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探析论文_李青

水利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探析论文_李青

黑龙江三能工程招标咨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 150090

摘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水电发展停滞不前,主要是因为在水电开发和利用中,移民、环保、地震等问题逐渐成为水电发展的制约因素,影响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发展。因此,应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等的影响出发,趋利避害,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问题,为人类造福。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设;生态保护

1 如何在生态与水利水电发展中找到平衡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占用周边很多的土地资源,例如:摧毁了周边的林地、农田以及人们生活的房屋。如果水库的需水量超水位周边地区造成洪涝灾害,它会损坏房屋,居民区农田,工厂甚至文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蓄水量增多的过程中,该地区内的水位也跟着升高,这样就会减少当地田地的耕种面积和减少人们的活动范围。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导致气候变化,人们长期生活在水分大的环境中,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疾病的传播,因此这严重的影响当地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这种情形下,当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组织和督促当地的居民进行迁移,并且将居民进行安顿和给予一些补助。当居民搬到新的生存家园后,需要进行新城计划方案的建设,在新的家园建造居住地房屋,这会占用很多的土地,并且对新家园的生态平衡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这样就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建设不合理,还会造成第二次污染,甚至第三次污染,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2 水利水电施工中环境问题

2.1 水利水电施工引起的水文地质破坏

水利水电在进行设计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填方和挖方对沿线的地质地貌产生影响。当一些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一定程度的破坏了整个山体的稳定性,容易发生塌方,泥石流,滑坡等多种地质自然灾害,由于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会进行比较多的动土开挖,如此,必须对地表的植被进行砍伐或者是毁坏,让水利水电沿线的土体裸露,土壤更容易失去水分,变得更为松软干枯,发生风化严重,沙漠化,盐碱化等比较严重,当遇到雨水季节,很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从而引发比如河流渠道上升,湖泊淤积,从而造成一些洪峰涝灾。在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重型施工机械设备,对沿线的土壤进行高强度的碾压,让土壤的结构和致密性,透水性能等方面发生变化。影响到土壤的肥力和透水透气性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2.2 水利水电施工造成水土流失

水利水电多会通过一些山区地形,而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一般都比较脆弱,在水利水电动土开挖时候,或者填方,挖方,挖隧道,土渣丢弃等各个方面,都会对工程沿线的水源产生很大的破坏,从而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2.3 生态和景观破坏

施工过程中因施工便道建设、清理现场、取土场和弃土场及路基修筑而必须占用土地,可能影响到沿线的自然、文物和景观。山岭区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导致附近水体的沉积物淤积和水混浊,改变水生生物栖息环境,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泥石流一类的地质灾害,平原水网地带筑路不仅有永久占用农田问题,而且存在取土挖毁耕地和需要进行土地恢复利用问题。植被破坏和机械噪声还会迫使野生动物迁徙或丧失。

3 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分析

现代的城市河道治理一改传统的观念,着重进行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研究,提出了生态水利的设计理念。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具有综合性,也更加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中,目标在于改善城市河道质量,提高工程生态效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可以指导河道治理结合安全、生态的原则,进行河道工程的相关设计与施工,既能保证城市河道的正常排涝、排污与通航的效用,又提高了城市河道的功能性与生态性,可以说是集多功能、多效益于一体。

生态水利新理念集以人为本理念、功能理念、生态理念、文化理念于一体,在河道治理中应用将更加广泛。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主要协调周边水文环境,设置合理科学的河道,并结合工程中配置系统的控污设施,维持河道内的生态实现工程设计与生态的协调。新的水利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中将居民环境需求与工程需求相结合,创造生态效益较高的水利工程景观,并着重综合完善城市河道的功能,以保证在关键时期发挥应用的效用为居民造福。

此外,生态水利设计理念中还着重结合文化理念,保证设计出的工程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还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工程之外的景观效益。生态水利设计主要从生态可持续性出发,进行工程设计,建立良好的水利设施与水利体系。该设计理念的落实可以完善工程性能,有效的提高工程效益,更有利于生态平衡。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应用于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可以实现多重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落实应用,不仅为河道治理工程提供理念指导,还在某种程度上赋予了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新的内涵,指导建成生态理念下的城市综合水利系统。

4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

首先,政府各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严格按照施工合同中环保条款的要求,及时检查施工地区的各种情况,尽量维持施工内外地区的树木、植物的原状。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碴、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关方案来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加强环境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并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培训和考核。

4.1 防止空气污染

根据有关排放标准,控制污染源,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开挖中产生的粉尘污染空气,使用产尘量较少的技术来降低粉尘量。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扬尘和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粉煤灰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 ,并由密封系统从罐车卸载到储存罐;所有出口配置袋式过滤器;减少使用袋装水泥;混凝土拌和楼安装除尘器。同时加强机械车辆的维修和保养,严格贮油库的管理,防止汽油、柴油向大气泄漏挥发也是减少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4.2 防止噪声污染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噪声标准,可以采取减噪降振措施,要求所有进场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外排噪声指标参数必须符合相关环保标准,尽可能在白天进行施工,避免夜晚活动给居民休息带来困扰,保障居民的生活正常。

4.3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减少占用耕地、河道等,防止运输车辆将砂石、混凝土、石碴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并及时清理施工区周围,做好人群健康保护工作。

5 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占用周边很多的土地资源,例如:摧毁了周边的林地、农田以及人们生活的房屋。如果水库的需水量超水位周边地区造成洪涝灾害,它会损坏房屋,居民区农田,工厂甚至文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蓄水量增多的过程中,该地区内的水位也跟着升高,这样就会减少当地田地的耕种面积和减少人们的活动范围。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将导致气候变化,人们长期生活在水分大的环境中,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和疾病的传播,因此这严重的影响当地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林海燕.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 中国市场, 2013(11):58-59.

[2]何护其.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9):169-169.

[3]李树亮, 王大伟.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8):58-59.

论文作者:李青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探析论文_李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