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扶小”提高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银行业论文,整体竞争力论文,抓大扶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几经艰难谈判,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一旦加入WTO,中国金融市场将在更大程度上对外开放,大批外资银行将随之纷纷涌入。笔者认为,面对大批外资银行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航空母舰的汹汹来势,中国银行业应当采取“抓大扶小”的对策,提高整体竞争力。所谓“抓大”,指的是要抓好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所谓“扶小”,指的是要对中小银行采取“扶持”政策。
首先,要抓好国有银行的改革,加大国有银行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这是中国银行业从根本上提高与外资银行抗衡能力的战略选择。国有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主体,国有银行的改革能不能向前推进,是事关中国整个银行业改革全局和金融业发展的大事。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真正实现商业化,办成名副其实的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在过去几年的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已进行了不少探索和尝试,尽管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化过程还远没有完成。就目前而言,深化国有银行的改革应当从变革产权制度入手,可行的办法是把它们改革成股份制银行,实现股份化。从国外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看,真正的商业银行莫不选择股份制形式。国有银行实现股份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能按照金融风险企业的特点、信贷资金运作规律、《商业银行法》和国际金融业对商业银行有关协定的要求运营。只有这样,方能合规地参予国际银行业间的竞争。
抓紧时间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通过实现股份化,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步伐,争取用3~5年的时间完成国有银行的商业化。这是我国银行迎接外资银行挑战的最重要的对策。这一过程越快越好,越彻底越好。
面对WTO的中国银行业, 不仅要着重抓好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而且还要努力增强国有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实力已有很大提高。至1999年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达到172521亿元,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达到110476亿元。中国银行业的实力虽有较大程度的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与国外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据有关资料,仅美国花旗银行集团总资产便超过70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3。
尽管从总体实力看,中国银行业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但仅就四大国有银行而言,已有相当大的规模。目前四大国有银行无论是资金、业务量,还是人力、物力,在国内银行业中都占据压倒优势。笔者认为,四大国有银行的主要弱点并不是规模,而是经营体制和内部机制不健全,发展活力不足,加之又缺少先进的金融商品,使之缺乏国际竞争力。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规模虽大,但内容单薄,赢利水平不够高,实力不够强大。在国际上银行同业并购浪潮不止、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势下,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能否在这个大潮中勇立潮头,惟一的出路是增强实力。四大国有银行必须努力发展成为具有更强实力的大银行或大集团。
那么,如何增强四大国有银行的国际竞争能力,使其既大又强呢?从根本上讲,主要靠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焕发活力。此外,笔者认为还应当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四大国有银行应该加强合作,提高整体竞争力。而今, 为了增强竞争力,国际跨国大银行纷纷采取强强联合已是新潮流。加入WTO 是对我国银行业的整体挑战,各个商业银行都应加强彼此之间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四大国有银行各有所长,可通过签订业务全面合作协议方式或采取强强联合方式,消除相互以邻为壑、无序竞争的内耗,团结协作,优势互补,以最大限度增强竞争合力。
2、抓好组织机构、激励机制、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系列改革, 建立既充满生机又富有活力的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内控水平。
3、根据“效益优先”原则设机构布网点,对低效、 亏损的营业网点进行撤、并、迁等改造,优化网点配置,提高网点单产水平。通过撤并分支机构,裁减员工,减员增效。
4、致力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市场调研和金融创新, 拓展中间业务,改变资产收入结构单一状况,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
5、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计算机网络, 提高金融电子化水平,改善经营手段和金融运行效率,促进业务发展。
除四大国有银行之外,目前我国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中小银行大体上包括10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和90家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以及数万家城乡信用合作社。城乡信用合作社原本为股份合作制的小型金融组织,而如今实际上已演变成了以经营存贷款为主业的所谓“微小银行”。
中小银行的实力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虽然相距甚大,但它们却有经营灵活及地利、人缘等方面的优势。它们适宜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特别是为中小企业及非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因而成为中小企业及非国有经济的主导服务机构。中小银行能否正常经营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对中小企业及非国有经济这部分经济群体的金融服务质量和数量。
中国中小银行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规模都太小,资本实力差,抗风险能力弱。随着加入WTO的时间临近, 在即将到来的中外银行激烈竞争面前,四大国有银行稳定的垄断地位一时受冲击相对较少,而中小银行则将承受更大的挑战和冲击的压力,甚至有可能成为跨国大银行的主要“蚕食”对象。因此,从政策上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扶持”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今年,国家允许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这是政府对中小银行的一项很重要的扶持措施。银行上市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筹集大量资金,用以充实资本,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效率和实力。商业银行上市符合国际惯例,国际上著名的大银行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今后我国凡符合上市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将逐步进入资本市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相对较易。这是因为它们的机制较易转变,坏账及政策性贷款等历史包袱也较轻,而且上市集资为达到一定资本比例所需款额也较少,市场较易承接。
除股票上市之外,笔者认为还应当对中小银行采取如下几点重要扶持和鼓励措施。
首先,要鼓励和支持中小银行按市场化原则相互兼并与重组。对中小银行而言,需要加快整合,规模太小没有生存空间,而且资本越小,倒闭的机会越大。针对中国银行业数量过多的状况,应加快银行业特别是中小银行并购重组的步伐。并购重组形成的规模化经营,不但可以扩大业务规模和业务领域,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且也提高了其技术创新和使用新技术的融资能力。
第二,鉴于中小银行机构目前的状况,应在一定时期内,如在税收、利率、法定准备金、再贷款等方面给予一些适当的优惠,以切实减轻中小银行的负担,帮助一些中小银行机构摆脱困境,促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三,鼓励和支持中小银行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合法经营、稳健管理的前提下进行业务创新,开发新的业务品种,努力形成拳头项目和品牌效应,增加市场份额,并解决业务雷同和在狭小领域内的无序竞争问题。
第四,尽快建立一套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和再保险制度,保障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稳定运行。由于中小银行更容易受到风险的冲击,因此,规避风险,对于中小银行尤其显得重要。对中小银行已出现的风险,中央银行和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参与协助中小银行风险的化解工作,如协调资金、清收债务、化解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