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明区城市防涝排涝建设规划论文_谭炳辉

谭炳辉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城市重建和项目代建中心 528500

摘要:城市防涝排涝系统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确保城市居民正常工作及生活的根本保障,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影响到城市安危和市民日常生活及生产。本文以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的防涝排涝建设规划为例,通过分析城市排涝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从而系统地提高城市防涝排涝能力。

关键词:城市防涝排涝;建设;规划

佛山市高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近年来,高明区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区、开发区不断扩张,区域原有防涝排涝系统已不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如果城市防涝排涝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建设不协调一致,将出现排水系统混乱、堵塞的情况,容易发生涝灾,给社会经济和人民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一、高明区防涝排涝的现状

按照实际地形,高明区共划分为14个涝区,分别是:上泰和、秀丽、下泰和、南岸、崇步、陶筑、白鹤、城南、城北、大沙、三洲、绿冲、松柏、石州(荔塱)。14涝区现有电排站21宗,总装机76台,装机容量为10330KW,担负各个涝区(共24.19万亩,其中易涝面积为12.72万亩)的防涝排涝任务。这21宗电排站均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十年来为高明区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使用,各排涝站目前都存在不少问题,其与现阶段高明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及农村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显得极不适应,因此有必要对区内的防涝排涝的状况进行重新规划,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电排站的分析

1、分布过于分散,难于管理。高明区的电排站是在14个涝区内独立修建的,各涝区面积不大,而且涝区的划分过细,仅十三围就划分为上泰和、秀丽、下泰和、南岸、白鹤、崇步、陶筑及松柏等八个小涝区,而各涝区普遍建有一到三个电排站,各电排站的分布过于散,而且装机容量都不大,最大的大沙二站仅有8台机组共装机1140KW。由于各站分布又散又小,运行管理费用过高,加上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存在的管理问题过多。

2、排涝标准低,未达到省定标准。高明区的电排站大多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当时是按照“十年一遇的24小时暴雨,四天排干”的标准而修建的,部分涝区的站,由于几十年运行机组老化及涝区内渠道淤积造成来水不畅,现在尚未达到原先设计的标准。随着高明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迅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排涝的要求已非常高,不少的地区已由当时的农田为主转变为以工商业、城镇为主,排涝标准应按城市排涝的要求而设计。但是,现时高明区的排涝现状,仅仅是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与现阶段及将来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已很不适应。

3、电排站水工建筑物残旧,机组老化,效率低下。高明区大多数的电排站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前期虽然亦经过不断的改造,但是近二十年来,基本上没有进行过扩容技改,不少的电排站的厂房破旧不堪,已成危房;水工建筑物如进出水池、拦污栅及桥涵设计布局不合理且残旧不堪,特别是穿堤涵管,由于修建时接口处理不好,材料物资短缺及施工工艺水平低下,质量本身就较差,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使用,都不同程度上出现裂纹,尤其是分缝接口处渗漏相当严重,直接威胁堤围的安全。电气设备及机组老化、效率低下,普遍运行已超过二、三十年,存在的问题极多,现有机组难以进行挖潜改造,为保证其能勉强运行,已耗费了相当多的人力和财力。

4、管理水平低下,难以提高。高明区电排站的管理人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知识水平偏低,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低下的现象。近十几年来,虽然通过各类的业务培训,及人员的引进充实,现状稍有改观,但是,与现阶段形势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由于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影响引进和稳定高素质管理人才。

(二)排水渠网的分析

排灌渠系布置不合理,来水不畅,淤塞严重,排水截面减少,影响效益的发挥。由于历史原因,高明区排灌渠的布置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渠道弯曲太多且太长,支、毛渠的分布不合理。几十年来由于疏于管理,渠系未及时疏通,淤积相当严重,原有渠道的坡降已改变,加上交通及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区域内的排涝问题,有的地方因填土开发而填埋了原有的排水渠道,而在渠道上所建的桥涵,有的本身设计过水断面达不到要求,再加上淤积,渠系来水不畅,经常出现下游无水可抽,而上游淹浸严重的现象,严重影响电排站效益的发挥。

(三)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影响分析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省定的排涝标准已提高到“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城镇及菜地按一天排干设计”,而高明区的排涝依然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的水平,也就是“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量,四天排干”标准。高明区的排涝能力与现阶段及将来的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已显得极不适应。在遇到特大暴雨的时候,城区的街道及店铺多次出现淹浸现象,严重影响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

二、思路与对策

(一)排涝的总体思路

未来高明区电排站的发展方向应是:在确保排涝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建设、水资源、水文化、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等综合功能,通过涝区的综合治理与管理,使涝区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得到完全发挥,涝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得到充分改善,以支持高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区内电排站的建设不应是简单地在原站址上重建和扩建,而应该综合地加以考虑,原则上应该在各排水区域新建骨干排涝站,废除原有旧站,对站点和人员实行有效的资源整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十三围荷城片区是所有排涝区域中最重要、最复杂的片区,必须统筹兼顾、通盘考虑,必须贯彻“涝能排、旱能灌、污能释”的指导思想。可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如节制闸、提水站等)将秀丽河、西安河、排坑等排灌渠和未来城市规划中的各个人工湖连成一体,实现优劣势互补,进行联合统一调度管理,发挥出该区域排灌系统的综合效益。

1、电排站的规划

(1)规划的排涝标准

高明区治涝的规划设计标准应按照广东省水利厅发布的粤水电[1997]61号文的排涝标准:涝区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城镇及菜地一天排干设计。

