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_西部大开发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生态建设论文,民族地区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的生态破坏类型之多、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在西部民族地区表现得最典型、最强烈,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状况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困扰西部民族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有:(1)土地沙质荒漠化趋势日益严重。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民族地区的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仅新疆就有42万多平方公里沙漠,约占全国沙漠总面积的2/3,占新疆总面积的1/4,其中流动沙漠38万平方公里。(2)水土流失难以遏制。西部民族地区是中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其中南方的长江上游和珠江上游石灰岩山区及泥石流山区、占宁夏全区2/3的南部山区、甘肃的陇东黄土高原区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统计表明,贵州省总面积的73.0%、广西壮族自治区总面积的52.0%和云南、四川两省的一些地区均为石灰岩山。随着自然环境的衰退,水土流失的面积在不断扩大。广西60年代末水土流失面积为1800万亩,70年代水土流失面积达3100万亩,增长了72.2%,每年被冲刷肥沃表土达7000-8000万吨,有些地方流失面积已占土地面积的一半。(3)水资源和水生态破坏严重。西部民族地区普遍面临着湖泊干涸、河水断流或流量减小的问题。据统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湖泊面积比50年代缩小了4952平方公里。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由于上中游过量引水灌溉农田,使下游完全断流,实际干流由1300公里缩短为1000公里,尾闾湖罗布泊也于50年代干涸,台特玛湖所剩无几。不仅如此,连长江、黄河这样的大河也面临着水危机。黄河自1972年首次断流,到1996年的25年中,有18年出现断流,年份离现在越近,断流次数越多,断流出现的时间越早,断流持续的时间越长。水质不断下降也是西部民族地区水生态的一个大问题,一些地区的水质矿化、恶化、污染严重,甚至使人畜的饮水发生严重困难。(4)森林和草原生态破坏严重。全国森林覆盖率约为13%,而青海森林覆盖率只有0.35%,新疆为0.79%,宁夏为1.54%,甘肃为4.33%,西藏为5.84%。

无论从西部开发的角度,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角度,还是从各民族生存的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角度来说,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都刻不容缓。目前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针对生态保护的宏观政策已经系统化,主要有:(1)生态抢救性保护。如环保部门针对西部荒漠化等问题,对特殊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2)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从根本上遏制并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笔者以为,为确保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生态保护目标的实现,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第一,偿还旧帐,不欠新帐。西部的生态问题除了不可抗拒的纯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一些历史旧帐,回顾西部资源开发的历史,是旧的开发方式造成了生态恶化的恶果。要偿还这些旧帐,首先要有中央政府在初始阶段给予足量的资金投入,并逐步改革政府主导式的投入模式。西部各民族地区财政高度依赖中央政府,投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中央政府的投资将是一个关键。其次,要高度重视投资的有效性,由于生态建设涉及农、林、水等多个管理部门,有的甚至跨多个省区,资金管理上叠床架屋,不同部门之间在具体运作中往往存在门户之见,造成管理效能不高,使有限的资金投入难以发挥最大效益。所以,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变得十分重要,这也是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条件。再次,要依法保障现有相关政策的实施,真正实现投资多元化和生态建设的产业化。国务院出台了一些相当优惠的承包开发“小四荒”政策,一些地区也有人开始投资于生态建设,但是由于相关的管理手段和法律规范的缺失,要么是承包人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要么是承包人开的不是真正的“荒”,而是林地或草地,严重阻碍了生态建设投资多元化和产业化的步伐。因此,要加大现有相关法律和政策的执行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适于投资多元化发展的投资管理政策和法制环境。

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全面展开,为实现不欠新帐的目标,要在转变资源开发方式、加强管理等方面作好文章。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资源开发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促使以掠夺式开发为特点的传统开发方式向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方式转变。其次,要加强管理,加大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鼓励开发方式的转变。针对当前在西部开发中已经出现了东部地区将一些小型的污染严重的加工项目转移到西部民族地区的现象,要采取积极措施,杜绝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要向那些符合生态建设方向和目标的项目开发者提供优惠的政策。

第二,加强西部各民族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对西部各民族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和道德的教育应深入到基层,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生态环境意识,提高其知识水平,还会由于其相关知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而强化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强化其对自然资源开发者开发行为的社会监督,提高他们保护和建设当地生态的自觉性,从而提高相关政策、法律执行过程中群众的支持力度。

第三,加大技术力量对西部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

标签:;  ;  ;  ;  ;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_西部大开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