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华山
日常教学中,形式枯燥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为一线教师所唾弃,为了各自的教学目的,教师们将种类繁多的游戏环节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当教师苍白的口头解析难以让学生理解新知识时,疑难知识点难以突破时,游戏活动的创设无疑是最好的推手,有效地贴近教学目标,助力孩子们对知识的深度学习。接下来我以教学三年级上册《集合》为例,阐述《小学数学游戏的有效设置与实施助力知识的深度学习》。
一、有效的游戏设置与实施,助力学生入境乐学。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的游戏设置与实施,助力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爱上数学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年级的数学教师们都知道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本单元教学的落脚点不是掌握与集合有关的概念,也不是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集合的思想,并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基于此,笔者在执教《集合》的课伊始就创设了一个引子游戏情境---“猜一猜”,教师引出问题:“国庆节,三年(1)班组织了一次联欢会,第一个节目是由两对母女表演的,参加表演的有几人呢?”,学生答4人,教师话锋一转,“可是参加表演的却只来了3个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正疑惑,“瞧!她们来了!中间这位就是陈老师我,左边这位是陈老师的妈妈,右边这位是陈老师的女儿。这两对母女是指哪两对?”,学生发现在这两对母女中,陈老师既是妈妈又是女儿,陈老师的身份重复了。笔者适时小结:生活中这种重复现象,在数学上称它为重叠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有趣的重叠问题。
学生渐进学习情境,数学知识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它也是有趣的,学习兴趣在引子游戏中无形被激发。
二、有效的游戏设置与实施,助力知识深度学习。
有效的游戏设置与实施,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时,学习便成了一种乐趣,学习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时,学习知识自然而然在悄然转化为个人内在的需要,知识的深度学习也在不知不觉中水到渠成。
笔者执教《集合》在引子游戏之后,创设了游戏情境助力知识深度学习。教师抛出问题:“在这次联欢会上,三年(1)班有6人参加唱歌,5人参加跳舞,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怎么列算式?”学生作答6+5=11(人),教师追问:“参加表演的确实是有11人吗?”出示参加表演的名单,唱歌(李丽 张浩 朱小东 刘红 王青赵东),跳舞(陈静 李丽 田宇 苏美张浩),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数一数,发现名单里唱歌有6人,跳舞有5人,学生正认为6+5=11的人数无误时,教师再次追问:“真的是6+5=11人?”于是教师请胸前贴着表演名单名字的同学上台后,再次带着孩子们数一数,发现只有9人参加表演,孩子们困惑不已,6加5不是等于11吗?为什么只有9人呢?难道计算错了吗?教师适时增加游戏道具呼啦圈,“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呼啦圈,现在请参加唱歌的同学站到绿色的呼啦圈里,参加跳舞的同学站到黄色的呼啦圈里。”先数一数绿色呼啦圈里唱歌的有6人,再数一数黄色呼啦圈里跳舞的只有3人,疑惑:“怎么黄色呼啦圈里跳舞的人少了呢?数一数少了哪两个人?”“少了李丽和张浩。”于是请站在绿色呼啦圈里的李丽和张浩赶紧站到黄色的呼啦圈,这样跳舞的人数到齐了5人,但再观察绿色呼啦圈里唱歌的人数此时少了两个人,少了李丽和张浩,于时绿色呼啦圈里唱歌的队友高喊这两个人快回来,在同学们的呼喊中李丽和张浩又站回了绿色呼啦圈里,转身看跳舞的同学又少了两人(李丽和张浩)……李丽和张浩在两个呼啦圈里往返跑,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产生了冲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教师适时抛出问题,“我就想让绿色呼啦圈里有6个人,黄色呼啦圈里有5个人。该怎么站呢?”请同桌商量一下,台上的同学讨论讨论,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孩子们通过讨论发现可以把两个呼啦圈交叉在一起,因为李丽和张浩参加了两项表演,所以李丽和张浩站到两个圈交叉重叠的位置, 站好后,分别数一数绿色呼啦圈和黄色呼啦圈里的人数,发现绿色呼啦圈里有6人、黄色呼啦圈里有5人。此时师生再次一起数一数实际参加表演的总人数,发现总人数还是只有9人,为什么参加唱歌的有6人,参加跳舞的有5人,实际总人数却只有9人呢?孩子们的思维再次产生冲突,“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些,请圈里的同学把呼啦圈交叉的样子举起来给大家看看,请大家把这两个呼啦圈交叉的画面印在脑海里,接下来我们把这个画面画下来,请全班同学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把它画在黑板上,我们先画一个圈,再画一个圈和它交叉在一起。”画好后教师指着图,“呼啦圈有绿、黄颜色区分,现在这两个圈没有颜色区分了,该怎么办呢?”孩子们提议在两个圈上分别标上文字唱歌和跳舞,同时记住自已站在呼啦圈里的位置,把自已名字贴到黑板上画的图相应位置上,教师揭示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唱歌的同学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这个圈里表示的是参加唱歌的同学的集合。把参加跳舞的同学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这个圈里表示的是参加跳舞的同学的集合。此时,孩子们把贴好名字后的总人数再次数一数,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还是有11人,刚才我们站队的不是才9人吗?”孩子们答“因为表演名单里有两个李丽和两个张浩的名字。”教师追问“我们班有两个李丽和两个张浩吗?”“没有,班里只有一个李丽一个张浩。”“那怎么样才能把这4个名字变成只有1个李丽和1个张浩呢?”孩子们发现这两个李丽的名字是同一个人,这两个张浩的名字是同一个人,他们的名字重复了,所以拿去两个重复的名字,顿悟6+5-2=9人,这里减去的2表示李丽和张浩重复多算的人数。教师此时小结,求集合中的重叠问题的计算方法,把参加唱歌的人数和参加跳舞的人数加起来的和减去重复多算的人数,即“求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就是用两个集合的元素个数的和减去它们的交集的元素个数。”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深度学习了新知。
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的自己创造了维恩图,获得了成功体验,学习兴趣,学得轻松,新知识的深度学习在无形中水到渠成。
附:孩子们创造的维恩图。
论文作者:陈华山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孩子们论文; 圈里论文; 教师论文; 游戏论文; 两个论文; 同学论文; 学生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