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4504221986****5016)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数量不断增多,其整体质量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顺利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要对安全生产监督项目予以关注,维护管理工作实效性的同时,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整体水平。本文对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优化措施,旨在为管理部门提供监管建议。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现场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自21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期,据境外媒体报道,仅2010-2015年期间我国投入到基建项目中使用的混凝土总量就超过了美国20世纪一百年的总和,而市政公用工程作为基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而言,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施工安全与项目的可靠性,因此,做好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对保障城市基建质量,优化市政公用工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市政公用工程发展情况
市政公用工程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包括交通、给排水、燃气、电力、环卫等一系列工程系统。市政公用工程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城际社会运转的润滑剂,如果市政公用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则城市的基本职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诸如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燃气系统等可谓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是建设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保证。截至2017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57.9%,每年用于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的资金达到10万亿人民币,占到财政支出的18%以上,随着大量资金投入到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当中,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市政公用工程的建设质量,这不仅关系到纳税人的利益,也是城市发展的基本需求。而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是保障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前提。
2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市政工程管理制度和理念落后
市政工程的管理制度是整个工程的方向标,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工程管理制度有市政工作人员制定,在新市场经济环境中,行业竞争压力大,很多工程建设公司都认识要为为公司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性,采取严格的筛选用人制度,选取专业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但仍有一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管理,认为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重要性不足,使得工程管理滞后,进而导致工程效率低下,影响工程质量。
2.2市政工程企业监督体制制定不完善
监督体制是市政工程现场管理的组成内容之一,监管体制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政府监管、施工单位监管、业主监管和工程师监管。现代市政工程建设的技术含量很高,由于工程需要,高科技的使用占工程的很多部分,不仅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对监管体制的制定要求也较高,尽管由于近年来工程建设的增多使得监理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工作效率良莠不齐,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监理企业都不具备监管资格,其指定的不合理监管方案严重影响市政工程施工质量,部分机构虽然具有管理资格,制定的监理方案也过于表面形式化,不能分发挥其职能。业主管理往往只在工程结束之后,不能及时的关注和提出意见,导致工程后期矛盾增多。以上诸多原因都导致了我国市政工程企业管理监督体制的落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还包括不重视《实施性施组》的编制,该文件是指导工程项目具体实施计划的指导文件,需要根据国家现行施工技术规范对工程规模、内容及施工环境,结合企业的自身条件对工程进行全面规范,但仍有些企业不重视《实施性施组》的编制,施工现场凭借经验行事,随意性很高,常出现施工现场材料堆积混乱、机械设备杂乱无章使得道路被阻碍等情况发生,这类情况往往是由于企业在进行投标时,过于注重标价,标价在评标中占有的百分比很大,使得各企业其他配套技术的评分综合差距不大,导致建筑市场对《实施性施组》的编制不够重视,即使编制也只是浅谈辄止。
2.3施工现场安全问题诸多和质量保证力度不够
施工中的人员安全问题是施工工程中最主要考虑的问题,施工安全对工程的进度有很大影响,其设备不安全还会影响施工的工程质量。制定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制度,营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既是对工人的安全负责,也是对工程按期完成的基础,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效率和工程综合服务质量有保障作用。
2.4文明施工不被重视
市政工程不仅仅都是大型工程项目,除此之外,很多施工场地都比较狭窄,面积较小,施工环境对施工的影响也较大,如施工场地周围的道路通行,周围的店铺营业等,使得材料堆放、工作车辆通行、人员的工作环境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重视其管理,就会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不仅阻碍工程进程和质量,还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这种不重视文明施工的现象不加以处理就会成为阻碍市政建设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绊脚石,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3提升市政公共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实现路径
3.1建立健全完善的现场管理制度
想要根本上提升市政公用工程现场管理效率,需要通过明细的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对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过程加以规范。首先是构建施工现场管理问责制度。施工单位应当在市政公用工程现场设立管理责任岗位,由专业人员负责监督施工现场安全与施工质量,每个项目都要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上,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时因权责不明导致相关责任人互相推诿的情况。其次是与绩效奖励制度相匹配的奖惩制度。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客观上员工技术水平的差异和主观上对施工工艺的不合规操作以及对施工缺乏积极性的行为都会影响到施工质量,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对建筑使用构成隐患。因此,施工部门应当做好严格的员工作业评价系统,对员工的作业效率和施工质量及操作规范进行评分,并将分数与绩效奖金挂钩,进一步通过薪酬制度规范员工行为。最后,构建合理的工序交接制度。市政公用工程的工序复杂,连贯性强,许多岗位需要工人早晚班轮流置换来交接工作,而工序的交接需要建立在专业的工序管理制度上,要引导工人在每次结束工作前打卡记录项目完成度,为后续操作打好基础,同时及时纠正工序错误,使工序流程精细化、集约化。
3.2做好施工环境考察和设备控制
市政公用工程项目施工前要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勘查与管理,包括施工地区的地质环境、水文环境、交通环境以及未来施工区域的市政发展规划等,只有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建设因素,才能做到未雨绸缪,在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不可控因素做好预案准备,避免因施工方案的临时调整对施工安全造成影响,提升施工成本,损害企业效益。在施工现场对设备的控制要配合安全监管来进行,包括施工人员安全护具的佩戴,施工设施和警示条幅的应用等,对施工设备的施工要进行登记,避免因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设备损坏影响施工进度。最后,要加强施工管理团队的建设,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同时要对施工工艺和技术有一定的理论积累,才能在施工过程中对错误加以纠正,并对施工作业进行正确指导。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应积极实施更加系统的现场监督和控制机制,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顺应基本建设进度,实现管理和发展的双赢,促进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现代市政工程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鹏鹏.市政公用工程排水管施工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7(3):200.
[2]郑重,康莉莉.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47):136-137.
[3]杨长勤.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6):106-107.
论文作者:欧文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8
标签:市政公用工程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工程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管理制度论文; 环境论文; 工序论文; 《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4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