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案例发展的理性思考_课堂教学论文

课堂教学案例发展的理性思考_课堂教学论文

关于课堂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论文,教学案例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早在1870年,哈佛法学院就曾使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直到20世纪70年代案例才逐渐运用到美国教育领域。(注:李忠如.试论课堂教学案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4).)在我国,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也有一些教育理论工作者从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提炼出一些典型实例,用来说明某种教学观点或教学方法,但没有专门进行案例研究与案例开发。直到这次课程改革实验在部分中小学深入展开后,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才形成案例开发的热潮。从课堂教学需要出发,笔者试图对课堂教学案例开发作些理性思考,但愿对实际教学及其研究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案例的涵义和类型

(一)课堂教学案例的涵义

我们在案例开发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案例的内涵是一定案例在特定教学背景下以一定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本质的反映。这就是说,在特定教学背景(包括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下产生的案例是教育工作者经过研究、总结、提炼后以书面或软件的形式自觉地反映课堂教学的本质的。同未经研究、总结、提炼的课堂教学活动相比,案例具有四个特征。其一是突出学习活动的主要矛盾。案例通常是围绕一个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其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就是某次学习活动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而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参与的每次学习活动须完成多项学习任务或解决多个问题。其二,体现矛盾解决过程的曲折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首先是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或情感状态同教材所要求的高度存在差距;其次是学生的思路、见解和愿望同任课教师的思路、见解和要求的矛盾;此外,学生之间也常常存在思路、方法和见解上的分歧。一个成功的案例必然要抓住并巧妙地解决这些矛盾,故其教学过程是曲折的、多彩的。诚然,也有一些案例的作者未能在教学过程中妥善解决这些矛盾,但他们在教学后通过反思与研究而对此有了深刻认识,由此写出的旨在总结教训的案例也是好案例。其三,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充分性。按照新的课改理念和教学观点,一切教学活动均须以学生为主体,均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个问题上,案例的突出特征在于“充分”二字,即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自主钻研,积极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解决各种矛盾、完成学习任务的主力。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必须具备的一个极重要的特征。如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充分,那么他从吸取教训的角度写出案例也是有价值的。其四,展现教学活动的范例性。案例是课堂教学中具有示范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学实例。它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张扬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试图作出这样的界定:课堂教学案例是指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著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学实例。

(二)课堂教学案例的类型

从现已开发的和各地发表的种种案例看,划分案例的类型须同时把握两种尺度。其一是案例的客体尺度。案例的客体尺度是指不同的案例在性质和复杂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案例的类型须反映这些差别。从内容和性质上考察,案例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课本为基本教材、以课堂教学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以间接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案例。另一类是以广泛的教学资源为教材、以学生小组或个人参与课题研究为教学组织形式、以现实信息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案例。从复杂程度上考察,上述两类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在深度、广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例如,在以间接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案例中,有些案例是按照偶发事件撰写的,另外一些案例则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专题组织的,还有一些案例则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和多种学习方式。显然,这些案例的广度和深度有很大区别。其二是案例的主体尺度,也称价值尺度。案例是为了满足主体(即使用案例的各种人)的种种需要而产生的。案例的主体尺度是指案例具有满足主体的多种不同需要的属性;案例的种种类型须反映不同案例的不同价值。主体对案例的需要是多样的,既需要以间接经验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案例,又需要以现实信息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案例;既需要巧妙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的案例,也需要按照主题或专题进行教学的案例,还需要包含多种学习内容和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式案例。由此看来,案例具有多种不同的价值属性。以价值为尺度是划分案例类型的又一重要准则。

上述两条准则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按照这两种尺度来考察案例,可将案例划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意外式案例。这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案例。例如,由于教师对一位学生不理解、不尊重而引起尖锐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曲折过程;又如,教师对一位学生的奇思妙想的支持、引导和帮助;等等,都属于意外式案例。这一类案例的特点是: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问题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节不复杂,但能使人由小见大、深受启示。

