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分析论文_贾燕宁

贾燕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目的: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采取药物联合治疗(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的可行性,为DPN患者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DPN患者,总计84例。进行84例DPN患者治疗随机分组,对照组DPN患者采取甲钴胺治疗,联合组DPN患者采取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治疗。对比对照组与联合组DPN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震动感觉阈值VPT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DPN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左右下肢VP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DPN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对比甲钴胺单独治疗,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更符合DPN患者治疗需求,在改善患者VPT方面效果显著,患者治疗效果佳。

【关键词】:甲钴胺 贝前列腺素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震动感觉阈值

糖尿病是典型慢性病,具有终身治疗特点,病程进展期间并发症情况明显,DPN较为常见,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DPN累及中枢、自主神经明显,患者日常生活受限,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截肢风险[1]。针对DPN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单一用药治疗效果受限,所以临床治疗中开始倾向于联合用药治疗。为了探讨联合用药治疗DPN的可行性,本文就我院84例DPN患者为例进行实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自2017年7月-2019年1月,总计84例。纳入标准:(1)符合WHODPN诊断标准;(2)参与者知情配合;(3)试验用药参与者无禁忌;(4)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其他原因神经损害患者;(2)神经障碍患者;(3)试验用药禁忌者。进行DPN患者对照组、联合组分组,各42例。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2岁,年龄均值(60.8±5.6)岁;病程5-18年,病程均值(8.3±2.3)年。联合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3岁,年龄均值(61.3±6.2)岁;病程5-16年,病程均值(8.0±1.8)年。对照组与联合组DPN患者性别、年龄与病程均值接近,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甲钴胺治疗。甲钴胺口服0.5mg/次,早中晚3次/d,连续用药3个月。

联合组——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口服治疗。甲钴胺用药方法、剂量、时间同对照组。贝前列腺素钠40ug/次,早中晚3次/d,连续用药3个月。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对照组与联合组DPN患者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VPT变化情况。

1.4效果评价标准[2]

显效标准——DPN患者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肢体疼痛以及麻木感均消失。

有效标准——DPN患者治疗后症状、肢体疼痛、麻木感均有改善表现。

显效标准——DPN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以软件SPSS19.0进行84例DPN患者治疗后观察指标计算。DPN患者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情况以%形式展开,X2值检验;VPT变化情况以形式展开,t值检验。相同指标统计学结果P<0.05,表示2组DPN患者观察指标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与对照组DPN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见表1,总有效率分别为90.47%、71.42%。DPN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X2=4.9412,P=0.0262。

2.2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与对照组DPN患者治疗3个月后均无明显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患者用药具有安全性价值。

2.3VPT变化情况比较

联合组与对照组DPN患者治疗3个月后VPT变化情况见表2。治疗后组间左右下肢VPT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DPN并发症情况明显,对患者日常生活秩序、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影响明显。DPN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和人体代谢以及血管自身免疫等有关,治疗上控制血糖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采取扩张血管类等药物治疗。甲钴胺属于内源性辅酶B12,在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合成的基础上可以促进神经修复、合成髓鞘,是治疗DPN的常用药物,且用药安全。贝前列腺素钠是前列环素类似物,有结构稳定、半衰期长等特点,患者口服用药方便,在扩张血管、抑制血

小板凝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患者代谢紊乱导致的神经等组织狭窄等情况。另外,VPT检查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便捷,是量化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2种药物联合治疗,在确保用药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提高DPN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上下肢VPT改善。晏玲研究指出,贝前列腺素钠+甲钴胺治疗DPN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是优选治疗方案[3]。

实验结果显示:联合组、对照组DPN患者总有效率(90.47%vs71.42%)以及治疗后左下肢(16.0±2.2vs19.0±2.0)、右下肢(16.2±3.0vs18.8±2.7)VPT比较,P<0.05。由此说明,贝前列腺素钠联合甲钴胺更符合DPN患者治疗需求。此次实验结果和赵广要研究结果有一致性,采用甲钴胺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7.78%低于贝前列腺素钠联合甲钴胺治疗的观察组93.33%,P<0.05[4]。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DPN情况明显,联合用药治疗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是优选方案。

参考文献:

[1]刘世明,张娟,成百朵等.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2):3575-3577,3631.

[2]晏玲.贝前列腺素钠联合甲钴胺片、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170-171.

[3]晏玲.贝前列腺素钠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11):91-92.

[4]赵广要.贝前列腺素钠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J].海峡药学,2017,29(8):167-168.

论文作者:贾燕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甲钴胺、贝前列腺素钠口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分析论文_贾燕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