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舒适护理分析论文_张淑霞

济南市中医医院 250001

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中有40例在2014年6月~2014年12月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设置为对照组,另有40例患者在2015年1月~2015年7月接受舒适护理设置对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的住院天数、症状缓解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具体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症状缓解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理念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舒适护理;临床效果

脑梗死也叫缺血性脑卒中,直接原因为局部脑组织血供障碍导致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病变坏死,从而引发临床上对应神经功能的缺失。该病以50-60岁好发,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该病的发病几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急性脑梗死极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对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的临床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为此我院应用舒适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进行了研究,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呈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经过MRI和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56-71岁,平均年龄(62.3±0.5)岁。本组入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4分。按照住院顺序编号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组后的患者年龄、性别、神经功能评分等一般资料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我院从2014年1月开始在临床护理中引入舒适度护理的理念,截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2015年7月两个时间段,调查不同的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而实验组则在临床护理中引入舒适护理的理念,护理方法如下:

1.2.1 心理舒适护理

心理干预是现代护理中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心理护理对于疾病的转归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视为治疗的一部分。一般来说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发展较快,患者对于疾病的预后有着一定的未知和恐惧,而这些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过程,护理人员必须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的知识并告知治疗的结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急性脑梗死患者以老年多发,多数患者发病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有的疾病反复发作对家庭造成了不小的负担。护理人员可以在护理工作中主动的询问和了解患者的家庭关系和经济状况,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满足患者社会功能上的需求[3]。

1.2.2 输液舒适护理

为了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是,可以选择患者张有弹性、粗、直的血管设置静脉留置针,但是要做好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操作期间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标准,同时密切的监视患者输液中生命体征的变化,一旦出现红肿不适等症状立刻拔出导管并做紧急处理。并注意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尽量避免接触水和剧烈运动,防止回血和堵塞导管等。注意不同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密切监督一旦发生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1.2.3 生活舒适护理

首先注意患者口腔护理,对于昏迷的患者每天使用双氧水擦拭患者的口腔,2次/d,避免出现口腔感染。对于出现口腔溃疡的患者,可以给予西瓜霜或者冰硼散等,对于出现口腔感染的可以给予青霉素甘油,口唇干裂涂抹液状石蜡。同时注意患者饮食舒适护理,对于昏迷的患者早期可暂时禁食,避免出现咳呛引发肺部感染等严重问题,为了保障影响摄入,可以暂时通过静脉输液维持。等患者意识恢复可给予鼻饲流食,确保营养供应。患者可进食后,指导患者接受正确的饮食结构[4]。

1.2.4 皮肤的舒适护理

部分患者接受手术或者神经功能缺陷的影响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不起,因此必须对该类患者进行有效的皮肤护理,减少患者可能出现的皮炎、湿疹、褥疮等问题。具体的方法为:适量的皮肤按摩,并定期指导患者翻身等,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并减少某些部位长期受压出现褥疮,同时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夏天患者出汗多给予爽身粉防止湿疹的发生[5]。

1.2.5 预防感染舒适护理

患者长期卧床痰液不容易咳出,所以可能会导致肺部感染,所以必须进行一定的措施防止肺部感染。必要时让患者取平卧头侧位或者侧卧位,避免窒息或者舌根后坠,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如果痰液较多也难以自主咳出,可使用吸痰机。

1.2.6 康复锻炼护理

结合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例如对于无法下床的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积极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锻炼,例如简单的上肢和下肢锻炼,以及语言康复训练等,注意锻炼过程中以患者能够忍受为佳,合理安排锻炼量。

1.3 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的症状缓解率、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x²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调查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症状缓解率,结果显示接受舒适护理的实验组症状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检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脑梗死患者一般多遗留肢体障碍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如何减轻患者的精神痛苦,减少和降低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是临床医护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发展,传统的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发生了转变,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高的医疗保健需求,特提倡人性化的服务和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 C 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丰富先生于 1998 年提出的。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使人无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其核心的目的是为此患者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获得身心上的满足,为治疗奠定基础,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过程,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并促进疾病的康复过程。本次调查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均显著下降,通过舒适护理模式能在有效治疗的同时,通过配合舒适护理,加强疾病知识宣教,使患者缓解了心理压力,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对消除负性心理,促进疾病康复有积极作用。且舒适度护理也有效降低了感染、脑水肿、肢体障碍、口腔及皮肤等不适等的发生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总之,舒适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促进患者病情缓解,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静,姚冉,于莉燕.舒适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14:101-102.

[2]梁锦玲,彭欢欢,潘少芬.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16-17.

[3]张洪凤,段晓侠,李敏,张晓珍.舒适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卧位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08,10:1091-1092.

[4]魏向红.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应用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22:100-102.

[5]Nava Stefano,Ferrer Miguel,Esquinas Antonio,Scala Raffaele,Groff Paolo,Cosentini Roberto,Guido Davide,Lin Ching-Hsiung,Cuomo Anna Maria,Grassi Mario.Palliative use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end-of-life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urs:a randomised feasibility trial.[J].The Lancet Oncology,2013,:

论文作者:张淑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舒适护理分析论文_张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