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天津市蓟州区下窝头镇为例,探索宅基地改革背景下的镇域村庄规划的长期控制,近期整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介绍了下窝头镇的基本情况和宅基地改革背景,并以镇域统筹的视角梳理各村庄现状情况及目前村庄发展面临的人口流失、可建设用地短缺、产业缺乏亮点、镇村结构失衡等主要问题。其次,从镇域空间管控、镇域产业布局、镇村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布点、一村一图一表五个方面探索缺乏大产业、大事件刺激的经济欠发达的一般村镇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后,总结镇域村庄规划是多规合一的规划、是远期控制的规划、是总体协调的规划。
关键词:镇域村庄规划;宅基地改革;可持续发展
1.引言
2015年,全国城镇人口7.71亿,城镇化率达到56.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村庄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村镇规划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大力推进县域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更标志着村镇规划从过去的单个村庄“单打独斗”向整片区域“协同作战”进行转变。
在此背景下,笔者开展了对宅基地改革试点天津市蓟州区下窝头镇的镇域村庄规划实践与探索,以期探寻可持续镇域村庄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2.下窝头镇现状情况
2.1区位
下窝头镇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南部,是蓟州区南部平原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一般镇,下辖29个行政村,镇区包括侯景刘和鲁各庄村,总人口29259人,总面积4830.6公顷。
2.2下窝头镇各村基本情况
2.2.1人口情况
从总量上来看,2011-2016年间,下窝头镇人口总量由29677人减少至29259人,近5年人口变化约在400人左右,呈缓慢下降趋势。下窝头镇现状总户数为8804户,户均人口为3.3人。农业人口数为27021,占92%。
2.2.2用地情况
镇域现状总用地面积4830.6公顷,建设用地917.3公顷,占18.99 %,非建设用地3913.3公顷,占81.01%。其中,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728.8公顷。现状耕地面积3359.2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148.1平方米。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下窝头镇大部分的农用地为基本农田。
2.2.3经济情况
总的来看,下窝头镇经济水平位于蓟州区中游。其中:第一产业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是蓟州区南部平原的粮食大镇,粮食作物产量占下窝头镇总作物产量的94%;第二产业以散落分布在各村的制衣、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缺少较成规模的、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镇域内第三产业较少,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极为薄弱,技术服务、产品检测等农业相关服务业基本缺失。
2.3下窝头镇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3.1镇区吸引力不足,人口缓慢流失。
下窝头镇镇区仅有1700余人,居民住宅与基层村无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尚不完备,未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无法起到吸聚人口的作用,且镇区位于镇域最北端,镇域南侧道路等级低、路况差,使得镇区与南部各村联系不紧密。由于下窝头镇距蓟州区中心城区较远,人口向宝坻区逐渐转移,从2011-2016年,人口下降400人左右。
2.3.2土地限制因素凸显,扩张式发展难以为继。
下窝头镇为传统农业镇,大面积的农用地为基本农田,综合生态红线、生态黄线、上位规划高压走廊等多重因素影响,在现有镇区及村庄居民点之外鲜有能开发利用的建设用地,其中许多村庄更是被基本农田包围,完全没有扩展空间。
2.3.3传统农业收益不佳,产业缺乏亮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下窝头镇现状产业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二三产较为薄弱,缺乏提供就业和增加村民收入的新亮点,结合现有土地限制因素,搞大面积开发的产业也不切实际。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整体提升一二三产将成为下一阶段下窝头镇发展的重点。
2.3.4镇村结构严重不平衡,基础设施布局困难。
下窝头镇各村人口及用地规模差异巨大,两个规模较大的村庄都在镇西北侧,按照传统“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结构划分困难。70%以上村庄人口不足千人,且这些村庄多沿河分散布局,一方面,难以形成有效组团;另一方面,若均匀配置基础设施,容易造成极大浪费。
3.可持续发展的镇域村庄规划
3.1镇域空间管控
下窝头镇的空间管控因素主要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红线与生态黄线、高压走廊,其他影响因素包括与下窝头镇西侧接壤的青甸洼蓄滞洪区、没有纳入生态红线保护范围的其他河流。通过各限制要素的叠加,可以看出能提供给镇村的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不宜也无法继续采用扩张式的发展。
3.2镇域产业布局
根据下窝头镇现状产业情况,第一产业依托粮食生产基础延伸农业产业链,高效规模化生产;第二产业依托现有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利用粮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引入环保产业,打造环保产业小镇;第三产业依托青甸洼,在保障基本农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结合宅基地腾退,利用村庄内腾退出的农房或整治或翻修,发展湿地观光旅游。
3.3镇村体系规划
考虑到各类空间限制因素对村庄未来发展的影响,6个缺乏发展空间且人口规模较小的村庄近期现状保留,远期可能被并入镇区,其余村庄均平级发展,形成“镇区-村庄”的垂直结构。其中,结合青甸洼旅游开发,在洼区周围选定两个基础条件较好,可利用土地较多的村庄作为特色村,鼓励村民腾退宅基地,或利用自家宅基地自发开展旅游建设。
3.4基础设施布点
在镇村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完善镇域路网,尽可能均等的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并在两个重点发展旅游的特色村设置为游客服务的商业设施。由于镇域可建设用地紧缺,将设施尽可能布置在自愿退出的宅基地上,尽量不扩大村台面积。
4.总结
4.1镇域村庄规划是多规合一的规划
在村镇层面,土地利用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管控作用,做任何规划必须首先跟土地利用规划对接,尤其是坚决不能触及基本农田的保护。通过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红线、上位基础设施规划等要素叠加整合,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就能算好整个镇域土地资源的大账,知道有多少资源可用,具体分布在镇域的哪些位置。有了这个前提,才好预测镇域空间布局的方向,在镇域层面协调各村的发展建设。
4.2镇域村庄规划是远期控制的规划
上一周期的镇村规划多采用迁村并点的方式整合村庄土地资源与人口,这一方式的确具有节约土地资源,方便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优点,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经济条件发达、土地资源极度紧缺的地区为了腾出发展空间有财力做到迁并村庄,也有就业岗位和基础设施上的支持。在下窝头镇这样的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迁村并点实施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从镇域角度来看,多数村庄在一段时间内会大体保持现有规模,人口缓慢缩减。长远来看,由于建设用地的限制和人口的迁移,部分村庄可能消亡。
4.3镇域村庄规划是总体协调的规划
镇域村庄规划是从总体层面协调各类空间要素的布局,明确各村庄职能特色,并不能直接指导各村进行建设。根据各乡镇具体情况,若经费有限,可采用一村一图一表的形式,用简明的表达方式在图表上提出每个村庄的具体管控要求;若经费充足并有其他需求,可委托设计单位针对某村编制更为详细的美丽乡村规划或其他类型规划,更为深入的指导村庄具体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林雄斌,杨家文,李贵才.村镇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困境与策略探析——以珠海市斗门镇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03):75-82.
[2]林志明,张瑞霞,汤品森,李松平.全域视角下的镇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探讨[J].规划师,2014(09): 94-99.
论文作者:高峰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窝头论文; 村庄论文; 人口论文; 宅基地论文; 产业论文; 基础设施论文; 村镇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