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沙县第二中学 365500
摘 要:教学模式本来应该是个好东西,因为它反映了特定教学理论的逻辑轮廓,具有直观性、近似性等特征,应该是提高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非常遗憾,语文教学不需要模式,无论是早些年提出的什么“四步教学法”、“六步教学法”,还是新近提出的什么“入——总——分——出”模式,语文教学都不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
语文教学为什么不需要模式呢?
首先,语文就像老子所说的“道”一样,是恍恍惚惚模模糊糊说不清道不明的。比如什么是语文?似乎我们没有办法弄清什么是“语文”,但是“语文”却又水银泻地一般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的生活,哪处没有语文的踪影?何时没有语文的声音?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他们来到世间朗诵的第一篇课文,优美而动听,多少父母曾为之感动落泪;老人弥留之际的最后几句话,是他们留给世人的一篇总结,凝练而又深沉,多少亲人曾因此感叹唏嘘。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语文,我们才有了《诗经》、《楚辞》,有了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因为有了语文,我们才有了充满情趣的生活,有了绚丽多彩的人生。
其次,语文教学是提倡多元化的。面对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设疑释疑,可以提问讨论,可以演课本剧开发布会,弄得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但也可以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讲,就让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读到学生心驰神往、潸然泪下;也可以不问不讲也不读,就凭着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尽情挥洒,挥出个性,挥出豪情,让学生啧啧称赞、跃跃欲试。这些应该都是可以的。于漪老师就是采用多元化教学的高手,张撝之先生称于漪老师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特级教师”,戴前伦先生认为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教无定法,学无定式,变化多姿”,是个多面手。正因为于漪老师不采用固定的模式,才成就了于漪老师,可见语文教学是无需什么模式的。
语文教学不需要模式,那么需要什么呢?需要语文教师的硬功夫。
语文教师需要哪些硬功夫呢?
一是“讲”。语文教师必须能讲会道。虽说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语文课大有形成主流课型之势,但无论学生怎样探究,教师总是要“讲”,一声不吭的课只能偶尔为之而且也很难上好。何况我们的语文课也不能全是探究课,每堂课都是学生唱主角,轰轰烈烈、热热闹闹,那样肯定也不行。有时肯定也需要老师讲一讲,有时甚至是一节课不停地讲。比如笔者在上邱吉尔《我的早年生活》时,就向学生讲了有关邱吉尔的故事:邱吉尔小的时候曾经是个结巴,说话不流畅被同学耻笑后发奋勤练口语,自己天天对着镜子练习,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来成了一个著名的演说家。同时邱吉尔还很风趣幽默,他在读小学的时候是学校成绩最差的学生,当他成名后回到母校,第一件事就是要见学校最差的学生,幽默地对他说:“谢谢你保留了我的位置。”我还对学生讲述了邱吉尔在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一些故事,学生一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很快进入了课文学习的状态。
因此,语文教师就很需要练一练“讲”功。当然,怎么练,要练到什么程度,就要看自己的造化和努力了。一般情况下,需要你讲的时候,你能深入浅出地讲、旁征博引地讲、声情并茂地讲,讲得学生精力集中、情绪高涨,你的功夫就练到一定的火候了。
二是“读”。语文教师必须能吟会诵。虽然许多教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比较反感,但恐怕不会有人反对诵读文章,尤其是教师的范读。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分析文本,只要范读一遍,学生就会被感染了。记得笔者在教读朱自清的《背影》时,当我朗读到父亲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段时,文中写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当我读到这儿时,班上不少同学眼圈就红了,哭了。哭了,这就说明这篇文章已经深深地打动了他们,也就是说他们已经感悟到文章中最深刻的东西。这就够了,这就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这就是诵读的力量。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练一练“读”功。面对一首诗或一篇文章,要能字正腔圆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声情并茂地读,读到学生全神贯注、会心微笑或潸然落泪。
三是“写”。语文老师必须能书会写。虽说现在电脑普及了,许多学校的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先做好课件,需要讲什么往屏幕上一放,连板书也省去了。但是,作为语文教师,还是要创造条件尽量在黑板上写一些字。因为电脑上的字楷体则楷体、宋体则宋体,方方正正,无法模仿。而教师的字,如果写得很漂亮、很有个性,再加上学生对老师的崇敬心理,学生便乐于模仿。
语文教学很重的一个任务就是教学生写文章,而教学生写自己却不怎么会写或很少写,这是很说不过去的。当然,语文教师不一定会是作家,因此就不一定要会写小说散文之类,但可以写些教学随笔、读书笔记或教学反思之类的东西。只要能常常练练笔,不让笔头生疏,教起学生写文章底气肯定会更足些。
语文教学不需要模式,模式会扼杀教师的个性和才华。但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的硬功夫,有了硬功夫,不管面对怎样的学生、面对怎样的文本,都能把课上得很精彩。
论文作者:林忠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学生论文; 邱吉尔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论文; 模式论文; 教师论文; 不需要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