(2)站点布局及相应的排涝区域

高明区防涝排涝工程规划应根据实际,重新规划区内所有的防涝排涝区域,按新标准重新建设新站,新站建成后废除原有区域内的旧排灌站。其中需要新建的电排站共9个,分别是:上泰和站、秀丽河站、西安河站、排坑站、三洲站、人和站、陶筑站、城南站、城北站。所有新建设的电排站都按照最新省定标准,即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城镇按1天(开机时间按22小时计算)排干标准设计。其中①上泰和站站址初步确定建站于上泰和围内西江堤边的适当位置,该站应设计为排灌两用站,除负责上泰和围的防涝排涝任务外,通过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将排灌渠系与未来城区各个景观湖贯通,同时可连通秀丽河和西安河等渠系,利用该站可将西江水引入到内河湖,贯通到沧江河,起到调节内河湖、沧江河水位及释污作用;②秀丽河站初步确定建站于现东水闸处,排涝范围包括秀丽围和下泰和围东面的一部分,该站主要是利用秀丽河为主排渠,把秀丽围和下泰和围东面的雨水集中流到秀丽河,再经该站排出沧江河;③西安河站初步确定建站于现西水闸处,排涝范围包括下泰和围西面的一部分、南岸围东面一部分、松柏围和白鹤围,该站主要是利用西安河为主排渠,把下泰和围一部分、南岸围一部分、松柏围和白鹤围的雨水集中到西安河,再经该站排出沧江河;④排坑站初步确定建站于现排坑河口附近,排涝范围包括南岸围西面一部分和崇步围,该站主要是利用排坑为主排渠,把南岸围西面一部分和崇步围的雨水集中流到排坑,再经该站排出沧江河;⑤三洲站初步确定建站于原三洲站附近,排涝范围包括三洲围和六涌围,由于这两围内没有集中的排渠,所以必须规划好两围内的引水渠道,把积水集中引到该站并排出沧江河;⑥人和站初步确定建站于原大沙二站附近,排涝范围为整个大沙围,必须规划好围内的引水渠道,把积水集中引到该站并排出沧江河;⑦陶筑站初步确定建站于原陶筑站附近,排涝范围包括整个陶筑围,必须规划好围内的引水渠道,把积水集中引到该站并排出沧江河;⑧城南站初步确定建站于原城南站附近,排涝范围包括整个城南围,涝水排出沧江河;⑨城北站初步确定建站于原城北站附近,排涝范围为东门围,涝水排出沧江河。

2、排涝渠网的规划要求

由于新规划的排涝站都是按照高标准设计,所以渠道等配套工程也要求按照高标准规划,以确保新排涝站能发挥应有的效率。同时预留新规划的渠道等配套工程的建设用地,以便于以后的有关工程的建设。

3、电排站的设备配套要求

按照涝区十年一遇24小时暴雨所产生的径流量,城镇及菜地按一天排干的标准设计,经计算,上泰和站规划装机容量为2500KW;秀丽河站规划装机容量为5000KW;西安河站规划装机容量为5000KW;排坑站规划装机容量为4000KW;三洲站规划装机容量为3000KW;人和站规划装机容量为4000KW;陶筑站规划装机容量为1500KW;城南站规划装机容量为800KW;城北站规划装机容量为200KW。

4、技术力量的配套要求

新规划排涝站的技术力量配套要求应该按照省定泵站人员编制标准进行配套。而且,新规划的排涝站不能再按照旧有的管理模式,应该既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要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要将新规划的排涝站从管理到运行都保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对策

1、结合实际,科学规划。未来高明区电排站的发展,必须挣脱陈旧观念的束缚,针对区内各涝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结合各区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未来发展趋势的实际,按照建设“山林水都”的要求进行全面考虑和规划。新规划的排涝站包括渠道等配套工程,既要符合自身排涝标准的要求,也要考虑到建设“山林水都”的科学性和景观等要求,尽可能做到使新排涝站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也可配合区内的城市化规划。

2、完善机制,增加投入。完善资金和管理机制,通过财政拨款、银行融资等有效办法解决建设资金和逐年增加对高明区排涝的资金投入,使高明区能逐步摆脱落后排涝现状,为区内的城市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3、分步实施,完善配套。按照高明区对未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按先急后缓的原则,根据区内各镇(街道)的财政情况,有步骤有计划地逐年实施。有关的配套工程也要按照省定有关标准和发挥新站最大效益的思路逐步完善。

4、加强管理,发挥效益。按照计划,在新站建成后,排涝站的人员编制应按照省有关规定配备,严格实行新站的定员定编,并纳入区或镇财政统一供给,以便彻底解决日后管理资金问题和能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新排涝站的效益。

结束语

城市防涝排涝系统规划应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上述对策措施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采纳、优化,城市防涝排涝工程应先于或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同时应加强城市防涝排涝工程管理,以便系统、有效地解决城市防涝排涝问题。

参考文献:

[1]《防洪标准》(GB5001-94)

[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2012)

[3]《佛山市排涝规划》(2007年)

[4]《佛山市2+5组团排水专项规划(2006-2020)》

[5]《佛山市高明旧城区排水系统专项规划(2011-2020)》

论文作者:谭炳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8

标签:;  ;  ;  ;  ;  ;  ;  ;  

浅析高明区城市防涝排涝建设规划论文_谭炳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