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优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的经验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泰兴市论文,江苏省论文,全面发展论文,启示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育质量是教育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虽然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理解上的差异,但是,从2000年4月的达喀尔论坛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中国教育绿皮书[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19、220.)到2003年10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的教育部长圆桌会议的主题“有质量的教育”,(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4年中国教育绿皮书[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19、220.)再到2004年9月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的主题“面向所有青年的优质教育”(注:周满生.世界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J].教育研究,2004,(11).),都已经清楚地表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发展优质教育,乃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领域的普遍追求。在我国,提高教育质量也已经成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的首要任务。当前,教育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发展放在首位,多种途径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实施优质学校教育,就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学校教育内外因素及其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每一名学生的最大限度发展,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实现优质教育固然需要一定的资源和条件,但更需要先进的思想观念、措施和管理。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在相对较差的客观条件下,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路子,他们的经验给基础教育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洋思中学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优质教育的追求
洋思中学位于江苏省泰州市辖下的泰兴市天星镇,是一所偏僻的农村初级中学,原来只有5个教学班,两排简易平房,现已发展为有几千学生,有较完善的教学设施,闻名遐迩的名校。洋思中学校内,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在许多学校还被学习困难生多,学生负担重等现象所困扰,苦于发展无路时,洋思中学却以在较差的办学条件下获得突出的办学成绩而引人注目,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学生家长冲着“要教好每一名学生”这个承诺,不远千里将孩子送到洋思中学。洋思中学的成功经验在哪儿,其经验的内核究竟是什么,不能不引起研究者的兴趣。这首先得从洋思人的价值追求说起。
价值追求是人们认识和行动的内在动因。洋思人追求的是什么?从教育的结果来说,他们追求的是每一名学生都能成才,百分之百的合格率,没有“差生”(这里说的“差生”是指没有智力落后等方面的问题,而又明显未达到教育标准的学生)。他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用校长蔡林森的话说,“差生”也是璞玉,应使每一名学生都成为“美玉”。洋思人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合格”,“每一名学生都能进步”。洋思中学的“一切为了学生”,其具体含义有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多年来洋思中学的学生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率,没有一名学生被淘汰。二是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年来洋思中学学生不仅文化成绩名列当地榜首,而且体育达标率、无犯罪率也在当地名列前茅。三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从而可持续地发展。洋思中学的承诺是“要教好每一名学生”,“让每一位家长对学校教育满意”。这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从教育的过程来说,洋思人追求面向全体学生的优质教育,追求入学率、毕业率、巩固率、合格率的百分之百,追求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后勤工作等全部工作的优质、高效。洋思中学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学校力求为学生提供一种优质服务,为每一名到洋思中学学习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并采取阶段性分层次教学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学生间的差异性问题。
在洋思中学,把教好每一名学生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和每一位教师所签的责任状中都要确保教好每一名学生,各项教育教学措施都围绕着教好每一名学生的教育任务展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起始年级抓起,从学习基础最差的学生抓起,反映出洋思中学对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都极为重视。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重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参与、需要和内心体验,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洋思中学在使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满意的同时,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养成等方面也倾力投入,力争做到使每一位家长满意、放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优质教育应倡导的理念。“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不仅醒目地写在洋思中学的墙上,而且烙在洋思人的心上。洋思人认为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学好的,学生成绩不好,大多不是因为智力差,而是因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大面积促进“差生”提高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遵循不同的理念便会采取不同的行动。时下虽然高唱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但事实上不少学校还是强调教育的工具理性,追求功利目的,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这些学校认为部分学生是学不好的,是应被淘汰的,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学校筛选学生,教学中重点抓优秀学生,“差生”坐在后排,无人问津,甚至被动员休学退学。而洋思中学的做法正好和这些学校相反,对学生不挑不选,甚至连主科成绩只有个位数的学生也收。教学中重点抓后进生,通过转变后进生,实现大面积提高质量。
