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普外一科 四川 广安 638000)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中,传统手术切除术与剥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中选出84例,分为对照组42例,进行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试验组42例,给予肝血管瘤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71.8±17.4)min、(360.3±58.2)ml、(9.0±3.5)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3.5±18.5)min、(622.8±65.6)ml、(12.1±4.2)d;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为7.1%,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2.9%,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血管瘤进行剥离术治疗比传统手术切除治疗创伤更小,且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
【关键词】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剥离术;临床疗效;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170-02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良性肿瘤,其病程发展缓慢,瘤体小时症状不明显或无任何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或其他腹腔脏器探查时发现,肿瘤大小超过5cm时,少部分患者可出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痛腹胀、消化道反应等[1]。因此,当肝血管瘤生长较大或肝血管瘤破裂出血的风险性较高时,就需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而对于肝血管瘤的手术治疗,主要见于传统手术切除和剥离术,针对哪一种技术临床疗效更佳,我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实验,详细结果如下。
1.一般资料
1.1 实验对象
经多普勒彩超、血管造影及核素显像、肝肾功能等检查,参照《肝胆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肝血管瘤的诊断标准,在本院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就诊的病人中,选择84例肝血管瘤患者。其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5.4±7.6)岁,瘤体体积5.3cm×6.2cm×7.0cm,将之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对象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分组对比。
1.2 方法
两组均行超声、血管造影、血常规等术前检查和禁食禁饮等术前准备。
(1)对照组:采取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取卧位,在麻药指征出现后,右侧肋缘下方作一斜切口,从切口进入,对肝脏游离,行规则性或非规则性肝血管瘤切除术。
(2)研究组:进行肝血管瘤剥离术治疗。嘱患者采取卧位,行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瞳孔散大等麻醉指征出现后,于右侧肋缘下方斜方向作一切口;在左半肝经剑突向着左侧肋下方延长切口,对肝韧带进行锐性分离,将肝脏静脉左侧、中间、右侧预置阻断带;在瘤体靠近下腔静脉的方向,对肝和十二指肠韧带进行游离,预置阻断带;预置阻断带后,结合术前检查结果对左右肝管、门静脉左右两侧、肝动脉左右两侧进行实际诊断鉴别;使用直角弯钳从第一肝门,经过肝实质向后方穿出,预置阻断带;依次对左右肝血管瘤进行从浅到深的剥离治疗,若遇肿瘤血管组织丰富时,先使用钳夹切断血管后进行结扎,在避免瘤体出血的情况下,再进行肿瘤剥离。
1.3 评价指标
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肝血管瘤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用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1)临床疗效:治愈:术后一周伤口完全愈合,术后一月复查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瘤体完全清除,可正常饮食,无腹痛、腹胀等症状;显效:术后一周伤口基本愈合,术后一月复查,肝功能较正常水平低但不影响正常生活,上腹不适等症状明显好转;有效:肝功能有所好转,血栓减少,纳差、腹胀等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上述症状均改善不明显或血栓有所增大。(2)并发症:肝血管瘤破裂、血小板减少症、肝脏肿大、切口粘连、膈下感染及出血、胆漏、胸腔积液。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x-±s)做为计量资料表示,t用作检验,(%)做为计数资料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由表1数据可知,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
研究组出现了2例肝脏肿大、1例切口粘连,并发症率为7.1%;对照组出现了2例肝脏肿大、2例切口粘连、1例膈下感染及出血、2例胸腔积液,并发症率为16.7%,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清除瘤体及病变组织,是肝血管瘤常见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有效控制血流和保留正常的肝组织,目前的肝血管瘤手术方式主要为肝血管瘤手术切除术、肝血管瘤剥离术、肝血管瘤射频消融术等,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肝血管瘤手术切除术、肝血管瘤剥离术[2]。传统手术切除肝血管瘤,虽预后疗效与剥离术无明显差异,但因术中肝叶或者肝段切除过多,且易刺破血管瘤,引起术中出血量较多和术后感染率较大、住院时间长,而不易被患者接受。而肝血管瘤手术治疗的关键就在于尽可能降低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及肝功能损伤,因此,做为能够有效控制出血、有效保留健侧肝脏血液供应的肝血管瘤剥离术,不仅能在术中选择性的进行半肝血流阻断,也可及时避免血管灌注引起的再次损伤[3]。此外,本研究发现,进行肝血管瘤剥离术的研究组,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情况下,其肝脏肿大、切口粘连、胸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肝血管瘤剥离术是在正常肝组织与肝血管瘤及病变组织之间的间隙进行分离,将血管瘤进行彻底清除的术式,其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并且降低了对肝功能的损害,适合进一步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柏斗胜,蒋国庆,陈平,等.改良的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 30(11):858-861.
[2]王峰杰,陈焕伟.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23例[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6, 16(7):586-589.
[3]闫勇,戴睿武,钟祖凌,等.肝血管瘤传统手术切除和剥离术疗效比较[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 28(2):179-180.
论文作者:李依川,彭彬 辛大平,贾守洪,黄纪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肝血管瘤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疗效论文; 切口论文; 术后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