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 广元 628001)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特征以及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精神科患者作为样本研究资料,共有72例。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分析使用特征和临床护理措施分析。结果:72例患者中共有70例(97.22%)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包括躁狂症患者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抑郁症患者12例、精神障碍患者13例。共有21例(30.00%)患者夜晚保护性约束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5.71%。结论: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使用率,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保护性约束;精神科;使用特征;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131-01
此次样本研究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进行治疗的72例精神科患者,总结并分析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特征以及临床护理措施。现进行具体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参与此次样本分析对象都是收录于来我医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72例患者,收入时间范围控制在2016年12月-2018年1月,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2例,最高年龄74岁,最低年龄36岁,中位年龄(59.7±5.9)岁。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72例精神科患者中包括精神障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躁狂症等。所有患者的检验资料都满足此项样本研究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对72例精神科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具体方法如下:对患者的手腕、脚踝以及肩膝等部位进行约束,可以使用约束带以及保护衣等,约束带共有两种款式,即护垫式以及锁式,利用病床或者椅子对患者进行固定,并对患者的活动区域加以确定。充分利用床栏等对患者进行约束保护,并对患者身体的固定部位添加垫子,防止患者皮肤出现损伤,固定后观察患者身体部位的血流情况,保障全身血液循环的顺畅,并每间隔两小时对患者的身体压迫部位进行一次放松[1]。
1.3 观察指标
对72例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参与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各项基本信息进行调查,包括:a.年龄;b.病情诊断;c.参与保护性约束的原因;d.保护时间;e.保护部位;f.并发症发生情况;g.住院时间。
2.结果
2.172例患者的保护性约束使用率
72例患者中共有70例(97.22%)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首次住院约束患者50例(71.43%),28例(40.00%)患者入院当日约束,30例(42.86%)患者入院前7日进行约束,12例(17.14%)患者入院后7日约束。最终使用结果显示,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患者依从性较高,同时在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保护性约束更加体现出积极作用。
2.2患者的保护性约束病症特征
使用保护性约束的70例患者中共有躁狂症15例、精神分裂症30例、抑郁症患者12例、精神障碍患者13例。
2.3应用保护性约束的时间
70例应用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科患者总体保护性约束时间平均达到6.48小时,白天保护性约束时间平均达到3.35小时,夜晚保护性约束时间平均达到9.36小时。70例患者中共有21例(30.00%)患者夜晚保护性约束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由此可见夜晚是具备保护性约束进行的特质。
2.4保护性约束实施原因
70例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实施原因主要包括36例患者出现伤人行为,20例患者存在治疗不配合的现象以及14例患者存在行为混乱以及意识障碍。使用棉布材质的约束带作为主要的约束工具,对患者进行床上肢体位置的约束,主要包括手腕以及脚踝部位的约束。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口头告知后,使患者家属能够对紧急突发情况的应对方式有所了解。保护性约束的解除需要在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后进行,并对保护性约束的护理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在应用保护性约束的过程中,患者家属以及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的血液流通情况,并及时对约束的松紧程度进行调整,在保障患者舒适的基础上进行保护性约束活动的开展[2]。
2.5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在所有接受保护性约束的70例精神科患者中存在3例患者出现上肢末端水肿以及1例患者出现左上肢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为5.71%。
3.讨论
精神科病人由于自我意识出现障碍,身体行为在不受支配下极易产生伤人等危险性行为,在精神科患者的实际治疗中,采取有效约束性措施也是开展治疗活动的前提之一,能够保障患者自身以及周围人员的身心健康[3]。约束性保护因此在精神科患者中应用广泛,与传统的单一式捆绑有着本质的区别,保护性约束更加强调患者的生命健康,通过生理以及心理的同时干预,实现对患者的约束,以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4]。
此次样本分析中,72例患者中共有70例(97.22%)患者使用保护性约束,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患者依从性较高,70例患者中共有躁狂症患者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30例、抑郁症患者12例、精神障碍患者13例。共有21例(30.00%)患者夜晚保护性约束时间在10个小时以上,存在3例患者出现上肢末端水肿以及1例患者出现左上肢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为5.71%。
综上所述,对精神科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使用率,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具有推广应用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丁艳英. 精神科患者医学保护性约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1):229-229.
[2]宗建强, 纪青松, 王庆珍. 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特征分析[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6).
[3]李艳芬. 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6):76-78.
[4]张玉凤. 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17, 4(24).
论文作者:赵翠华,周莉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科论文; 并发症论文; 时间论文; 躁狂症论文; 使用率论文; 上肢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