第二类,主题式案例。这是师生围绕一定主题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这类案例有时是按照一定专题开发的,如自主学习专题、合作学习专题、探究式学习专题、小学语言教学中的朗读感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故也将这一类案例称为专题式案例。这一类案例的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新颖;注重专题研究,富有学术价值。其突出功能是,可启发和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与落实课堂教学的新主张以及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虽然报刊上很少发表专题式案例,但确有一些学校正在开发此类案例。例如,广州第十六中学在创建“三自”(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就撰写了一系列专题式案例。

第三类,综合式案例。这是师生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典型实例。例如,师生运用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案例,或运用数学课本中的一节进行教学的案例都属于综合式案例。

综合式案例有三个突出特点。(1)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这种案例所反映的是一个教学课题所展示的教学活动的整体,而不是它的一个部分。这首先表现在它所展示的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基础的多种学习方式是一个整体;其次,以课本为基础的多种教学资源以及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课内外学习活动都具有整体性。(2)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案例所反映的具有整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所以,这种案例不是教师的教案,它着力反映学生怎么学,而不是着力反映教师怎样教。它十分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上产生的矛盾以及矛盾解决的过程,十分重视学生的感悟、体验和新的发现。(3)强化教学的精彩场面。综合式案例不是教学实录。它在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对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热烈讨论,对于一些学生的奇思妙想、真切的情感表露、出色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教师出色的教学机智,都会浓墨重彩,纵情描绘。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综合式案例具有独特的功能。其一,有助于大家探讨新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课堂教学是实施和开发新课程的主要途径。研究和开发综合式案例,有助于全面探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展开有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整体研究与实验,进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的建立;也有利于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以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的结合;还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评价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实验。其二,便于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和教改。综合式案例是中小学教师通过自己的常规教学活动开发的。所以,综合式案例的开发过程也是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和改革教学的过程。这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四类,课题研究式案例。这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这种案例基本上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开发的。其主要特点有三:(1)学生的学习以研究为主。通过课题研究,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获得最新信息,取得直接经验,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2)学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把个人的自主探究与小组的合作研究结合起来。(3)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参观调查,学生可以接触各种社会人士。这种课堂大、教师多的教学组织形式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类案例的开发,对于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规律,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堂教学案例的结构

案例的结构控制着案例的功能。只有优化案例的结构,才能增强案例的整体功能。因此,我们开发案例时,应当认真研究案例的结构。

各类课堂教学案例的结构是由它的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有机组成的。其内在结构包含四个基本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案例的核心内容。这就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每一个案例都是为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或完成一项主要任务而展开的。第二是案例中的主体,即学生和教师。问题的解决或任务的完成既靠学生,又靠教师,但归根结底要靠学生主动的参与、思考、体验和应用。所以,在这两个主体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第三是案例运行的过程。这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同客体(学习材料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之中产生矛盾(即认知或情感态度方面产生的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直接参与学习性实践从而得到自身发展的过程。第四是案例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的感受、体验、发现和见解,另一方面是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提升和经验教训的总结。这四个基本要素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案例的内在结构是案例内部固有的基本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组合方式。

一般说来,案例的外部形态所包含的各主要部分有机组合的方式就是案例的外在结构。各类案例的外在结构都由三大部分有机组成。第一部分是案例背景的概述。意外式案例不需要单列一个标题来说明事情发生的背景,只需简单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行了。其他三类案例则需要单列一部分来说明案例产生的背景,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手段等要素。

案例外在结构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案例运行过程的描述。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及课题研究式案例都有明显的运行过程。这是师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是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的过程。意外式案例也有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但这一过程的时间跨度有时达到一学期,或一学年,甚至几学年之久,所以,意外式案例不必详细描述一学年或几学年中矛盾发展的过程,只需记述矛盾发展的几个重要“镜头”。

案例外在结构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案例运行结果的总结。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发展是否达到甚至扩展了原定的教学目标;二是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有所提升,是否提炼了教学经验与教训。

