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以美国AAU大学为例_人文学科论文

世界一流大学系主任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基于美国AAU大学的调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主任论文,美国论文,基本特征论文,启示论文,世界一流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2)10-0102-08

学系是大学的基本组织。随着大学组织规模不断扩大及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活动日益复杂化,系主任等学校中层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然而,关于系主任等中层管理者基本特征的研究在我国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旨在系统分析美国一流大学系主任的基本特征,从学校层次、学科类别与系科规模的视角,分析美国一流大学系主任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选任特征,从而为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的院系学术领导者的选任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特质理论认为,成功的领导总是具备某些素质、性格或特质,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特质理论曾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兴盛。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质理论研究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研究者发现学校发展与领导素质紧密相关,因此出现了大量关于学校领导基本特征的研究。[2]本文拟以特质理论为基础,对美国一流大学系主任的基本特征进行实证研究。

1.问卷编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采集研究数据,旨在了解美国一流大学系主任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选任特征等基本特征。问卷内容包括系主任的个人背景,如年龄、族裔、教育背景和职称等,以及系主任的选任特征,如任现职时间、任期和选任方式等。问卷正式发放前,通过了美国波士顿学院伦理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的审查。问卷初稿在美国东北部B地区的8所研究型大学中进行了试验性调查。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美国大学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AAU)成员大学(以下简称AAU大学)的系主任。美国大学协会的成员包括北美地区63所一流大学。除去试验性调查中的3所AAU大学、2所加拿大成员大学以及加州理工学院(该校未设置系主任职位),实际样本数为57所大学。每所大学抽取20名系主任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问卷(online survey)方式共调查了1140名系主任。截至2010年10月31日,共有337名系主任接受了问卷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29.6%,回收的问卷数量符合研究需要。

3.分析框架

本研究试图从学校层次、学科类别和系科规模三个角度分析美国一流大学系主任的基本特征。

(1)学校层次。美国61所AAU大学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3]中都有很好的表现,有49所AAU大学位于ARWU的前100名,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为了便于区分大学层次,本研究根据所调查的57所大学在该排名中的表现,将它们分为四组,即第一组ARWU 1—20、第二组ARWU 21—50、第三组ARWU 51—100,以及第四组ARWU 101- 。其中,16所大学位于1~20名,18所位于21~50名,15所位于51~100名,另外12所也全都位于101~400名。

(2)学科类别。本研究主要采用盖夫和威尔逊(Gaff & Wilson)的四分法,将系主任所属的学科归为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专业学科与应用科学四个学科领域。[4-5]

(3)系科规模。作为组织环境的影响要素之一,系科规模这一变量以系主任所在系科的全职教师人数为指标[6],分为拥有10人及以下的小规模系科、11~30人的中等规模系科、31~50人的大规模系科和51人及以上的特大规模系科。

4.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研究目的和需要采用描述性和推断性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尽可能对所有相关变量进行多重检验与分析,以得出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分析结果。

二、数据分析

1.美国一流大学系主任的基本特征概况

本研究中接受调查的系主任的基本特征,其总体状况如表1所示。其中,按性别结构划分,男性系主任的比例是女性系主任的两倍多,为70.6%;按族裔结构划分,白人占绝大多数,为92.9%,而少数族裔中亚裔略高,为2.7%;按年龄结构划分,50~59岁的系主任约占被调查总数的一半,为49.9%;按学历结构划分,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系主任学历为博士研究生,占96.4%;按职称结构划分,拥有教授职称的系主任比例为86.1%;按任现职时间划分,半数以上的系主任任现职不到3年;按任期状况划分,任期在3年及以下的占48.7%;按学校层次划分,来自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大学的系主任占76.9%,来自50名之前与之后大学的系主任大致各占一半;按学科结构划分,除分布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系主任比例较低(为18.1%)外,其余三个学科系主任的比例均在26%左右:按系科规模划分,系主任所在系科大多为拥有11~30名全职教师的中等规模系科,这一组别占总体比例的61.4%。

