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二院定西医院(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目的:加强尿液检查的可靠性分析,能更大限度地确保尿液的检查过程能够满足质量控制(TQC)的相关要求。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500例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需要检验的尿液样本本身需要安装相关的标准内容来进行检验,针对于其带有的缺陷来降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同时,杜绝带有问题的样本检测。结果:经研究后发现,500例尿液标本中共有53例尿液标本出现缺陷,缺陷率为6.49%。深入研究后发现,对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注不清晰、样本量不足、容器不合理、不及时送检等均符合统计学要求。讨论:现阶段的尿液检查质量管理工作中所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分析前的相关质量保障工作,接受检验的标本本身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尿液检验;前质量;影响因素;检验;应对策略
0 引言
临床治疗中,针对于尿液检查的可靠性分析,需要确保尿液的检查过程能够满足质量控制(TQC)的相关要求,使得整个质量控制的过程能够分阶段达到预期目标。当然,质量检测本身的申请、准备以及采集工作往往更加依赖于医生、护士、患者或家属、甚至工勤人员在实验室以外完成的,实验室人员很难控制。有人统计,从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 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所以,质量检测的控制需要加强应有的重视度。本文通过对门诊和住院500份尿液样本分析前中常见缺陷进行分析,从尿液检查的质量影响因素出发,来对相关要素加强认识,继而实现对尿液分析检测工作的质量体系认证,
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500例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
1.2 缺陷评判标准
一是容器材质问题。有的容器本身会与尿液样板之间产生反应,同时,有的容器本身带有的杂质也会影响到检测的最终结果。二是,样本产生的污染。送检的尿液标本污染包括尿液中含有经血、白带、精液以及粪便等生理排泄物或者纸屑、烟灰等杂物。三是标注不清晰。尿液标本标注不清晰包括无检验申请单、仅有申请单无标本、标本标签掉落或者标记不清。四是标本量不足 通常情况下是指患者尿液的采集量在12ml以下。五是采集时间不当 采集前服用对尿检结果造成不利的药物、剧烈运动或者大量摄入液体后立即采集的尿液。六是不及时送检 通常情况下接受检验的尿液标本送检时间不能>2h并且冷藏处理的标本时间不能>6h。七是其他因素尿液标本在采集、送检、保存的过程中受到阳光直射、培养尿液标本时没有按照无菌操作方案实施收集等。
1.3 观察方法
需要检验的尿液样本本身需要安装相关的标准内容来进行检验,针对于其带有的缺陷来降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同时,杜绝带有问题的样本检测。
1.4 观察指标
观察500例住院患者尿液标本的缺陷例数,缺陷率、缺陷原因以及比例。
2 结果
经研究后发现,500例尿液标本中共有53例尿液标本出现缺陷,缺陷率为6.49%。深入研究后发现,对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标本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注不清晰、样本量不足、容器不合理、不及时送检等,均符合统计学要求。
3 讨论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在 2003年3月正式颁布的《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即 ISO/IEC15189),它的核心内容在于对实验室质量的检测管理。为了更好地推进管理工作的开展,文件内容需要将质量管理分析的整个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对分析前质量管理文件中明确定义为按照时间的顺序,从临床医生开出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时终止的过程,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进行传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阶段,应该引起重视。
现阶段的尿液检查质量管理工作中所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分析前的相关质量保障工作,其带有着以下特征:
第一,所影响因素带有的复杂性分析。接受检验的标本本身的质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状态、服用药物、饮食以及样板的采集时间等等;
第二,质量缺陷的隐蔽性:通常标本验收往往只是外部质量,内在的影响如病人是否使用对检查结果有影响的药物在接收标本时从外观来说大多很难发现;第三,影响要素的非可控性:无论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和输送,大多不是实验室人员所能完全控制的,需要各职能部门的重视、配合和协调、各临床科医生、护士以及患者的配合;第四,责任难确定性:目前大多尿液标本检查,是医生开申请单、患者采集、工勤人员送检、检验人员检测。在该过程各个环节间尚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和监督,因此造成责任性不强或责任不清的现象。正确收集、保存与处理尿液标本,是确保尿液检查结果准确的前提。本研究以尿液容器不合格、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记不清、样本量不足、送检延时和其他原因不合格等7类尿液分析前常见的因素作为尿液标本质量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标本受污染、采集时间不当、标记不清是影响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前3位因素,尿液分析前存在的问题很多,缺陷率达6.3%,标本的质量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基础,如果不控制这些因素,再精密的仪器、精确的方法也不可能获得所期望的正确结果。(1)标本容器:尿液收集容器要求清洁无污染,由透明且不与尿液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一般应能容纳 50mL 以上,一次性使用,有较大开口便于收集,要有密封盖。门诊患者从家中带来标本有不少容器不合格。(2)标本污染:尿液标本必须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粪便等污染,合格尿标本必需采集清洗外阴后的中段尿,不能从尿布或便池内采集尿标本。本研究表明这是造成尿液分析前差错最主要的原因,我们发现尿标本污染发生最多见的为女性白带、经血等污染,这与有关报道相符合;其次是小儿的大便污染;再者是男性的精液污染。(3)采集时间不当:按检查目的,尿液标本可采集晨尿、随机尿、餐后尿、计时尿等。以往强调用晨尿标本,但早晨 5:00--6:00 时留尿送至实验室一般须隔 3--4h 后才能检查,如保存不当必然会影响其中的成份,因此近年有人强调留取第二次晨尿,即留 8:00--9:00 时的尿用作检查。随机尿由于不受时间限制,标本新鲜易得,最适合于门急诊患者使用,但此尿液标本仅反映某一时现象,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剧烈运动后则易引起生理性蛋白尿,许多药物对尿液有干扰等。我们发现不少妇科患者为了做腹部 B 超检查喝进了大量的液体,检查后又立即取尿送检,造成稀释性假阴性。因此这方面需要全院各有关科室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因此必须纳入医院医疗管理体系内来解决。
尿液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分析所涉及的相关工作内容:
第一,检测把关:严格要求从患者留尿到检查不能超过 2h。用晨尿或二次晨尿送检,并应在检验单上注明留尿时间以便查核。检验科应建立尿标本收检制度,做好每份标本登记,拒收不合格标本。
第二,宣传指导:参与检验工作的相关人员本身需要加强对样板质量的重视,加强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强宣传,使医护人员及患者了解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树立“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尿标本不如不检验”的意识。向各临床科提供“检验标本采集指南”,明确尿标本收集与送检办法和职责,向临床宣传不合格尿标本带来哪些危害,提请医护人员向病人说明,采集中段尿并及时送检新鲜尿的要求,女性病人应强调清洗外阴后留尿。
第三,加强尿分析前检查的学术研究,对药物影响、个体的生理变异、不同检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第四,反馈作用:定期检查尿标本收集情况,将送检标本的缺陷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科室,以便改正。
总之,尿液的质量分析检测工作,如果仅仅是依靠临床检测的质量提升是不够的,其还需要医院管理人员与不同科室之间的认识提高,同时,也需要整个医疗环境参与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只有从实际出发,深入开展分析前质量保证方法研究,建立和完善的质控措施和监督机制,把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工作纳入到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把标本合格率作为临床科室质控和考核的重要指标,最大程度地提高分析前样板的质量合格率,以此来确保临床试实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海英.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0,38(2):237,239.
[2]李常华,李燕,姜海燕等.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及应对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4,(23):126-127.
[3]宋艳华.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与应对措施探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351-352.
论文作者:田蕊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尿液论文; 标本论文; 质量论文; 缺陷论文; 患者论文; 因素论文; 样本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9月下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