案例的内在结构与外在结构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结构是案例的深层结构,是外在结构得以形成的基础。案例的外在结构是案例的表层结构,是按照人们操作和使用案例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内在结构”在案例运行中的外化形式。我们开发案例时,既要深入思考它的内在结构,又要认真构建它的外在结构,要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三、案例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学校开发案例有两种不同的做法。一种是全面系统的开发,即由学校行政作出总体部署,各学科(或学习领域)的教师有计划地开发案例。另一种是零零星星的开发,即在学校领导的一般号召下,个别教师所进行的案例开发。

如果学校的领导力量强,多数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比较高,这样的学校可进行全面系统的案例开发。首先,学校领导要制订本校开发案例的总体方案。其次,成立案例开发指导小组,井通过该组对全校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组织教师着重学习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新理念以及案例开发的专业知识。第三,各教研组制定本学科开发案例的一年或两年规划。各教研组的规划最好包含四类案例的开发,其中,综合式案例的开发最好列出它的亚类。例如,语文组的综合式案例可包含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这五个亚类。

在上述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各学科的所有备课小组便可有步骤地展开案例研制工作了。以综合式案例的研制为例,一个综合式案例的研制一般须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案例策划阶段。除意外式案例以外的其他三类案例均须经过策划而产生。意外式案例反映的事实是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出乎意料地发生的,要把这种事实产生、发展的过程变成一个案例,必先经历一个发掘的过程。

综合式案例的策划阶段就是案例开发的构思阶段。有的教师事先没有认真地走过这一阶段就去组织学生学习,并着手撰写案例,结果所写出的案例在教学理念、教学思路等方面都存在一连串不该存在的问题。案例开发者在策划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正确进行教学设计。

要使所开发的案例能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服务,案例开发者必须树立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理念。首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观,按此观点将“三维”课程目标巧妙地转化为这一节或两三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创造性地将此教学目标贯彻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其次,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过程观,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服务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由此确定学生的角色定位和任课教师的角色定位。第三,树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观,改变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教与学的方式,提供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性实践和展现其智慧潜能与聪明才智的机会,使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更提升了思想感情,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第四,树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观,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形成平等交流的局面,从而调动全班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

更要紧的是,要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框架式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是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情况。一方面,要把握教材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性状、教材内容的结构以及教材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调查和研究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状态对学习这一部分教材具有什么样的基础、存在什么困难以及本班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存在的差别,进而对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情作出预测。其次,提出这次执教的教学目标,即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期望学生的发展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三,确定教学思路,包括学习步骤、学习方式、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学习活动(即学习步骤)的设计应具有梯度,使之分层次推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步骤的设计宜粗不宜细。如果写得过细,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妨碍学生主动学习。第四,设计教学工具,主要是设计多媒体课件,要使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尽可能地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是案例展开阶段。这是案例开发的中心阶段,学生是这一阶段的主力军。案例开发者在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放手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这一中心任务对案例开发工作的第一个要求是切实贯彻“以学定教”原则,灵活运用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案。要按照以学定教原则来使用教学方案,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学情及时地巧妙地调整或修改教学方案。当教学方案与实际学情发生矛盾时,决不能让方案牵着学生走。第二,引导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力争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为此,要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要精心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学习。要根据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规律性来确定整个学习活动的梯度或层次,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分层次地向前推进。第三,改变传统的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按照本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第四,正确发挥任课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集中体现在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教师既不能过多地牵引学生,也不能撒手不导或无原则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喜好。

第三阶段是案例总结阶段。这是案例开发的升华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评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与教训。教学活动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学生之中,广泛了解学生参与此次学习的感受、收获、意见和要求,着重了解和收集学生的真情实感、深刻见解、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他们的作品与作业,从而对原定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以及是否扩展或加深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

接着,任课教师要以更多的时间、更大的气力来做好第二件事,那就是对自己所做的指导工作予以反思和研究。其基本要求是,从教学活动的实际出发,把自己的指导工作提到新的教学理念的高度予以审识。一方面,看看自己自觉地掌握了哪些新的教学理念,有何深刻体会,并创造了哪些新经验;另一方面,再看看自己在教学理念上是否还有不足之处,并进而找出教训。无论是教学理念的提升,还是经验教训的总结,都要求任课教师把自己的认识水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要想达到这样的认识高度,任课教师应在这几节课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学习有关理论;在科学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学活动的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从而实现认识的飞跃。虽然“认识的飞跃”具有较大的难度,但只要任课教师们不断参与案例开发,自觉地结合教学实际学理论,有意识地学习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方法,那么,大家的认识水平是一定能迅速提高的。

