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黄庆

浅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黄庆

百色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变电站的核心系统。其应用可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以及安全运行。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自动化技术的目的来提高电网供电服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有利于增强供电能力,实现电力系统的可靠以及安全运行。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要点;应用策略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其原理是通过发电设备把风能、水能、光能等能源转化为电能,并经变电系统、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将电能传送给用电设备,从而实现电能向热能、光能的转化,满足群众的生活、工作和生产需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是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远程控制电力系统的设备,使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各项任务,并自动修复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目的是更加安全、高效、快捷地利用电能,对发电、送电和配电过程进行自动控制、自动调度,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变电站自动化及智能保护、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设备自动检测及故障诊断和修复等。电力系统自动化按照电能的生产和分配可分为发电系统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信息传送自动化、电力事故处理自动化、电力管理自动化等。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控制要点

2.1 自动化操作的实现方式

计算机技术对变电站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影响,除了包括上述软件的影响之外,还有自动化控制的防误操作设计。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由于计算机对变电站进行了监控,因此一般不利用电气连锁,这样有利于多级连锁的实现。

2.2 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控制

在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相结合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过程中,软件的应用是其中的重要项目,而在对软件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多次返回校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需要对其权限进行设密,避免非法操作现象的出现。监控软件要具备较好的容错能力,这样,在操作人员出现了一般的操作错误时,就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的功能性影响,而当系统出现了意外的故障时,还可以自动恢复。另外,对操作站所发布的命令要严格按照“选择→校核→执行”的顺序进行,其中,返校通过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2.3 防控机械误操作

在对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设置时,应该相应地改造高压开关柜,控制柜与柜之间的距离,防止机械误操作。防止机械误操作的措施有:①开关柜中隔离物的阻燃性和绝缘性要好;②在变电站 35KV以下的中性点中安装具有自动调谐、自动跟踪的消弧线圈;③配置开关柜中的电流互感器时,必须保证其能够满足开关柜的峰值、绝缘水平和短时间内的耐受电流等一系列要求;④采取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有效减少维护变电站的工作量,有效降低残压;⑤对具有载调压分接的开关实行远程遥调和当地控制。

3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3.1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变电站二次设备的优化和重组,对变电站的整个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督,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常用的有变压器设备的在线自动检测和智能控制系统。变压器连接着电力系统和电力用户,只有时时刻刻随时关注变压器的运行情况,才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供电的质量和稳定性。变压器的自动检测系统主要是指能实时检测传感器和计算机等设备,随时全面掌握供电状态,根据显示数据的变化能快速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从而控制电力故障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数据共享

电力系统复杂的处理结构是电力系统控制对象的主要特征,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对相关空间属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系统模型也是对空间的描述,因此,将传统的模型改成电力系统独有的空间属性模型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要将系统内的数据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分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持供求双方的数据一致性,对数据认识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实现数据共享。在其过程中,必须先要具备电力系统的基本模型,成立不同的部门,从而更好的进行数据共享。包括:第一,标准性的定义和表达地理实体的几何属性,包括服务系统能够覆盖的所有空间区域的几何属性其包含了电力系统服务能够覆盖的空间区域方面的几何属性;第二,标准性表达和定义物理属性数据。就电力系统而言,其不仅包括了物理结构,还包括了组成电力系统的各种部件、设备、整体方面的物理性能、规范信息的运行和共享及多维动态的分析探讨等等。

3.3 PLC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PLC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控制技术结合的产物,这一技术利用可编程序实现电力系统内部储存的控制、运算、记录等操作指令,从而解决了传统电力控制系统内可靠性低、接线复杂、耗能高的问题。PLC在数据处理的工作中,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制表等,然后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其他智能装置,达到控制系统操作的目的。在PLC技术的应用中,主要实现了PLC的闭环过程控制、PLC的开关量控制以及PLC的顺序控制。表现在闭环过程控制中,通过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对模拟量进行闭环控制,实现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转换;在开关量控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中主要运用PLC的开关量逻辑控制辅助发电系统运行;PLC的顺序控制则主要通过信息模块控制工艺流程,并与通信总线连接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并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资源损耗,提高了效益。

3.4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变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主要功能是,将电能进行调节和分配,以为电力系统中配电和中转提供功能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对电能需求的增加,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的作用至关重要。现代化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而实现电力生产的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的屏幕化以及运行管理和记录统计的自动化,使变电站内的智能设备进行相互连接以及资源共享的实现。与此同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还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监视与操控,优化了现代化高负荷变电站的设计,更提高了输电的稳定性。

4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前景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向实用化和智能化方向进行发展,在实用化发展中应以人为本,无论是从实时监控系统,还是人工操控系统都要以简洁明了为目标,使电力工作人员可以更快速理解自动化电力系统所反馈的信息,并在人工操控系统上更为方便简洁。智能化发展中应加强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将计算机技术中的智能系统结合电力系统需求进行程序设计,使其在电力生产设备、电力调度设备、电力输送网络和配电设备上的应用范围加大,根据自动化电力系统反馈的实时信息进行自主运算,并进行自主操作处理作业,从而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失误。

(2)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相关电力设备革新势在必行,在相关新电力设备设计上应加强新科学技术应用,使其与自动化电力系统更加切合,新电力设备应在反馈数据方面有所强化,其数据应更加全面精准,自动化电力系统数据分析速度和准确性同样要予以加强。在发展中,不断结合最前沿科学技术,结合当下电力系统实际情况逐渐进行创新。

5 结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指应用各种具有自动检测、决策和控制功能的装置、通过信号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系统各元件、局部系统或全系统进行就地或远方的自动监视、调节和控制,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和具有合格的电量质量,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系统最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晗,张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其前景.[J]应用技术,2016,9(3):34-35.

论文作者:黄庆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浅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论文_黄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