2.不同层次学校系主任的基本特征比较

(1)年龄。参与调查的系主任其平均现龄为55.8岁(SD=7.23),取得最高学位的平均年龄和开始担任系主任职位的平均入职年龄分别为29.7岁(SD=4.43)和51.3岁(SD=7.33)。不同组别大学系主任的现龄和入职年龄分别与总体平均值非常接近,四个学校层次的组别之间无显著差异。但系主任取得最高学位的年龄存在显著差异(=21.65,p<0.01)。

如图1所示,系主任所在的学校层次越高,其在26~30岁之间获得最高学位的比例越大,在36岁以后获得最高学位的比例越小。四组大学系主任获取最高学位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8.5(SD=3.11)、29.3(SD=3.64)、29.9(SD=4.84)和30.7岁(SD=5.43)。

(2)学历背景。样本中各组大学的系主任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极高,总体为96.0%。前三组世界一流大学(ARWU 1—100)系主任获博士学位的比例平均值为97.3%,第四组(ARWU 101- )则为93.4%。然而,不同层次学校系主任的学历背景无显著差异。

(3)职称。各组大学的系主任中拥有教授职称的比例很高,总体为86.1%。世界一流大学的系主任中拥有教授职称的比例较其他大学的系主任高,尤其是前两组系主任中,获教授职称的比例分别高达98.3%和90.7%,后两组则在80%左右。不同层次大学的系主任拥有教授职称的情况有显著差异(=16.19,p<0.01)。

(4)任期。四组大学之间系主任的任期无显著差异,但前三组(ARWU 1—100)的平均任期较第四组(ARWU 101- )普遍要长(F=6.95,Sig.=0.009,p<0.01)。前三组系主任的平均任期为3.28年(SD=1.55),第四组为2.72年(SD=1.92)。

(5)性别。总体而言,样本中各大学系主任的女性总体比例为29.4%。除第一组所在的“世界顶尖大学”(ARWU 1—20)女性系主任的比例较低(仅为17.2%)外,其余三组大学系主任的男女比例与总体比例较为接近,女性比例分别为32.7%、33.0%和29.5%。尽管四组不同层次学校的系主任其性别状况无显著差异,但第一组的女性系主任比例低于其他三组(=4.93,p<0.05),其他三组的女性系主任总体比例为31.9%。

(6)族裔。各组大学的系主任中少数族裔比例都很低,总体比例为7.1%。第四组(ARWU 101- )略高,为11.5%。不同层次学校的系主任其族裔状况无显著差异。

3.不同学科系主任的基本特征比较

(1)学历背景。本研究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系主任全都获得博士学位,获硕士或其他学位的系主任主要分布在人文学科和专业学科,其比例分别为6.9%和5.3%。不同学科系主任的学历背景存在显著差异(=11.43,p<0.05)。

(2)职称。样本中各学科的系主任拥有教授职称的总体比例为86.1%。最高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别为100.0%和91.8%。专业学科和人文学科较低,分别为84.2%和70.1%。不同学科系主任的职称情况存在显著差异(=11.43,p<0.01)。

(3)任期。样本中人文学科系主任的任期最短,有75.9%的系主任其任期在1—3年;自然科学的系主任任期较长,有一半的系主任任期在4年以上(见图2)。不同学科系主任的任期长短有显著差异(=21.95,p<0.01)。

图1 不同组别大学系主任获取最高学位时的年龄段比较

图2 不同学科系主任的任期情况

(4)选任方式。从系主任的来源看,系主任的选任可以分为内部选拔和外部竞聘两种方式。本研究中,自然科学和专业学科的系主任通过外部竞聘的方式产生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22.0%和31.7%;而人文学科为9.6%,社会科学则为7.9%。不同学科系主任的选任方式有显著差异(χ[2]=13.40,p<0.01)。

(5)性别。女性系主任占总体的29.4%。从不同学科之间女性系主任的比例看,最高为(艺术与)人文学科,女性系主任占41.4%;最低为自然科学,占12.6%。其余两个学科女性系主任的比例均在1/3左右:社会科学为31.1%,专业学科与应用科学为32.6%。不同学科系主任的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8.36,p<0.01)。

4.不同系科规模的系主任基本特征比较

(1)职称。系主任所在学系的规模越大,其拥有教授职称的比例越高。不同系科规模的系主任拥有教授职称情况有显著差异(=22.95,p<0.01)。全职教师在51人及以上的特大规模学系其系主任全都拥有教授职称,而10人及以下的小型学系该比例仅为67.9%。

