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研究_科技论文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研究_科技论文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措施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果转化论文,措施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

高校的科技成果主要包括科学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成果3类。科学理论成果是应用技术成果的基础,软科学成果是应用技术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保障。本文所说的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指的是应用技术成果的转化。高校应用技术成果向商品化、产业化转化,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结合的重要方面,也是应用技术成果本身属性所决定的。高校每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授权有万余项,但只有20%左右的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形成一定批量能力的约占5%。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市场机制不健全造成科技与经济脱节

我国目前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还不能成为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优化配置的基本手段。企业还未完全摆脱旧体制的束缚,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也缺乏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经济实力,使得高校的科技成果难以进入企业。另一方面,科技与经济尚未实现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科技发展缺乏面向经济建设的活力。在具体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高校和企业之间未能找到合适的“利益均衡点”,造成科技成果在向企业转化的过程中脱节。应该看到,作为市场的主体,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依赖的是高投入和扩大生产规模来求得发展的,一些企业利用政策和“空子”,不靠技术进步也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这些现象迷惑着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科技成果成熟性和适用性不强

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商品,最终进入生产过程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和成熟性;二是科技成果的适用性和效益性。高校科技成果能否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在研究立项时就加以考虑。在高校的科学研究中,除纯学术理论研究外,许多研究人员往往只是追求研究的学术层次和学术效果,在课题申请立项时也只注意从资料文献中选题,其成果也往往是实验室原理和理论性的论文,一般不涉及工程性和工艺性方面的问题,研究成果的成熟性和适用性较差,难以被企业接受并向商品化、产业化转移,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经费投入不足

科技成果的转化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研究与发展阶段;二是转化与应用开发阶段(即“中试阶段”);三是产业化或商品化阶段(即“生产经营阶段”)。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把研究与发展阶段的成果,包括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新系统进行适应生产和应用的二次开发,即中试阶段。中试阶段处于研究与发展阶段和生产经营阶段之间,它既难以界定为科学研究活动,又难以界定为生产活动,在资金的投入上成为两不管的中间地带,正常科研经费轮不到它,企业生产性投入也不包括它。由于中试阶段的风险性较大,是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的综合,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不愿意或不敢轻易投入,转化与应用阶段的资金投入不足,阻碍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市场信息不畅

科技成果能否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收到应有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与信息流通有关。高校缺乏市场工作及商品运作的经验,经济信息不通,市场需求不明,传统的依靠原课题组成员和管理人员的展示、洽谈和推广,远远不能满足科技进步和市场商业的需求。加上企业对高校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缺乏了解,企业家、投资者和成果持有者之间没有形成通畅的信息流通渠道,缺少快速广泛的交流、洽谈、协商、合作的平台和机遇。

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的能力不强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许多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全建立,缺乏主动吸纳高新科技成果的意识。一些企业领导科技兴企意识淡薄,短期行为比较普遍,不愿承担风险,市场参与程度较低,很难接受风险较大、效益滞后、周期较长的高水平科技成果。一些企业由于经济实力所限,人员素质不高,工艺设备落后,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摆脱困境方面了,对引进高新技术成果,提高科技水平所能带来的长远利益无暇顾及,难以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吸纳高新科技成果,阻碍着科技成果的转化。

西部高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措施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健在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必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高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学习国内外经济发展和教育创业经验,加大改革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走科技振兴、创业发展的道路。

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使科技与经济融为一体

现阶段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技术市场还不发达,高校虽拥有雄厚的人才实力和丰厚的科研积累,但科技创新的目标和动力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企业虽具有中试开发条件和从事经营管理及开拓市场的人才和经验,但科技力量和创新能力较低。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市场使科技与经济融为一体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首先,要积极推动高校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和人才的科技活动面向市场,与企业的发展和需要相结合,企业吸纳高校科技成果入股,使高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互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其次,通过双方的交流强化科技意识,在思想认识、激励攻策、资金投入、人才培训等方面采取有力揩施,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保证企业科技进步的设想得到有效实施;第三,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联合体,使高校的研究开发优势同企业的生产优势融为一体;第四,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促进计划与市场、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实现科研、开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确立以产品为主线的研究开发模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产品的生产首先要考虑的是市场的需求。高校应用开发类科研的选题和立项,首先也应考虑市场的需求。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先科研,出了成果再找主顾”转变为以产品为主线的研究开发模式;从“研究——产品——市场”模式转变为“市场——产品——研究”的模式;从以研究室专业为主线的研究开发模式转变为以产品为主线的多专业综合开发模式。应该看到,有了好的原理并不等于就有了好的技术,有了好的技术也不等于就有了好的产品,有了好的产品更不等于就有了好的市场。高校不仅要出好的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要出先进、适用的好商品。在科研立项选题时教要考虑到成果是否能够转化为有一定市场前景的商品,而不仅仅是用来作鉴定、写论文的。实践证明,企业需要是高校科学研究的动力,市场是高校科技开发的真正源头。确立以产品为主线的开发模式,使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与市场主体——企业有机结合,科技优势和主体功能有机衔接,必将大大缩短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的周期。

