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于加强论文,舆论监督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1月份召开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继续宣传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优秀党员干部,同时也要加强舆论监督。对一些搞歪风邪气的典型,给他们曝曝光,有的还要绳之以法。”近三年来,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要把批评和表扬结合起来,加强舆论监督,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了给实现“九五”计划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新闻媒介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要积极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
所谓舆论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政府、社团和社会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和建议,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的社会监督活动。它是当代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制约机制,具有保障社会良性运转的作用。
舆论监督,属于民主范畴。在我们国家,舆论监督同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共同组成社会主义监督体系。这个监督体系中的每种监督,都有其自身的功能,又有它的局限性,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整体合力,发挥更大的作用。舆论监督主要特点是:第一、及时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闻媒介可以将几分钟前发生的事情,迅速传播出去,形成社会效益。第二、公开性。不论报纸、刊物,还是广播、电视,都是大众传播工具,它所报道的一切,都是公开曝光,直接同广大观众、听众和读者见面,没有行政限制,整个社会都能知道。第三,广泛性。社会各个团体和各个层次人物,都能够参与其活动;监督的客体是相当广泛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党和国家的政务活动与社会公共利益事务,社会思想和道德风尚等,都在监督视野之内;而且,受益者不仅是被监督者,而且是社会各个阶层。第四、特效性。“不怕上告,就怕上报。”这是舆论监督的特殊效果,是舆论监督特点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问题一旦经新闻媒介公开曝光,公布于众,就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和精神压力,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重视,就有可能很快得到解决。
舆论监督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社会效应,是其它任何监督所不能替代的。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舆论监督的开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和责任心,调动广大群众议政参政的积极性,把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管理好。
舆论监督是政治上的防腐剂。1945年,黄炎培先生问毛泽东,历史上许多政权在初期很兴盛,但不久就因腐败而灭亡,形成一种周期率,“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焉”,中共如何摆脱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同志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个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我们国家,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有各种途径和手段,其中主要是批评、建议、申诉、检举和控告。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经常对政府和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使之“不敢松懈”,清除政治灰尘,“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前进。”(《毛泽东选集》,1481页,《论人民民主专政》)。
舆论监督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在我们国家,不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还是伦理道德方面,都存在这样或那样大家关心的问题,而且常常有不同意见。解决这些矛盾,调整社会关系,需要运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法律、法规、纪律和思想道德多种手段,舆论监督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舆论监督本身,虽然不能解决现实存在的矛盾,但它能分清是非,伸张正义,形成社会舆论,推动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理顺人们情绪,平衡社会心理,化解社会矛盾。舆论监督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往往是其它手段难以替代的。
舆论监督是道德的审判台。现实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往往不涉及法律、法规和纪律问题,或者是运用法律和纪律手段调节难以得到完全解决的一些问题,如思想品质、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关系等,通过舆论监督途径则可以得到解决。舆论监督,可以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揭露假恶丑、坚持真善美,发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新风。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舆论监督,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意见和要求,既能密切同广大群众的联系,又能增强新闻媒介的思想性、指导性和战斗性,更好地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舆论监督要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
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1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
从总体上来说,应当以舆论导向为主,以舆论监督为辅,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任务。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媒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这个精神,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但是,在贯彻这一精神过程中,不能绝对化,把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正面报道与批评报导,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是辩证的统一,不能把它割裂开来。舆论导向,包含着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方面,舆论监督也产生导向作用,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是相辅相成的。我国新闻媒介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新闻媒介的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我国新闻媒介既要充当党的耳目喉舌,也要充当人民的耳目喉舌,既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意见和要求。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责任在肩,不能等闲视之。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舆论监督也不例外。舆论监督是一柄双刃剑,掌握不好,容易走偏方向,发生消极作用。因此,一定要明确舆论监督的目的,端正舆论监督的指导思想。舆论监督,不是为了赶时髦,不是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也不是为给某些人和部门难堪,更不是为了泄私愤。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党和政府改进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团结,维护社会安定。因此,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一定要服从于和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这就是,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是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绝不能有损于和背离这个大方向。
加强舆论监督,一定要把握好舆论监督的“度”,正确处理“主”与“副”的关系。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为国家强盛、人民幸福日夜殚精竭虑地工作,现实生活中这些主导方面,应当而且必须成为新闻宣传的主旋律。
加强舆论监督,要把握监督重点。当前,我国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跨世纪的宏伟纲领已经绘就,“九五”计划已经开始执行,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这一宏伟纲领而努力奋斗。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重点,要围绕如下问题开展:
第一、揭露和批评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这里所说的腐败概念,是以中纪委所界定的为标准,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腐败分子,这是极少数,是揭露后要通过惩处办法来解决的问题;一是消极腐败现象,即各种不正之风,包括行业不正之风,这是要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认识来解决的问题。腐败的实质和核心,是以权谋私,它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对政权和经济基础危害极大。在这个有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上,各种新闻媒介都应当把它作为舆论监督的首要问题,配合反腐败斗争,予以彻底的揭露和尖锐的批评。
第二、批评旧观念、旧方法、旧作风。在贯彻执行“九五”计划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批评政府与部门妨碍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陈旧观念、习惯势力、旧方法和旧作风,以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虚报浮夸搞花架子等不良风气,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疏通渠道。
第三、揭露和批评经济活动中的无序现象、不规则的竞争行为和违法行为。特别是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恶劣行径,以及怂恿、支持这些行为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揭露和谴责社会生活中各种不道德、不科学行为。特别是那些不讲公共道德,有害的社会风气,损人利己,以及封建迷信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舆论监督的重点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党和政府不同时期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因势利导地开展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内部用民主的方法,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因此,舆论监督要讲究方式,注意社会效果。
要以对党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开展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这项使命主要由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来履行,责任重大。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以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肃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组织工作,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来从事这项工作。
第一、题目要选好。批评什么,反对什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定,要以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取舍。也就是说,要根据每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题目。其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增强团结,维护稳定,增强人们的信心。所选的问题在法律、政策、纪律和思想道德等方面要是有章可循的,不能选择那些当前还没有条件解决、尚在探索或有争议的问题来开展舆论监督。
第二、典型要抓准。这是个以谁为突破口、从那里切入最恰当的问题。从实践来看,应当从中选择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鲜明性特点,能够充分体现选题思想和宣传意图的典型,予以公开报道,不选取意义不大、偶然性强的内容,不追求无聊的感官刺激;要注意把握好报道时机,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做到揭露、批评个别典型事例,推动解决一批类似问题。
第三、事实要准确。舆论监督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要用事实说话,要恰如其份。事实准确是舆论监督的生命线。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要认真核实所了解到的情况,切忌道听途说、偏听偏信、主观臆测、以偏概全;点名批评要慎重,要掌握分寸,留有余地,不要绝对化。
第四、态度要端正。舆论监督的使命在于通过对工作中问题和某些落后现象的揭露、批评,挖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不是做一锤定音的“法官”。要摆正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位置,沟通与被批评者及其主管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促进他们把舆论监督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际行动,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五、结论要明确。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舆论监督,要进行跟踪报道,不仅提出问题,揭露问题,还要及时报道被监督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有不同意见和阻力,也要进行客观报道,以推动问题的解决,善始善终。
舆论监督,实质是社会性的群众监督。因此,加强舆论监督,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党、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来完成这项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