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刘艳茹

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刘艳茹

哈尔滨市双城区中医医院 150100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高血压临床上选择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高血压患者数量为92例,研究时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西医治疗的是西医组,中医治疗的是中医组,治疗时间为2个月,分析其疗效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效和有效患者数量为44例,而西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2%,显效和有效患者数量为36例,相比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西医,可良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临床疗效

[Absrt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Methods:The number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as 92.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treated by Western medicine,whi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was tre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treatment time was 2 months.The curative effect was analyz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CM group was 95.6%,the number of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patients was 44 cases,while that in western medicine group was 78.2%,and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and effective patients was 36 cases.The difference was obvious,P < 0.05,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Conclusion:The effect of TCM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 patient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Western medicine,and it can control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 of patients well.

[keywords] hyperten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efficacy

高血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指的是血压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多为中老年人,但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患者逐渐趋于年轻化,影响年轻人的身心健康,需要加以重视[1]。该病发病原因有家族遗传、过度肥胖以及年龄较大等,需要临床医师的重视。西医治疗该病可控制其血压水平,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容易引起不良反应,中医学上将该病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病机为饮食不接、过度劳累引起肾精亏损,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衰退以及气血逆乱,临床治疗原则是滋阴补阳、补益肝肾[2]。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92例高血压患者展开中医治疗,以下是详细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高血压患者数量为92例,研究时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西医组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20例,年龄在44-81岁,平均年龄为(68.5±3.7)岁,病程为1-25年,平均病程为(8.2±2.1)年,中医组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21例,年龄在43-80岁,平均年龄为(37.9±3.5)岁,病程为2-26年,平均病程为(8.1±2.3)年,两组患者经诊断均为高血压,自愿接受本次治疗,排除其他器质性严重性疾病以及治疗配合度差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上无差异性,P>0.05,可进行组间分析。

1.2方法

西医治疗的是西医组,早餐后服用吲达帕胺,每次2.5mg,每天1次;中医治疗的是中医组,根据中医辨证分论治,分为痰浊内蕴型:症状为痰浓稠、胸闷、血压升高,治疗原则是化痰疏肝、平肝降压,处方为川芎12克、半夏9克、代赭石15克、石菖蒲12克、泽泻12克、陈皮12克、天麻9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钩藤15克、建曲12克、生姜3片、大枣6个;肝肾阴虚型:症状有咽喉干燥、失眠、发热、血压升高、视线模糊、冒冷汗等,治疗原则是调节阴阳、滋补肝肾,处方有丹参15克、泽泻12克、丹皮12克、山药15克、生龟甲18克、茯苓15克、杜仲12克、山萸肉12克、酸枣仁15克、生牡蛎18克、建曲12克、天麻12克、菊花15克、熟地12克;瘀血阻滞型:症状有心悸、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四肢麻木,治疗原则是静心止痛、化瘀止血,处方为夏枯草15克、赤芍10克、川牛膝15克、山楂15克、陈皮12克、菊花15克、益母草12克、建曲12克、枳壳10克、柴胡12克、桃仁12克、甘草6克、当归12克、生地12克、红花9克。药方均采用水煎煮,每天1剂,分两次温服,治疗时间为2个月。

1.3评价指标

显效指的是治疗后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指的是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有所改善,无效指的是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没有改变,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19.0是处理数据资料的,给予t或者c2检验,若是组间有差异性,则P<0.05。

2 结果

中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效和有效患者数量为44例,而西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2%,显效和有效患者数量为36例,相比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属于慢性心血管类疾病,其特征主要是血压持续性升高,可累及其他器官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临床上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控制血压水平,目前临床上没有根治性的有效方式,西药治疗主要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受体阻滞剂等,但是患者长期用药会产生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近年来中医学在临床上的发展较好,得到患者以及医师的认可[3]。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用于临床对高血压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方式,可分为痰浊内蕴型:症状为痰浓稠、胸闷、血压升高,治疗原则是化痰疏肝、平肝降压;肝肾阴虚型:症状有咽喉干燥、失眠、发热、血压升高、视线模糊、冒冷汗等;瘀血阻滞型:症状有心悸、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四肢麻木,治疗原则是静心止痛、化瘀止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生活[4]。本文中对我院诊断为高血压的92例患者展开西医和中医治疗,结果表明,中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显效和有效患者数量为44例,而西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2%,显效和有效患者数量为36例,相比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证明中医治疗高血压患者对其血压水平的改善有显著性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症状,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西医,可良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在临床上广泛性应用。

参考文献:

[1]乔蕾,刘玉红.高血压病中医临床应用总结[J].中国处方药.2017,15(5):30-31.

[2]王杰,李征,潘蓉.社区高血压的分析及中医治疗的进展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5):47-50.

[3]赵资源,周晓燕,陈伟亮.中医辨证利水法在高血压中配合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18-19.

[4]陈响民,刘志远.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4):13-14.

论文作者:刘艳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刘艳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