洋思中学的教学重点抓初一,即把能力最强的教师配备在初一年级,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抓起,并十分重视让每一名学生都打好学习的基础。后进生合理编在各班,坐在前排和学习好的学生同桌,优差互补。对后进生全面关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不放过每一名学生的弱点,也不忽视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也能“抬起头来走路”,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树立起独立自主的意识。这也充分反映了洋思中学对每一名学生独立性和个性的重视与尊重。蔡林森校长还认为,学生能不能成才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教师的任务不是去讲而是组织学生学。正是在这种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才能产生优质的教育教学。
优质教育是实现优良培养目标的所有教育手段的总和,强调所有儿童都能接受和完成教育目标。如果只是部分学生的成功,就不能称之为优质教育,因为优质教育要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并为他们的终生发展服务和奠基。
教育的高质量表现为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提高,而优质教育必然也是一种高水平、高效率的教育。洋思中学在较差的办学条件下,取得突出的办学成绩,不能不说是一种优质教育。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践)”是源于本土的优质教学模式
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注: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教师只有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了,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坚信学生的成才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理念下,洋思中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践)”为基本结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许多教师总认为教师讲精讲透才能保证质量,所以课上教师先讲解且占了大量时间,学生作业压到课后,加重了学生负担,对学习困难学生更无暇顾及。怎样优化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洋思人在实践中认识到,教师讲得辛苦,但未必都是学生需要听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会产生思维惰性,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好知识,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他们倡导“先学后教”,其本质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各个学生的经历和生活体验不尽相同,每个学生按照自己适合的方式学习,通过自身体验达到预期目标。这种自主学习,更体现在积极主动的紧张思维上。在洋思中学的每节课上,学生自学时,教师都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并限定自学时间。自学后的当堂练习、当堂交作业更使学生学习有紧迫感,每一名学生都必须提高学习效率,“学然后知困”,他们感到这样的学习很“带劲”。蔡林森校长认为,没有课上紧张的学习,课外就不可能“减负”。
在洋思中学,自主学习已不是停留在理念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精神,从而与终身学习接轨,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在学生先学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修改课前制订的教案,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然后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特别是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并揭示规律。教师可以随机地让某学生回答问题,以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并进一步引导他举一反三,防止“南郭先生”。“后教”中更包含“兵教兵”,在学生自学结束后,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来解决个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是参谋者、评定者,并作必要的补充修正。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教师们已退居二线,教师就像“引桥”、“路标”一样将学生引向自学的“高速公路”。
洋思中学的每节课都有15~2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让学生练习,这就是所谓的“当堂训练”,这种训练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当堂巩固。洋思中学的训练有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发散性原则,选练题目有代表性,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二是量力性原则,题目数量难易适度;三是有针对性地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其训练旨在促进能力的形成,并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拓展。课堂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反馈的学习过程。在师生双向不断反馈中,发现问题,调节教学,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训练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一个创造性实践的过程。蔡林森校长认为,先学后教的效果怎样,要通过当堂实践才知道;知识在应用中才能掌握好。这就像学游泳,学了游泳的知识,并不一定会游泳,要到水里练一练。所以这里的训练广义地说有实践的意思。
