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血压的常见药物与临床治疗论文_王子含1,曲红玉2(通讯作者)

浅析高血压的常见药物与临床治疗论文_王子含1,曲红玉2(通讯作者)

1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2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压力的加大,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高血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导致机体多器官损害,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关于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得到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以及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关键词:高血压;常见药物;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压力的加大,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高血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导致机体多器官损害,发生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近年来学者们对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已不再停留在控制血压的层面上,而是从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和抗高血压药的机制、联合用药以及基因组学或遗传学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如何进行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有效的保护靶器官等,从而起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本文对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1高血压的病理机制

目前,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同时肾功能的异常可以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水平的升高。此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精神紧张可以促使肾上腺素的释放,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失调,引起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和外周血管持续性收缩,导致血压水平的升高;同时,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可以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进而促使高血压病的发生。

2抗高血压药物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2.1利尿剂

利尿剂其疗效确切、持久,且不影响糖、脂肪代谢,对心血管有利,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中,被推荐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一线基本药物。当前,在临床应用上利尿剂的降压机制尚未明确,但是,医学界普遍认为早期降压与利尿有关联。新型利尿剂吲达帕胺常用剂量仅表现为轻微的利尿作用,扩张血管,降压有效率在80%左右,且不具有传统利尿剂造成代谢异常的副作用。

2.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β受体阻滞剂可以作为长期降压药使用,且不局限于单独用药;对于年轻的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应当优先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当患者出现了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时也应当优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是当前较为优势的联合降压药物组和方式。但是,β受体阻滞剂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也可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因此,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必须要有足够的警惕。

2.3钙离子拮抗药物

钙离子拮抗药物能选择性地减少慢通道的Ca 2+内流,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随着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的不断进展,钙离子拮抗药物的降压应用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是目前临床上比较认可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所造成的不良反应较小且具有扩张血管和扩冠作用,从而较好的降低患者的高血压值。

2.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产生降压效应。在降压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会影响患者体内的代谢,不会改变患者体内的血胆固醇及血脂,可以联合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β受体阻断剂联合应用时增加降压作用有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降压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2]。

2.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它的降压作用比较持久平稳,一般在服药第8周即可达到最大作用。同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均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还能够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有效保护患者体内的的靶器官免受损害。目前,常见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主要包括坎地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以及缬沙坦等。其中,坎地沙坦的降压作用比较显著,使用剂量比较小,但是降压效果持续时间比较长,是目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中效果比较显著的药物[3]。

2.6肾素抑制剂

肾素抑制剂已被认为是一类新的抗高血压药物,为降压药物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前景。肾素抑制剂主要应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均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虽然肾素抑制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高血压患者心、肾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但是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尚无充足的证据可以证实肾素抑制剂类药物的降压作用是否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于肾素抑制剂临床应用的研究。

3结论与展望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压力的加大,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且趋于年轻化,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虽然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但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不良反应、并发症、耐受性以及靶器官损伤等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抗高血压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将会不断的提高,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应普及高血压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更深入研究安全、高效、长效和价廉的抗高血压药,以减轻高血压患者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翁燕君,李伟叨.抗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4,23(4):94-96.

[2]常宏.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及临床应用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151-153.

[3]潘俊龙.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85-187.

论文作者:王子含1,曲红玉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  ;  ;  ;  ;  ;  ;  ;  

浅析高血压的常见药物与临床治疗论文_王子含1,曲红玉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