(2)任期。系主任所在学系的规模越小,任期为1~3年的系主任比例越大;而系主任所在学系的规模越大,任期为4~5年的系主任比例越大(见图3)。不同系科规模的系主任其任期长短有显著差异(=36.98,p<0.01)。

(3)性别。全职教师在10人及以下的小型学系女性系主任比例很高,为45.3%。51人及以上的特大规模学系其女性系主任比例最低,为10.5%。11~30人的中等规模学系和31~50人的较大规模学系的女性系主任,其比例与女性系主任的总体比例29.4%较为接近,分别为25.6%和34.5%。不同系科规模的系主任其性别分布有显著差异(=11.88,p<0.01)。

百分比

图3 不同系科规模系主任的任期情况

三、结果与讨论

对于美国大学系主任的基本特征,美国研究者近20年来做过各种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大型调查。如史密斯(Smith,et al)、尼埃美尔与冈萨雷兹(Niemeier & Gonzalez)、伯恩斯(Burns)和卡罗尔(Carroll)等人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系主任的调查研究[7-10],朱东等人(Chu,et al)对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调查报告[11](见表2)。

现结合上述研究结论,对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进行讨论:

1.研究型大学系主任的年龄趋大

通过比较不同层次的学校、学科和学系规模的系主任获取最高学位时的年龄、入职年龄和现龄等情况,结果发现,仅有不同层次学校系主任在取得最高学位年龄一项上存在显著差异,即系主任所在的学校层次越高,其获得最高学位的年龄越小。

从与相关学者早期的类似研究发现比较看,本研究中系主任获最高学位的平均年龄为29.7岁(SD=4.43),与20年前卡罗尔研究中的29.3岁[12]无显著差异;开始担任系主任职位的平均年龄为51.3岁(SD=7.33),与卡罗尔研究中的46.4岁[13]有显著差异(t=12.18,Sig.=0.000,p<0.01),系主任开始担任该职位的平均入职年龄比20年前约晚5岁。本研究中系主任的平均年龄为55.8岁(SD=7.23),与此前伯恩斯研究中的50.4岁[14]有显著差异,约比20年前研究型大学系主任的平均年龄大5岁(t=15.58,Sig.=0.000,p<0.01)。

系主任的入职年龄和现龄趋大,可能的原因之一是,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研究型大学所面临的剧烈竞争与大学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活动日益复杂,给系主任角色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挑战。系主任通常在学系甚至在学科领域站稳脚跟或取得一定的成就后,才开始接受这一为系科服务的职位。

2.系主任学历背景很强,但教授职称并非必要条件

拥有博士学位是美国大学教师的“基本资格”。[15]有研究者对16所美国一流大学教师的最终学历进行统计后发现,这些大学中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很高,比例最高的加州理工学院达99.7%,最低的也达到了94.5%。[16]本研究中的系主任拥有博士学位的总体比例为96.4%。通过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发现系主任学历背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学科之间。人文学科与专业学科分别有6.9%和5.3%的系主任未获博士学位,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系主任则全部拥有博士学位。

职称也是作为系主任的任职条件之一。对于研究型大学系主任的职称状况,研究者对AAU大学的统计发现,有14%的系主任为副教授和助理教授,未获教授职称的系主任中大多来自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系。[17]本研究中拥有教授职称的系主任比例为86.1%,与该研究基本一致。研究发现,除不同学科类别外,不同层次学校和学系规模系主任的职称状况也存在显著差异。未获教授职称的系主任主要集中在10人及以下的小型学系和人文学科学系,在30%左右;位于ARWU 50名以后的大学中未获教授职称的系主任也在20%以上。

3.任期普遍较短,自然科学与专业学科系主任实际任职时间较长

本研究中AAU大学组内不同学校层次的系主任其选任特征没有显著差异。此前的研究表明,研究型大学系主任的任期大多为3年。[18]本研究中任期为3年的系主任比例为42.4%,近半数(48.7%)的系主任任期在3年以内;另有14.2%的系主任没有固定任期。从系主任的选任方式看,本研究中接受调查的系主任仍以内部选拔为主(占81.1%),外部竞聘的系主任比例仅为18.9%。然而相比其他层次和类型的高校而言,该比例相对较高,如前期朱东等人对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调查表明,教学型大学其外部竞聘的系主任仅为9.4%[19]。

