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应结伴而行、相融而生。听到不少班主任感慨:现在的学生管理太难了,只听得表扬,受不得批评,对班主任的批评置若罔闻甚至抵触。我认为,原因不在学生,而在于班主任。班主任只有将批评运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的艺术性,才能真正让批评生效,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
一、批评应针对学生行为而非学生本身
学生的行为是作为主体的学生作用于客观环境的具体表现。由于行为不同,表现在行为的结果上也就会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时,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纠正偏离班集体目标的行为。所以班主任批评学生时,首先应该耐心帮学生分析其行为的错误之处,分析对社会、对学校、对班级造成的危害和不良影响,充分提高学生认识问题的水平,而不应该对学生大呼小叫,进行人身攻击或人格污辱,更不能翻老底、揭伤疤。否则,只会让学生感到班主任针对的是他这个人,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更增加了班级工作的难度。因此,只有就事论事,逐渐引导,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其改正错误的态度和决心才有可能是坚决的。
二、批评时应说理
有的班主任脾气暴躁,一看到学生违纪或听到其他同学告状便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训斥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强烈不满,对班主任的批评也不以为然。我认为,班主任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在决定是否应该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按捺住心中的不快,耐心地核实情况,冷静地分析原因,然后再来决定怎样处理、是否批评、如何批评。
在批评学生的时候,班主任一定不能一味地指责训斥,而应该坚持向学生讲道理,寓说理于批评之中,让学生意识到“可能或已经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学生从班主任的道理中悟出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发现,批评与讲道理完善地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比单纯的批评效果要好得多。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批评,有时即使轻微的批评就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批评方式要有针对性
批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行为过程,即:学生的不良行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批评——学生的新行为。它表明批评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表现学生从不良行为向新行为转变的中介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班主任要达到学生产生新行为的目的,就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不同,批评方式也不同。例如,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班主任可采取尖锐严厉的批评,使学生受到震动,重视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缺点。但这种方法却不宜用在性格抑郁的学生身上,那样会使学生感到恐惧,丧失信心,从而萎靡不振。
批评学生不仅要考虑学生特点,还要考虑学生所犯错误的情况。对于所犯错误严重而影响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宜在班上公开批评,进行处理,但在进行公开处理时一定要事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免突然宣布处理决定,使学生一时接受不了而做出不可预料的行为;而对于影响较小或错误严重但涉及个人隐私的违纪学生,则不宜公开批评,以免伤其自尊心;对于面上问题或责任不清时,班主任可采取委婉、含蓄、暗示的方式,让学生引以为戒,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实践证明,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班主任的批评方式才有针对性,才能使批评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批评要公正合理、一视同仁
班主任具有一颗公正之心,是同学们信赖的前提。这心也是一杆秤,班级能否平衡,全靠它。这不但要求班主任平时的公正合理、一视同仁,而且在班主任对学生批评时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班主任在批评违纪学生时不能一视同仁,同样的错误,对学习成绩较高、平时表现较好或者班级干部具有明显的偏袒心理,批评时轻描淡写,蜻蜓点水般;而对那些基础差或成绩低的同学,则百般指责,或人为夸大其错误性质,极尽批评之能事,甚至讽刺、挖苦,以解心头之恨。我认为,这种做法只会造成被偏袒者对错误没有足够的认识,可能重犯;被斥责者心存怀恨,故意再犯。班主任的批评最终非但没有达到使学生改正错误的目的,相反带来了严重的与其相反的后果。因此,班主任只有在批评时公正对待每一位同学,合情合理地进行批评,才会使学生心服口服,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
五、爱学生是批评生效的保证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影响着批评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在平时热爱学生,使师生关系融洽,在师生间便架起了一座信任、友谊的桥梁,学生就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一旦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的批评就容易从这座桥梁输送到学生心坎上,被学生乐意接受,从而使批评产生较好的效果。平时教师热爱学生,师生感情融洽,学生认为教师批评就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批评在学生看来就是整人。班主任若要让学生诚心接受批评,取得良好的批评效果,就必须做到任何时候都热爱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加强情感沟通。
在批评学生时,热爱学生的重要表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班主任要明白自己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绝对不能采取讽刺挖苦、辱骂训斥、体罚学生等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在批评时,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那颗追求进步的自尊心。这样,就不会使学生在遭到老师批评之后便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学生能够理解班主任的一片苦心,正确看待班主任的批评,从而产生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强烈愿望。
只有如此,班主任的批评才会像春风细雨般滋润学生心田,产生良好的效果,在班级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论文作者:衣淑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学生论文; 批评论文; 班主任论文; 错误论文; 目的论文; 效果论文; 班级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