有专家认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践)”模式体现了现代教学关系中的角色转换。从课堂形式上看,教师仿佛已退居二线,他们遵循“凡是学生自己或通过学生群体交流能够学会的就坚决不教、不重复”的原则,扮演导师和引路人的角色,而学生的学习则占据了课堂上绝对优势的时间和空间。但真正难能可贵的是,洋思人创造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精神,把教学创造成了学生主体自主学习的活动。(注:杨启亮.以自主学习为根本的教学改革[A].周德藩.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0-41.)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保证了基础,给课后留下了根据各人情况拓展的空间,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合作的精神,竞争的意识,雷厉风行的作风等,而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可缺少的素质,在教育中应重视这些素质的培养,如果将素质教育理解为只是“减负”,追求轻松愉快,则是片面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就应处理好“重与轻”、“紧张”与“松弛”等矛盾关系。
为了保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践)”的效果,与之相应的,在洋思中学还有其他策略和措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种预习”策略和“三清”策略,它们与其他理念、策略共同形成了优质教育的系统。
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面对着有广泛差异的学生,怎样才能让他们都学得好,老师们往往感到困惑。学生学习新知识水平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认知准备情况。按照布鲁姆的研究,学生认知前提的准备决定学习效果的50%。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差生”往往是知识缺漏太多,没有具备必要的“认知前提准备”,从而造成步履维艰。为此洋思中学提出“三种预习”,即“学期大预习,每周中预习和每日小预习”。晚上,洋思中学的学生不是应付作业,许多作业都在课上完成了,他们利用晚上时间预习,从而保证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同时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预习,知道学生困难在哪儿,应重点在哪些方面点拨学生,为课堂上的“先学后教”打好基础。
“三清”即所谓“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三清”道理并不复杂,是为了保证学生及时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防止积重难返。这“三清”也体现了及时反馈、及时调节的作用。国外曾进行过小单元检测的研究,按照他们的研究结果,小单元检测可使学生及格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能持之以恒地做到“三清”是不容易的。“三清”中最重要的是“堂堂清”,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基本掌握了,“日日清,周周清”才有可能。
这“三清”主要由同学合作完成。洋思中学的“兵教兵”不只在课上更在课后进行,从而实现“学者相长”。洋思中学每个班都按学科建立了学习小组,小组间开展学习竞赛,对课堂上“清”不了的学生,小组内成员分工负责,针对背诵单词、段落,完成例题、习题等任务,助其过关。一次“清”不了,再两次、三次,保证人人做到“日日清”。“周周清”实际上就是小单元检测,每周五验收数学、英语等课程,班与班对调验收,特别是有对后进生的验收制度。“清”不了的内容在双休日由教师落实补救措施。
洋思中学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第一手资料,提高教师指导的针对性。教师要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在课堂上起到组织和指导作用,注意指导学生学习得法、巩固知识、开发智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达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洋思中学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中心环节,在素质教育课程化的基础上,努力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作业内容等,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三、校本师训和严格管理是优质教育的保障
优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历看,原先洋思中学的师资水平较低,近几年由于充实了大量的新教师,虽然学历构成有所改善,但如何使这些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尽快适应洋思中学的教育教学,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到洋思中学听课的同志往往会感到,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在洋思中学工作一段时间后,课上却像工作多年的老手,这是因为洋思中学非常重视校本培训,促进了新教师在短期内尽快成长。
洋思中学的培训首先重视师德的塑造。他们重视洋思精神的传扬,倡导“敬业、奉献、团结、进取”,向新教师介绍先进教师的事迹,让他们了解洋思艰难奋斗的历程,使洋思精神能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对洋思中学的教育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管理育人,指导学生生活,求真务实,用责任制治校,无私奉献,乐于吃苦,甘于奉献,所有这些在洋思中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风气,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洋思中学有着极好的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在二十年漫漫创新之路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其间有许多动人的故事。
洋思中学的校本师训是紧紧结合学校实际的,通过师训使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能体现洋思的精神和洋思的教学策略、方法。洋思中学的业务培训,除了强调学习理论、钻研教材外,特别重视研究如何“备”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是教师常说的话题。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洋思中学低学历教师教出高水平学生的法宝。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根本体现。学生自学,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指导和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是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而是用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学,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辅导主要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重点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促进发展,培养专长;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缺陷,逐步提高成绩。学校十分重视案例学习和研究,组织教师观摩教学,分析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水平。
