。
④马来西亚《前锋报》,1998年6月2日。
⑤新加坡《联合早报》社论,1999年8月10日。
⑥新加坡《联合早报》2000年11月29日。
⑦新加坡《联合早报》社论,2000年11月24日。
⑧新加坡《联合早报》2000年12月2日。
⑨印尼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沙费雅文章:《加强新印双边关系》,译文见新加坡《联合早报》2001年2月20日。
⑩香港《远东经济评论》,2001年2月22日。
(11)徐本钦:《检视中国威胁论》,载新加坡《联合早报》2001年7月15日。
----------------------------------------
标签: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东盟外长会议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泰国历史论文; 新加坡经济论文; 国际关系论文; 缅甸旅游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