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高血压;突发性耳聋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LG
突发性耳聋指的是突然出现且原因不明的听力损伤情况,且在2d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该疾病临床治疗难度较高,尤其是对于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提出更大挑战,高血压是致聋因素之一,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耳聋治疗效果,因听力下降导致患者与外界沟通差,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不良情绪对血压稳定又会造成一定影响[1]。本文为分析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护理方法
1.1临床资料
对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科室治疗的51例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观察组(26例),观察组男患15例,女患11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48岁,平均年龄(60.2±1.5)岁,高血压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0±0.5)年;对照组男患13例,女患12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47岁,平均年龄(60.4±1.3)岁,高血压病程2-12年,平均病程(6.5±0.4)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1)护理人员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引导患者进行自我疏导,对于性格内向,易焦虑、抑郁、自闭的患者,需加大巡视力度,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内心孤独,同时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为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提升患者康复信心,部分患者因担心治疗费用而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将治疗进程告知患者,告知患者主治医师会根据病情给药,减轻患者焦虑指数,对于听力严重下降的患者,可通过书写的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沟通过程需保持耐心,面带微笑[2];(2)健康宣教,将高血压合并突发性耳聋发病诱因、临床治疗等告知患者及家属,同时告知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影响,尤其是吸烟不仅会引发血压升高,还可能影响听力恢复,督促患者戒烟;(3)日常护理,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提高身体抵抗力,保证低盐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食物,严禁暴饮暴食,同时指导患者用药,并观察用药后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用药。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治愈:听阈恢复正常或者达到健耳水平,显效:平均听力提高>30dB,有效: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平均听力改善<15dB[3];(2)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指数,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4]。
1.4 数据统计分析
对两组数据行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4.0,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指数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行χ²检验,以P值小于0.05为检验标准。
2实验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率为96.15%,对照组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率为72.0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效果 观察组 26 30.77%(8) 38.46%(10) 26.925(7) 3.85%(1) 96.15%(25) 对照组 25 24.00%(6) 24.00%(6) 24.00%(6) 28.00%(7) 72.00%(18) χ²值 5.62 P值 <0.05 2.2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指数对比
护理前,两组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抑郁、焦虑指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抑郁、焦虑指数较对照组轻,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指数对比
组别 n 抑郁指数 焦虑指数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26 43.84±6.34 15.33±3.05 42.72±6.45 14.27±3.16 对照组 25 43.92±6.23 19.77±3.51 42.79±6.41 18.88±3.60 t值 0.05 4.83 0.04 4.87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由于过度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精神压力较大,因此大部分突发性耳聋患者伴随不良情绪,焦虑、过度担心会导致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导致内耳血管收缩,内耳缺血,听力下降更加严重,因此,需对高血压合并突发性耳聋患者实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以促进听力恢复,提升临床治疗效果[5]。将患者安置在光线良好的病房,通过给予安慰、鼓励、疏导等方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健康教育分为认知教育和行为教育两个方面,认知教育主要是向患者讲解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行为教育主要是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6]。本文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治疗效率为72.00%,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指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焦虑指数较对照组轻,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表明,对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崔小玲,李丽.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1):173-173.
[2]谭爱梅.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伴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1):115-116.
[3]王建,范静平.老年性耳聋与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1):12-14.
[4]魏英粉.甲泼尼龙耳后注射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3):216+219.
[5]连彩蓉.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77-77.
[6]陈小玉.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59-60.
论文作者:朱云琳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患者论文; 突发性论文; 高血压论文; 焦虑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心理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