本调查中,人文学科系主任的任期大多在3年以内;自然科学系主任的任期相对较长。外部竞聘较多地出现在自然科学和专业学科中。普费弗和莫尔(Pfeffer & Moore)认为,系主任的正式任期并不能准确预测其实际的任职时间,相反,学科会影响系主任的任期,因为对资源的竞争给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造成了不利影响,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面临更为剧烈的竞争,更容易产生冲突,因此这些学科的系主任最容易动摇。[20]本研究中,系主任的任现职时间印证了该观点,人文学科系主任任现职的平均时间为3.9年(SD=3.10),社会科学系主任为4.1年(SD=2.92),自然科学系主任为4.6年(SD=4.78),专业学科系主任为5.0年(SD=4.84)。

4.少数族裔的系主任比例偏低,女性比例趋于合理

系主任的性别与族裔是反映高等教育领域教师多元化和学术领导者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指标。尽管在《高等教育纪事》等资料中可以找到有关高层管理职位中女性与少数族裔的发展状况,但却很少有系主任的相关信息。[21]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近年来研究型大学的系主任中少数族裔的比例变化不大,此前的两个研究中少数族裔的比例都低于10%。[22-23]本研究中,少数族裔系主任的比例为7.1%,其中亚裔的比例略高。

对于研究型大学中的女性系主任,此前跨越两个年代的三项研究中,其比例分别为9.5%、17.5%和32.0%。[25-26]系主任中女性比例呈上升趋势,20年间女性系主任的比例每十年增长近一倍。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AAUP)关于教师性别平等的报告称,在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女性全职教师的比例为34.1%(其中获教授职称的女性教师占19.3%)。[27]本研究中女性系主任的比例为29.4%,与AAU大学的整体女性教师比例较为接近。

从本研究调查结果看,目前美国AAU大学中的女性系主任也较多地集中在人文学科和学系规模在10人及以下的小型学系,而且在处于全球前20名的世界顶尖大学中,女性系主任的比例也明显偏低。但从总体上看,本调查中女性系主任的比例趋于合理。

四、启示与借鉴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教育体制与内部结构日趋国际化。我国高校中学系的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蔡元培执长北大时的废门改系,将学系作为组织教学的基本学术单位。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我国高校校—院—系三级结构。然而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学院一级被取消,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一轮的院系调整之后,高校内部才重新形成了校—院—系三级组织。[28]从目前我国高校院系组织的设置情况看,有的高校与美国大学的较为接近,但仍有许多高校的学院院长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类似于美国大学系主任的职责。对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系主任或学院院长等中层学术领导者进行的调查研究还很少,现有的实证研究包括:1990年包秋(Bao)对中国高校256名系主任职责进行的调查[29];2008年任初明对我国高校700名学院院长角色冲突的调查研究[30];2007年张雪珍对我国S研究型大学26位学院院长的调查[31]等。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系主任的基本特征,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层学术领导者的选任与发展可从中得到如下启示:

1.改善中层学术领导者的年龄结构,避免“低龄化”倾向

1990年包秋的调查中我国高校系主任的平均年龄为53岁[32],与本研究中美国AAU大学系主任的55.8岁(SD=7.23)有显著差异(t=6.98,Sig.=0.000,p<0.01)。2008年任初明的调查中我国高校学院院长的平均年龄仅为46.1岁[33],与美国大学系主任相比差异更为显著(t=24.50,Sig.=0.000,p<0.01)。

系主任是高校学术领导者职业生涯的基础阶段,系主任的平均年龄通常要低于学院院长的平均年龄。由此可见,与美国AAU大学系主任的现龄相比,近年来我国高校系主任有明显的低龄化倾向。这一定程度上是受我国干部队伍年轻化趋势的影响。年轻系主任的优势在于年龄轻、有活力、观念新,但其工作经验、处事能力则相对不足。因此,在选拔系主任时应综合考虑,择优选能。中央强调的干部队伍年轻化不是“低龄化”,对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系主任和学院院长的选拔应考虑队伍整体的年龄结构。

