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控制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效果论文_伍春梅

伍春梅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人民医院;四川会理615100)

【摘要】目的对早期护理干预对控制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胎粪变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对患者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进行降低,改善患者的体质量,使胎粪转黄时间得到缩短,可进行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早期护理干预;护理有效率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2-0097-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疾病,导致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使得血清胆红素水平不断上升,促使新生儿周身皮肤、黏膜、巩膜出现黄染[1-2]。新生儿黄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病理性黄疸,另一类是生理性黄疸。我国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占比高达4/5,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以及身心发育[2-3],因而对新生儿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早期护理干预对控制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效果进行探讨,现进行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者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6例,胎龄35.5-41周,平均胎龄(37.12±2.92)周,平均体质量(2572.32±461.23)克,平均Apgar评分(8.12±1.32)分;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胎龄36.5-42周,平均胎龄(37.68±2.73)周,平均体质量(2540.34±405.62)克,平均Apgar评分(8.42±1.44)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胎龄、体质量、Apgar评分等(p>0.05),可比性强。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涵盖的内容有针对性护理、健康教育、沐浴、抚触等。

1.2.2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

(1)监测早期胆红素水平。患者出生后即实施,患者在出生后一天内要沐浴阳光,一天三十分钟。如果新生儿一天内未排便或者出生后三天胎便未变黄,此时就需用食指和拇指对患者的肛门轻轻按摩,约十分钟,对新生儿的肛门括约肌进行刺激,再观察具体情况。若果患者依然未排便,则及时告知医师,遵照医生意见采用开塞露纳肛,时间两分钟。

(2)做好保暖工作。对病房中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保证合适,与此还要对新生儿进行保暖护理,防止低温加重患者黄疸。

(3)早期喂养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对其实施母乳喂养或者奶粉,一天喂养次数要大于八次。

(4)对新生儿实施腹部按摩。按照方向为顺时针,选取患者的阳陵泉穴、涌泉穴、胆俞穴、太冲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按摩时要对腹部施加一定的力,注意力道和合适,每天按摩两次,每次十五分钟。

(5)早期抚触护理。选派护理经验较足的护士,在新生儿分娩过后的第一天即实施抚触护理,抚触部位为全身,每天一次,一次十五分钟,时间为五天,可对腹部抚触时间进行延长,目的是为了促使新生儿肠道蠕动[3-4]。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护理四天过后皆进行血清胆红素的检测,依据患者体征表现及临床症状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判,主要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基本不见,能正常吃奶,睡眠质量较好,血清胆红素水平小于119.6µmol/L;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基本不见,睡眠和吃奶大体正常,血清胆红素水平介于136.5-172µmol/L之间;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无任何改变,甚至恶化,血清胆红素水平大于206µmol/L。

1.4 统计学

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总有效率采用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体质量、胎粪变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采用计量资料T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清胆红素水平

结果显示,研究组的体质量、胎粪变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发生于新生儿出生过后的28天之内。这种疾病发生时间较早、并且持续时间较久,不容易消退,情况严重时还可使新生儿患胆红素脑病,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甚至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4-5]。因此必须要提高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重视度,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改善,同时也利于预后情况的改善。对于新生儿黄疸临床上治疗原则主要是对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控制,使之得到降低。

早期护理干预涵盖了监测早期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阳光照射、保暖、喂养、腹部按摩、早期抚触护理等内容,阳光照射可加速患者体内胆红素的异构化或氧化,加快胆红素的排泄,使得患者黄疸得到消退。早期的合理喂养,可对新生儿肠道进行刺激,加快肠道蠕动,进而降低肝肠循环中的胆红素,同时还能使其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加快胎便的排泄。抚触护理,可使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得到增强,使得胃泌素、胃肠道激素、胰岛素释放加快,增加食物的吸收程度[5-6]。腹部穴位按摩可刺激脊髓排便中枢,让其处于兴奋状态,加快胎便排出,排便次数增多,可使得黄疸尽快消退。本次研究显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体质量、胎粪变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对患者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进行降低,改善患者的体质量,使胎粪转黄时间得到缩短,可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丁海英. 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 27(4):742-743.

[2]朱晓婷.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J]. 现代养生, 2017,27(2):199-199.

[3]黄春菊.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价值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3):162-163.

[4]陈菊艳.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体会[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36(4):189-189.

[5]廖金枚, 杨烁, 黄小芬.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15(1):150-151.

[6]鲁茜, 谢久森, 马莉. 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 5(2):49-50.

论文作者:伍春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控制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效果论文_伍春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