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国际管理手段及启示论文_崔博楠

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国际管理手段及启示论文_崔博楠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是一项世界性的进程,交通运输业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占有较大比重的经济组成部分。这也就意味着各国需要面对这一发展带来的危机和挑战。各类工业化建设已经极大地压缩了自然用地面积的发展,这种变化也招致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这也就意味着,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交通运输业作为尾气排放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元凶,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交通运输业为出发点,重点叙述其节能减排的国际管理手段,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国际管理方法;国内启发

引言: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资源开采量的增长和污染物排放的增长,在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带埋下了众多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治理就必须提上日程,以此来维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业建设正处在上升时期,相应的节能减排措施治理并不完善,因此需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手段,来改善当下自身的发展现状。

一、立足国际,总结规律

有相当一部分发达国家由于自身工业起步较早,所以在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治理层面上也积累了相对较为充足的经验,各方面的技术和制度都比较完善,笔者将就几个典型的国家来展开叙述:

(一)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的汽车行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因此每年的汽车尾气排放也相对较多,并且波及范围较广,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所遭受的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所以相关政府主体也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一是出台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能源开采管理和节能减排为主要核心,除此之外还有系统的环境保护法案。而这些法律法规自上个世纪便已经问世,在本世纪初也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延伸,形成了较为统一且完整的法律体系。在宏观层面上强调国家发展和能源节能减排之间关系的紧密性。二是在经济领域推动节能减排,首先是在税收上对气体的排放有了相应的规定[1]。其次是大力开发新型的能源和资源,改变汽车运行所依靠的原料,促进汽车运行的节能化和环保化。

(二)英格兰

英国是老牌的工业发展国家,交通运输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困扰环境治理的主要元凶。相关政府领导者在这种情况下,一是在政策上强调能源减排的重要性。二是深化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人们乘公车或者是地铁出行,降低私家车的尾气排放量。除此之外,对于购买清洁汽车或者是绿色出行工具的群众予以鼓励和支持,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于温室气体排放较高的重型污染车而言,提高税收。同时,政府也根据世界碳排放量的标准,在国内开始征收相关的费用。

(三)日本

日本由于领土较小,相应的能源和资源存储量也比较匮乏,因此相关的政府较早的在意识上便树立了节能减排的观念。一是在宏观政策上出台了能源资源开采的限度,并出台了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办法。二是研发出了能源需求量较低的节能型汽车,并致力于相应的推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是在整体建设上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相关政府主体认为,只有在技术和设备上实现进步,才可以从综合层面上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同时也可以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的层次,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转型升级。四是适当地提高石油的价格,并辅之以特定的税收政策,在价格方面控制能源资源的消费[2]。

二、取长补短,吸收借鉴

根据上文中所叙述的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在交通运输业方面的治理,国内可以用以下措施促进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

(一)强化体制

我国在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统筹管理上,并没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是显现出了一定的落后趋势,要想实现全局性的交通运输治理,就必须在宏观层面上建立统一管理和约束的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体系。法律法规中体现的内容应当包括交通运输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要保证节能减排从源头出发,并且能够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除此之外,我国也要根据世界范围对于节能的规定,以及自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科学的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节能减排规范,要适应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客观发展需要。并且,法律法规的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要体现出我国环境治理的基本要求和内涵。我国可以根据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来制定出相应的节能计划,可以5年或者是10年为期限,在此期间开展相应的节能减排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我国要尤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保证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能够保持一致[3]。

(二)强化调控

除了要在法律法规上加强对交通运输业的约束和监督之外,政府也应当发挥自己宏观调控的作用,出台相应的辅助政策和配套措施来推动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政府可以利用相应的经济政策,例如税收或者是价格调控机制,引导交通运输业的消费方向,降低能源的购买和消费量。同时要根据交通运输业中不同的消费领域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例如车辆的购买和石油的购买等等方面[4]。

(三)强化控制

尽管我国已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污染高耗能汽车的运行频率,但在整体的控制水平上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这就要求政府要在宏观上制定汽车的市场准入制度,要从根源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对部分大中型重污染汽车或者是货车要加强管理。并且要将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一定的推广要提高群众对于节能减排的意识和自觉性。除此之外,我国也应当大力进行技术的创新和改革,要不断地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法,研发出符合当下经济污染节能要求的交通运输工具,并进行一定的试点推广和实验。同时要对其运行的具体效益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推广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也要做好相关的数据分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下世界范围内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治理发展并不平衡,甚至在部分地区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国家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协调合作的机制,要互相沟通节能减排治理的有效经验,实现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同时也可以取长补短,改进自身在节能减排中的不足和缺陷,制定出更为科学有效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划。我国作为汽车生产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应当更加有节能减排的意识和信心,坚持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4个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通过验收[J].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7(03):82-83.

[2]高波,刘宝双,邓东德.交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及实现路径探析[J].综合运输, 2017,v.39(12):23-27+56.

[3]白炳东,朱浩然,蔡海泉.基于平整度的沥青路面养护减排能力分析[J].中外公路, 2019(2):320-322.

[4]尹勤瑞.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监测体系研究[J].化工管理,2019, 510(03):147-148.

论文作者:崔博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  ;  ;  ;  ;  ;  ;  ;  

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国际管理手段及启示论文_崔博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