2.严格任职要求,提高中层学术领导者的博士比例

近年来,尽管我国一些高水平大学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拥有博士学位已成为新进教师的基本标准,然而,在任初明对我国高校学院院长的调查中,院长拥有博士学位的总体比例仅为42.1%[34],相比之下,系主任的学历状况就更不容乐观了。而本研究所调查的美国研究型大学系主任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96.4%,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系主任全部拥有博士学位,仅有人文学科与专业学科的部分系主任未获博士学位。

在我国高校系主任的调查中,拥有教授职称的比例为40.4%[35];关于学院院长的研究中,该比例为74.5%[36。虽然后者与本研究的统计数据更为接近,但两者都低于本研究中美国AAU大学系主任86.1%的教授比例。

总体而言,学历与职称条件不足就担任系主任(学院院长)会带来更大的压力。作为学术领导,理应受到良好的学术训练并在学科领域有所建树,而获取博士学位是非常重要的训练途径。副教授职称的权力所限及为晋升教授所耗费的精力则会导致其管理时间的减少,影响管理效能。对此,建议我国研究型大学要以拥有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作为新任系主任和学院院长的基本条件,还应逐步提高任职要求,提高从世界一流大学中招聘教师的人数和比例,为学术领导的选拔和任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强外部竞聘,吸引优秀人才担任中层学术管理职位

系主任主要来源于两种人:学术水平高的学者和优秀的管理者。[37]系主任任期较短的弊端,是等到其对工作较为熟悉时却要返回教师岗位,面临一次新的转型。博尔顿(Bolton)指出,在3年任期内,一个新上任的系主任需要花一年的时间熟悉整个工作制度,第二年用来纠正工作的偏差并调整发展方向,第三年则要避免进行长期性的变革并盼望着回归自己正常的学术生涯轨道。[38]德雷塞尔(Dressel)认为,对于少数能力出众的管理者,应该设法让他们担任系主任的时间尽可能长些。[39]

本研究中尽管美国大学系主任中3年任期仍然作为传统占主导地位,然而系主任心目中的理想任期和实际担任该职位的时间比规定的任期明显要长:接受调查的系主任中,总体上其平均任期为3.7年(SD=1.13),任现职时间的平均值为4.5年(SD=3.14),系主任的理想任期平均值也为4.5年(SD=1.20)。因此,赋予系主任较长任期或不设立固定任期,不失为鼓励优秀系主任担任该职的有效策略。[40]

对于系主任的选任方式,早期的研究者认为,系主任的轮流担任制度有助于创新,如设立新课程等往往是在新系主任上任后。[41]我国高校系主任和学院院长的选任中没有轮流担任的传统。此前的调查表明,81.3%的系主任由上级任命,15.8%的通过教师选任产生。[42]

本研究中通过外部竞聘产生的系主任比例为18.9%,上述有关我国高校系主任和学院院长的调查中该比例分别为2.9%[43]和7.8%[44]。然而,“985工程”大学学院院长中该比例为21.1%[45],S研究型大学则为30.4%[46],甚至高于本调查中的美国研究型大学。由此可见,我国一流大学学院院长职位的开放程度高,新任学院院长趋于从外部产生,但是系主任的情况变化不大。

4.关注女性领导,促进学术领导者的多元化发展

学术领导者的多元化对于高等教育管理和领导的作用毋庸置疑。有研究发现,女性院长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多元化发展和公平有效地管理学院资源等方面比男性院长有更好的表现。[47]

1990年我国高校系主任中的女性比例仅为7.0%[48],而当年我国高校中女性教师的比例为29.1%[49],学系领导职位中的女性比例明显偏低。2008年我国高校学院院长中女性院长的比例为13.7%,“985工程”大学中女性院长的比例仅为3.3%。[50]而当年我国高校女性教师的比例已占45.8%,正高职称的女性教师比例为24.8%。[51]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女性学术领导者的比例已趋于合理。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中女性院长和系主任的比例较低,需要引起重视。

标签:;  ;  ;  ;  

世界一流大学校长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以美国AAU大学为例_人文学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