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高架桥两侧)绿化景观设计探讨论文_刘春永

南京林业大学工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 要:随着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平衡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项目,成为了城市建设任务注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对城市高架桥绿化景观设计项目进行了集中阐释,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高架桥;绿化景观

一、高架桥常见景观设计概述

高架桥面绿化设计

一般高架快速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80千米,整体为双向六车道,单侧宽度为14米,在整个桥体设计体系建立后,要结合桥面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种植池,主要是利用挂箱的方式完成绿化项目。主要采取的是植被是黄馨,其本身属于常绿灌木,抗逆性较好,更加适宜种植在挂箱结构中,且不会出现落叶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能一定程度程度上减少夜晚车灯对驾驶员造成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植被的主要管理方式是滴灌技术和人工洒水技术。

高架桥柱结构绿化设计

在设计工作开展后,要整合柱结构的相关参数,完善桥下处理和沿桥管理工作,而桥柱本身就是重要的载体,要对其进行垂直绿化处理,提升植物的实际应用效果。从植物选择工序层面分析,柱造景主要应用的是吸附类攀援植物,或者是缠绕性植物。分车道立柱应用的主要是中华常春藤、中国地锦和美国地锦等植物,柱体绿化操作过程中,要借助塑料袋或者是铁丝网予以综合管控。而对于较为阴暗的立柱结构,要想满足绿化要求,就要利用贴植的方式。

桥段道路绿化设计

为了有效落实绿化设计要求,要结合城区实际情况完善设计机制和设计理念,积极提取现代化城市设计特色和环保要求,集中转变传统金属材质和混凝土材质,将更多的绿化特色元素应用在设计项目中,转变为新型表现形式。

南段桥梁下道路设绿化设计体系。在设计元素提取上,要在完善现代化元素融合体系的同时,保证其能和地区特征以及发展进行景观上的呼应,保证技术发展和综合环保价值的充分性。第二,西段桥梁下道路设绿化设计体系。此段道路内侧是城市的中心城区,要利用一些特色化城市建设元素展现其不同的设计风格。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利用当地文化作为合理性对接因素,能有效提升个性化创意,确保绿化环境设计效果更加突出。值得一提的是,主要是应用雕塑设计,利用花岗岩完成石雕处理,整体设计结构更加美观,借助相应的装饰设计也能有效提升园林小品的设计个性化程度。第三,北段桥梁下道路设绿化设计体系。这部分区域更加突出了古典文化特色,区域内个性化设计元素价值十分突出,能有效提升景观节点设计水平和效果,并且进一步完善了设计结构和应用项目。

十字路口绿化设计

在实际设计工作开展进程中,有效考量十字路口视线的通透性以及安全设施的应用效果,确保整体绿化植被设计效果更加有效。目前,在十字路口主要采取的是低矮花灌木设计机制,仅仅只是种植草花和地被植物。并且,针对相关设计还设置了相应的安全处理措施,能多层面应用古典窗格纹路进行装饰,整体美观效果较好。

4.1绿化设计的养护建议

在高架桥两侧绿化设计项目中,除了要践行完整的设计机制,也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养护机制,确保绿化养护工作的实效性,目前主要采取的是滴灌技术,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工灌溉造成的经济成本,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维护整体绿化设计项目的完整性和实效性价值,也为后续环保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

二、盐城市高架桥道路景观设计策略分析

盐城市西环路约12公里,两侧宽度约为10米。自北向南依次经过居住生活区、市场、工业区、教育科研区、居住生活区。其中以居住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为主导。

南环路全长13 公里,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教育科研用地、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导。

范公路全长约19公里,自北向南依次经过物流仓储用地、市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防护绿地。以生态绿地主导。

青年路全长13 公里,两侧宽度10-15 米。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居住生活区、商业服务用地、居住生活区、公共绿地。其中以商业服务用地、居住用地为主导。

现状:色块模纹种植点过于靠近路边,给人压抑的感觉;草坪养护不到位,下层种植品种单一。本次设计中,我们让灌木退让,留出草坪,增加多年生宿根花卉。

策略一,漫步绿道系统,绿道是一种线型绿色开敞空间,突出以人为本,体验“慢生活”、“绿色交通”等健康环保的休闲方式,为市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优美、生态的休闲环境。

策略二,生态性,增加植物层次,并选用乡土树种,宿根花卉与观赏草相结合,降低养护成本。

通过这些设计策略,我们希望将盐城市内环高架快速路网两侧绿化景观带打造成“生态长廊,缤纷之路”