第四阶段是案例的撰写、制作阶段。这是案例的定形阶段。撰写案例应在占有大量材料和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经过起草、反复修改和定稿,案例便以作品即科研成果的形式正式诞生了。

案例的写作既要反映案例的深层结构,又要依据案例的表层结构。案例作为一种作品,大多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这就是:案例的背景(或案例的策划)、案例的展开(或案例的运行)和案例的总结(或案例的结果)。意外式案例比较特别,因为它不是经过策划而产生的。这类案例也包含案例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三个部分,但由于这类作品的篇幅不长,故常常不写出三个部分的标题,而采取一气呵成的写法。

案例的撰写主要采取描述的手法,既可用第一人称,也可采用第三人称。案例的描述要生动具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下面以撰写综合式案例为例,简要阐述三个部分的写法。

第一部分,案例的背景(或案例的策划)。这一部分意在说明案例产生的背景,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等要点。需要强调的是,不能把这一部分写成教案,而应写明案例产生的背景。写作手法适于采用陈述式,要求简明扼要,眉目清晰。

第二部分,案例的展开(或案例的运行)。这是案例的主干部分。它通过一系列“镜头”反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情绪体验、知识获得、能力增长等表现,着力展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发展的过程。这一部分的描写要贯穿一条主线,强调“三个突出”。

案例展开部分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全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怎样参与学习活动,怎样通过思考、操作及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提高自己。显然,案例的主线不是描写任课教师怎样讲解和指导,而要充分描写学生是怎样学的,包括学生怎样发现和提出问题,怎样思考、讨论、交流以及怎样得出结论等行为表现。对于任课教师的行为只宜略写,主要写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

案例展开之所以要以学生怎样参与学习活动为主线,是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是衡量一个案例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志。有些教师在撰写案例展开部分时把自己怎样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作为主线,完全忽视学生的行为表现。这表明这些教师尚未完全摆脱传统教学观的束缚。

围绕这一条主线,案例展开部分的写作还须突出三个要点。第一,要突出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案例不同于教学实录的首要特点就在于它是围绕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而展开的。这样做,可以突出案例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也可使案例的文字更简练、眉目更清晰。在突出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的同时,其他问题或任务也应提到,但不宜多写。有些教师把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都罗列出来,这种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的写法会给读者留下篇幅臃肿、缺乏深度的印象。

第二,要突出主要学习步骤。这是案例不同于教学实录的又一显著特点。一个课题的学习要分几步来进行,其主要步骤的确定应以教学任务和学情为基本依据。总的要求是,让学生把力气用在刀口上,使他们思想感情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例如,某小学执教一年级艺术课的王老师在以“可爱的春天”为主题组织学生学习时,采取了看春天、唱春天、舞春天、装扮春天、赞春天五个步骤。王老师按照这个主题的要求和学生的意愿,把“装扮春天”作为主要学习步骤。她在案例展开部分比较充分地描写了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构想以及使用米、豆子、牙签、扣子、纸张等材料创造性地装扮美丽春天的动人场面,并展示了各组创作的作品(印出小照片)和其他同学的评述,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深刻的启示。

第三,要突出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推行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应付、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之中。“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0.)因此,案例展开部分应把学习方式的转变置于突出地位,要反映学生是如何按照新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取得显著效果的。

第三部分,案例的总结。这一部分的写作主要采取阐述的方式和概括的手法。要用准确的语句把自己所提炼的教学理念和所总结的经验、教训表达出来。

案例修改、定稿后,作者可将作品投寄报刊,争取发表;同时可将作品输入校园网,还可制成光盘,以便投入文化市场。

标签:;  ;  ;  

课堂教学案例发展的理性思考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