完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商品化开发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科技成果的取得,不等于利用成果开发的产品生产成功,也不等于产品投入市场获得效益的成功。技术和成果都是无形的东西,它的价值较难确切衡量,必须物化成科技产品后,才能和一般产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进入流通渠道。高校要有效的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必须注重完善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和科技产品的商业化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它的商品化也很重要。科技产品也要遵循商品流通的规律,注重市场营销及其策略的研究,与其它商品一样注意营销策划、包装和操作,进行科技产品的市场定位、形象设计、注册商标乃至广告宣传,选择和组织销售及售后服务,完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销售策略,这是市场机制的要求,也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能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商品的内在需求。否则,科技成果最终带来的经济效益就很有限。

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中间试验

中间试验是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开发阶段,是在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挑选出产业化前景比较明朗的项目,集中力量去解决转化成产品的技术问题,通过中试生产出小批量产品,取得可靠的技术经济数据。在科技成果的转化中,中间试验非常重要,它是鉴别科技成果成熟性、适用性、先进性的必经之路,是完善实验室技术,并使其发展为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创造性劳动。科技成果没有中间试验数据,企业无法判断其优劣,无法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更难以接受。尽管中间试验费钱耗时,风险很大,高校有责任多方筹集资金,并充分利用政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认真严肃的进行中间试验,妥善解决中试中暴露出来的工艺、设备和技术问题,向企业提供真实、完整、可靠的中试数据,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加大科技投入 建立新的科技投入体系

要使高校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应用开发类科研的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已明确规定了科技投入的保障措施;国家财政拨款;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金融机构在信贷方面支持科技成果商品化;科研开发机构要以多种形式向社会筹集研究开发资金;鼓励有关组织和个人设立各类科学基金,资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高校要在以上5个资金筹集渠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拓宽科技投入渠道,扩大创业投资和国外科技贷款的支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体系,保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资金方面的需求。

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办好科技示范园区

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取决于创新知识种技术的大量生产、快速传播、吸取和有效利用,只有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才会越来越短。近年来,高校加快了科研基地的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研究开发中心、科技示范基地等相继建立,成为科技人员展示才华的平台、高水平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科技成果培育与辐射的基地、成果转化及产业开发的示范。这些科研基地在科技成果的应用开发、中间试验、产业开发以及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的探索等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高校要认真总结科研基地建设方面的经验,在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及其运营机制改革的同时,注意发挥自身的学科和科技优势,积极探索高校与企业、地方及科研机构共建“研究开发中心”、“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创办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高科技产业,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自办或与企业、政府合办大学科技园区,这些都是在我国高教体制和科技体制不断深化改革形势下,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特殊模式。在当前高校科技产业还比较脆弱、企业创新能力和吸收转化能力还普遍较差的情况下,这种特殊的、直接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就显得更为重要。成功的高校科技企业,不仅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示范作用,对相关行业科技进步起带动作用,而且对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调整能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成为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产业的有效途径。

加快科技信息网建设的步伐

科技信息网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沟通市场需求与高校科技成果信息的渠道,是成果信息的供需双方实现高效率直接洽谈、协商合作的最佳途径。高校要加强以校园网和局域网为基础的科技信息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扩大科技人员与科技成果需求方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高效率的达成共识,增加相互了解,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高校科技成果仅仅局限于科学研究和技术范围,对科技成果的市场前景多是泛泛而谈,甚至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资金规模和技术运营成本等毫无所知。科技成果信息资源不全面,制约着高校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的科研项目申报、结题制度,通过网络将科技成果信息与该成果的产业化经营信息有机的联系起来,科技人员不仅要对科技成果的技术负责,而且有责任提供该成果的市场应用前景及产业化投资动作估算等详细开发信息,以满足市场和高校对科技发展及成果需求信息的全方位需求。

培养和造就掌握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科技企业家队伍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科学与技术的界线已不复存在,科学与技术、技术与市场已经密不可分。表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从研究开发到占领市场几乎是同步进行。这种成果即是产品的速度,除了完善的市场机制,也与一批新型的企业经营者——科技实业家的崛起有直接关系。高校要把对科技成果的管理转向重视对人才的管理,创造有利于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有利于科技实业家茁壮成长的环境,培养和造就具有企业家素质、能够在高新技术领域大胆创新和创业的科学家队伍和具有科学家素质、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领导创新和创业的企业家队伍。在科研的上、中、下游各个环节提高科技含量,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加速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积累和广泛应用。高校为经济建设服务,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大改革力度,把人才、知识和科技资源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有效机制,加快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以基础性研究为中心,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机构为主体,以科学基金研究为主要任务的高校知识创新体系;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中心,以开发研究机构、工程研究中心、中试示范基地、成果转化与推广中心、高科技产业为主体,以攻关计划、科技开发和产业化项目为主要任务的高校技术创新体系和咨询服务体系。同时,要加强科学理论研究和软科学研究,加强包括人才培养、重大项目组织策划和奖励激励机制在内的制度创新建设,为科学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和政策环境支持。

坚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化管理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层次、对象、内容、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颁布实施的“专利法”、“著作权法”、“技术合同法”等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科技部等部门颁布的科技成果管理的有关文件规定,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制化管理,加强《技术合同法》、 《专利法》、《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普及,使科技法规成为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行为准则,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程序化、法规化、制度化,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

西部大开发,科技要先行。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部开发重要生力军的西部高校,要充分发挥自己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西部大开发做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研究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