三、城市道路(高架桥两侧)绿化景观设计具体项目

1.道路景观设计概述

结合工程项目实际需求,主要将其立面结构和地面道路结构分,借助相应的光照特征测试就能选取更加适宜管理的植被种植计划,完善了选择机制和配置机制,也从根本上保证了整个系统中植物的多样性。在具体的植被分配工作中,要在中央分车区域集中种植耐阴和抗逆性较强的植被,而两侧的分车带则为耐阴植物,整体绿化带并不会受到桥体的影响,保证了植被多样化和整体环境的环保化性质,具体设计结构见图一:

需要注意的是,西环路城区段多为居住用地,绿化宽度较窄,且不连贯,运用常绿、香花的金桂作为特色植物,形成金桂飘香的宜人环境。

西环路南段连接高速出口段,绿地较宽,通过大地形的营造,种植黄山栾树、榉树、高杆女贞、雪松、广玉兰等片林形成背景,前景点植高大实生银杏、朴树等形成主景,前景搭配鸡爪槭形成秋景。

大庆路至青年路段,西环路西侧用地规划为滨河绿地,周边多为居住用地,营造一个以体育锻炼为主题的滨水公园,以“宜居、便捷、人性化”为出发点,设置停车场、网球场、篮球场、轮滑场地、健身场地等活动空间,方便周边居民健身活动。

在西环路与多条路的相交路口、小区外围、学校外侧等零星节点,我们对其做了改造设计,如世纪大道路口节点,我们营造地形,点植景观树,并运用四季草花渲染城市形象,前景草皮退让形成层次。在小区大门口节点营造中,我们对现有乔木进行梳理,并进行地形营造,增加中下层植物,丰富景观层次。

南环路设计以改造为主,保留现状的苗木为前提,利用现状的乔木作为厚实的背景林,规格较小的归并组团,局部梳理地形,中层适当增加花灌木,增加林下地被草花的运用。北侧外围用地以科教、居住为主,根据现状已建成段绿化设计,在景观大道以东延伸慢行系统,考虑为周边的居民健身提供便利,在路口或可利用地块增设小场地,整体风格现代简约。 靠近开发区收费站路段原有绿化带预留了人行道宽度,现状的绿化相对连贯,同样尽量保留原有植物,将规格较小的乔木统一归并,前景通过大地形,点缀大树,花灌木片林以原有紫薇为主。在路口或厂区门口运用一些宿根花卉,形成色彩缤纷的路口效果,整体风格简洁大气。

范公路本次绿化设计兼顾着景观改造提升和生态效益的双重作用。在范公路东侧铁路边生态绿地中,景观设计采用植物片林,以高大的乔木林为主,林下种植自然生态的多年生宿根花草。

因此,在实际植物配置体系中要对绿柱绿化植物和中央分车带植物进行处理,统筹保证相关树种水平的同时,优化整体植物的配置效果,从而形成良好的绿化设计体系。

在范公路南段,结合规划与现状,以及通榆运河的河流走向和功能,打造一个以海绵城市、生态廊道理念为主的生态湿地公园。除了营造生态的湿地景观,还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配置一些现代廊架、造型桥梁等,使得整个公园兼具生态因素与现代美学因素,使得公园成为盐城人又一休闲游览的标志性景观绿地。范公路与南环路互通,外围分布较多民房,少量厂房,高架上视线较高,民房与高架之间种植高大乔木遮挡。结合周边水系,设计微湿地、雨水花园,营造生态的景观效果。

青年路为城区中心东西向的主干道,两侧以商务、商业、居住为主体,道路两侧零散绿地较多,景观设计打造更为精致的城市景观,衬托城区的繁华。

植物配置

植物,是一条道路的骨架和气质灵魂,在本次设计中,植物的营造采用疏密有致开合有度的手法,适地适树地选择植栽品种,注重绿化系统的生态性,整体性,为每条路搭配了乔木和花灌木特色树种,西环路特色植物为金桂,同时与红线内植栽呼应,搭配晚樱。范公路特色植物为早樱、紫叶李,南环路特色植物为紫薇,范公路特色植物为海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道路设计项目中,要积极落实更加系统化的景观设计机制,完善绿化水平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设计效率和完整性。并且,设计人员在绿化元素构建和处理的过程中,也要整合设计项目的融合机制,从宏观层面提高绿化景观设计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雪平.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J]. 建设科技. 2016(02)

[2]杨东伟.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探讨[J]. 建材与装饰. 2016(07)

论文作者:刘春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住宅设施》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城市道路(高架桥两侧)绿化景观设计探讨论文_刘春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