优质教育需要群体教师的优化。洋思中学十分重视教师间的合作互动,形成一个优秀的学习共同体。他们重视有主导的教师集体备课,除了假期集中培训,提前共同备课外,每周也要集体备课。在了解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共同研究下周各课时教学方案,确定学生自学范围、自学内容和要求、自学方式、自学时间等,以及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应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等等。他们还要求每份新教案要较以往有所创新,试讲后如达不到预期效果,要及时修改。学校针对年轻教师较多的情况,采取有经验的教师带徒弟的方式,师徒合作,共同备课、分析课,提高教学质量。
洋思中学通过校本培训,培养了许多优秀教师。可以说,洋思中学不仅是一所学生发展学校,而且也是一所教师发展学校,这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洋思中学的管理是严格有序的,如教学常规严抓细管,在“准”、“活”、“优”、“清”四个字上下工夫,即课堂上准确无误地把知识传给学生;采用灵活多变富有启发性的教育方法;课堂结构在优化上求效益;条理清楚的语言着力激起学生的兴趣,师生形成互动,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等。在作业布置、辅导等方面,洋思中学也都有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加强教学管理,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实践)”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成功的教学实践。加强教学管理,首先要指导教师提高备课质量。洋思中学规定,教师在备课中要明确大纲要求,熟悉并钻研教材,掌握教学重点难点,制订符合班级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弄明白教材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作业,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写好教案。与此同时,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学校还规定,每周各备课组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课堂上,洋思中学要求教师教学目的明确具体,既有知识技能要求,又有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讲课围绕教学目的,把规定的教学内容,准确无误地讲授给学生,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等等。
洋思中学的管理是严格的又是民主的。学校重大制度出台先由领导集体讨论决定,再交教职工大会讨论,几上几下,执行制度严格,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学校经常征求学生及家长的意见,请家长帮学校找问题。蔡林森校长认为:“制度越严格越要发扬民主,七嘴八舌有好处,这是提高大家执行制度自觉性的过程”。
洋思中学实行层层承包责任制,校长、中层干部、教师职工,谁都有明确的责任,如学生犯错误要检查教师的责任,针对“差生”,教师也订有目标责任书。形成了教师努力提高的激励机制。洋思中学管理实行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学校在责任制基础上制订考核评比奖惩制度,奖罚分明。为了形成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学校还设有优秀教学小组奖,以及根据新教师表现奖惩“师傅”等措施。
洋思中学管理严而有格,严而有情。教育教学管理围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进行。他们认为关心、理解也是管理。学校领导处处爱护、关心老师,调动教师积极性,形成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教师群体。
洋思中学的管理与教育密不可分,蔡林森校长认为,“管理是用外在约束来教育;教育是用内在的思想管理人。学校的管理,实际上是养成教育,不能小看,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学校开设生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注意将教育和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努力把制度转化为师生的良好习惯。
洋思中学还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环境也要育人。校园中标语、路牌、黑板报……处处体现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到处充满“盼你成才”的拳拳爱生之心。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你一定能行”等标语,还有耐人寻味的三个问号的雕塑等,都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科学奥秘。
四、洋思中学经验的价值与魅力
从洋思中学的经验中我们看不到高谈阔论和引经据典,也很难将洋思经验归为哪派理论,但这恰恰是洋思中学经验的价值所在。
洋思中学经验是源于本土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结果,他们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他们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断总结经验,提炼规律。洋思中学的经验不能简单归为某一理论流派,但我们也看到,客观上它是海纳百川,集许多理论流派之精华。从洋思经验中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掌握学习”、“结构主义教学”、“差异教学”、“人本主义教育理论”、“教学与发展理论”、“合作教育理论”、“人际互动理论”的影子,也能感受到“民主平等”的伦理思想。
洋思中学的教育教学,重在“解放学生”,做到了教为学服务,重在激励学生学,教会学生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获得必然成功的自信,有了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在课堂上展示自主学习的结果。众多先进理论奠定了洋思中学的经验的理论基础,但洋思中学的经验不是生搬硬套这些理论,因为洋思中学的经验是从实践中来的,也正因为如此它经得起实践检验,是有本地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是值得学习推广的。当然作为洋思中学的经验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如教学还应多样化,使教学与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匹配等等。
优质教育不是仅靠一个措施、一种方法所能奏效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认为,只要加大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有效投入,创造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并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主动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能不断创造解决实际问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