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高校外语教学
胡 蝶 陈 曦
【摘要】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高校的外语教育不仅担负着语言教学的责任,也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从而引导学生在外语习得的基础上培养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高校外语学习者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将中国文化以新的方法、新的形式、新的手段传播至全世界。
【关键词】 文化自信 高校 外语教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亦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更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外语习得是一个跨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语教学者如何进行跨文化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文化教学与文化自信:国内外学者的重要阐释
在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各民族间的往来交流逐渐成为常态,其交流的一个重要基础便是语言。外语学习不仅要学会各种语言技能,也应该学习异域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反映着文化。因而,外语教育不仅担负着语言教学的责任,也承载着人文教育的重任。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提出文化教学的概念。在对比分析了英语、德语、日语、梵语、希伯来语等全球不同国家的语言之后,他指明,真正地掌握一门语言不仅要明晰语言使用的场合与情境,更重要的是对目标语言创建的文化背景有深入了解。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在其专著《跨文化语言学》中强调了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对比不同文化,了解其异同,实施文化教育。除了一大批国外学者强调了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之外,我国也有许多教育家、学者对文化教学进行了深刻阐释。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胡文仲在面对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这一议题时曾表明,文化素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学习那门语言,更要学习该语言所属国家的各个方面,诸如历史、社会、文学等。还有学者提出,外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它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在外语学习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关系着文化安全、民族精神与国家前途命运。高校是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文化全球化语境下,高校要引导学生在外语习得的基础上培养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外语教学存在课程设置局限、教师文化素养不足、学生自觉性较弱等问题
当前,文化教学研究日新月异,与文化教学相关的理论、方法、模式等研究都有较大发展。结合我国文化自信的角度加以考察,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目标不明与内容局限。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的主流趋势仍是将外语视为工具性语言,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教育部2017年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在开篇就提出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一些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忽视了外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即英语作为一门课程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精神发展所起的作用。大学英语教材中主要涉及的还是英美等国家的历史文化,而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依然存在。
第一,将语言小课堂与文化大课堂互动结合,对高校外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高校要将外语教学的人文性落到实处,具体规定大学英语课程文化教学的目标。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上,逐渐明确英语教学目标,以培养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文化背景、怀抱中国文化认同感的外语人才为重要目标。教学内容上应该涵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母语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本土文化意识。同时在考核测试方面也应该注重对本土文化和文明等方面的要求。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自2013年起就已经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内容进行改革,将翻译题型调整为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内容的段落汉译英,以此提高高校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视,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语言技能是全球对话交流的工具性手段,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与鉴赏才是最终目的。因而,我国当今的外语教育不应该全盘否定西方文化,而是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立足本民族传统,并在本民族传统与外来文化互动的过程中增强外语学习者的本土文化素养。
部分高校外语教师对文化自信的认知存在偏差、文化素养不足。目前,文化自信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外语教师所重视,但由于文化素养不足等原因,一些高校外语文化教学成效不大。教学实践中,外语教师往往能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侃侃而谈,但却不能讲清本土文化。有些教师外语水平甚至比母语水平还高,课堂实践中也只注重其他国家文化的传播。甚至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些都是缺乏文化自觉、对文化自信认识不足的表现。文化自信应该建立在对本土文化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不自卑也不自大。有的高校外语教师在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储备方面无可挑剔,但文化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
第二,切实增强高校外语教师队伍的文化综合素养及教学输出能力。高校外语教师是外语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对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外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语言教学,更应该与时俱进关注社会与文化发展,将外语教学与世界文化大环境进行联系与互动,并坚守本国文化立场,加强本土文化素养。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能正确引导高校的外语学习者认识、了解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主要特色与发展趋势等,激发其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对不同文化与文明的自我思考和判断。在提升自我文化素养时,高校外语教师要学会多方面、多渠道学习,利用线上线下各种资源参加文化知识培训,增加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交流的机会,通过多元化方式充实目的语与母语文化综合能力。在进行教学实践时,高校外语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文化教学模式和手段,结合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提高文化教学效率。高校外语教师应该做文化教学的先锋,在超语言意识的基础上,具备跨学科视野,采用多元文化教学方式,在外语课堂上引导、激发外语学习者的文化主体性。
从三方面入手,加强高校外语教育过程中的文化自信建设
哥伦比亚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Colombia),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为南美洲国家联盟成员国。INVIMA为西班牙语Instituto Nacional de Vigilancia de Medicamentos y Alimentos的首字母缩写,英语译为National Food and Drug Surveillance Institute,是该国的食品和药品管理机构。
高校外语学习者缺乏践行文化自信的自觉性。当前,高校外语学习者从小接触互联网上各种文化的激荡与碰撞,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有的外语学习者不自觉地模仿、推崇、宣传目的语文化,而认为母语文化是过时、落后的糟粕。外语学习者一旦对母语文化丧失了学习积极性,就会缺乏文化践行的自觉性。一些学生没有领略母语文化的优秀精髓和内涵,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无法顺利表达本土文化。
本研究分析了大豆ms1轮回群体核心种质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但对ms1轮回群体核心种质的抗性、品质等性状,因籽粒量较少,尚未进行分析鉴定,要完全了解ms1轮回群体核心种质的内在性状,需要对单株后代进行繁殖,并作进一步鉴定与测试,这些工作有待今后进行。
第三,要加强外语学习者的文化传承、创造与使命意识。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主体,高校外语学习者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承意识,谨记新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多思考如何将中国文化以新的方法、新的形式、新的手段,准确而有效地传播出去,增加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范围与力度。外语学习者应该以语言为工具,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给全世界。在传播过程中结合现实文化需求,对外来文化进行创新和重塑,搭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友好往来的桥梁。当代大学生要具备责任心与使命感,自觉、主动、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测试过程分为3个阶段:1) 测试热管热回收器的效率;2) 测试双冷源新风机组制冷效率和除湿效率;3) 验证空调系统运行效果。
【参考文献】
①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
②张汝伦:《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哲学研究》,2001年第2期。
【中图分类号】 G120
【文献标识码】 A
责编/赵橙涔 美编/王梦雅
(作者分别为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讲师)
标签:文化自信论文; 高校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论文;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