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唯物主义者论文,与时俱进论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要坚持马 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 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就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 进、发展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提到了全党特别是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各级领导 干部面前。“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在江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感召、鼓舞下 ,一个全党性的理论创新热潮已经磅礴兴起。然而,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与时 俱进和理论创新问题,有的同志在思想上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或模糊认识。毫无疑问 ,这些思想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束缚了理论创新的活力,干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进程。对此,我们不能不作深入的研究,不能不作认真的思考。
一
马克思主义是伟大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是它自身具有的品质。辩证唯物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的认识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客观世界是 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要想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要想使认识成为真理,就要随着 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在唯物辩证法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 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 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版第4卷第217页)浩瀚世界,无穷万物,上自日月星辰,下至人禽草木,乃至人的认识 和各种活动,无不处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之中。相对静止,使物之为万物 ,为我们的认识提供前提条件。绝对运动,使物无恒态,为我们的认识规定了一个无止 境的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世间万物无一能超越这一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 本身也不例外。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是对世界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辩证唯物论揭示的认识规律是“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这样,它 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劲跳动的脉搏和向前奔驰的冲力,它 的生命力,正在于可以不断从实践中吸取新的营养而不断升华。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 这样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在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之后,才有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诞生。正因为有了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使马克思主义丝毫未 因实践的发展而黯淡,反而更加生机勃勃、光耀环宇。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它并未穷尽真理 ,而是进一步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追求认识的进步和真理的发展,认为 真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实践无限 ,理论发展也就没有止境。它集人类认识之大成而诞生,又需要始终敞开胸怀,不断用 人类新的认识成果来丰富、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相对真理不断地向绝对真理攀 升。
二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是彻底的辩证唯物论者。他们没有在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面前却步。他们深入实践,不断总结实践经 验,用新的实践经验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学说,把人类的认识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他们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总是敢于承认自己的某些不完善之处。恩格斯 在谈到《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时说:“我这本书只是它(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引者注)的胚胎发展的一个阶段。正如人的胚胎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还要再现出我们的 祖先鱼类的鳃弧一样,在本书中到处都可以发现现代社会主义从它的祖先之一即德国古 典哲学起源的痕迹。”(同上,第423页)为了防止一些人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他们 还反复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同上,第681页)“马克思的整个世界 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 研究使用的方法。”(同上,第742—743页)当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世界上广泛传播的时候 ,马克思、恩格斯还坦言他们的一些认识被实践证明是不对的,并作了纠正。恩格斯甚 至说:“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 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第426页)这是多么 伟大的气魄,多么宽广的胸怀,又是多么蓬勃的朝气!正是在宣布自己没有穷尽真理的 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手中,握着闪闪发光的真理。
列宁是彻底的辩证唯物论者。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必须坚持。他在领导革命 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但是,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 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 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列宁选集》第3版第1卷第274页)“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 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381页) 在列宁看来,实践是无限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列宁在马克思 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根据俄国的实际,根据已经变化了的世界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 无产阶级革命可以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提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专政 的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也进行了宝贵的探索。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 ——列宁主义阶段。列宁也不认为自己穷尽了真理,甚至坦言自己认识上的某些失误: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 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 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列宁选集》第3版第4卷第570页)列宁的这种彻底辩证唯物 主义者的态度,使列宁主义闪烁着更加耀眼的光辉。
毛泽东同志是彻底的辩证唯物论者。从他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候起,在领导整个 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无论是在革命遭到狂风暴雨之际,还是在革命顺利扬帆之时,他始 终是坚定的马列主义旗手。他以彻底辩证唯物主义的大无畏精神,任凭风起风落,云卷 云舒,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 ,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毛 泽东同志又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实 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领导中国革 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实 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革 命和建设提供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邓小平同志是彻底的辩证唯物论者。他一方面反复强调,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 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 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9页)另 一方面又强调要讲新话,要研究、回答和解决新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前,当人们的思想 还在受教条主义枷锁束缚的时候,邓小平同志拨开重重迷雾,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振聋发聩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 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 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他还循循善诱地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 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 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 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1 页)邓小平同志以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气魄,始终不渝地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 与中国和世界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理论等,创立了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就是当代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同志是彻底的辩证唯物论者。他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既强调马克思 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 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又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 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 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 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他以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胸怀,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当代世界和中国新的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一系列新 的论断,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都没有在现成的理论面前停 步,也从没有受现成的理论束缚,他们总是以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把理论与实 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新的阶 段。可见,立足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树常青的沃土和雨 露。
三
一些人读过不少马列主义的书,有的甚至是共产党人,但并不是彻底的辩证唯物论者 ,因而也不能在理论上一以贯之地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多 ,但有几点很值得思考。
其一是自以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脱离实际,无视具体条件的变化。当年的考 茨基熟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几乎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活字典”。但是,他 拒绝面对已经变化了的实际,自认为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到处乱贴马克思主义 词句的标签,结果走上了与马克思主义背道而驰的道路。中国的王明自封为“百分之百 ”的布尔什维克,但他无视中国的实际,事事照搬本本,结果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 ,自己也滑入了机会主义的泥坑。从考茨基、王明的典型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有益的 教训,这就是:马列主义的书是一定要读的,但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切不可认为仅仅读 了几本书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掌握真理。“生活之树常青”。脱离实际,是背离真理发展 规律的。今天,中国的实际、世界的实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与时俱进,不创新, 而企图一劳永逸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真谛,其实无异于缘木求鱼。
其二是认为主流意识形态不须发展创新。一些同志之所以不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是因为在他们看来,占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不须发展和创新。他们说:“现在不是很 好吗,还创什么新呢?”实际上,在这个方面有过深刻的历史教训。苏联建立了社会主 义制度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曾经取得了很大成功 。但是,后来苏共无视世界的变化,没有随实践的变化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最终陷 于僵化,导致严重的后果。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全党全 国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确实曾经朝 气蓬勃,无往而不胜。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也使毛泽东同志逐渐离开了他倡导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等人别有用心地 高喊“一句顶一万句”的口号,把毛泽东的每句话都说成绝对真理。这样,毛泽东思想 在很大程度上被窒息了。沉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政党, 当然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但是,历史也无情地昭示我们 ,就像弄得不好政权可以得而复失一样,当马克思主义处于指导地位时,如果执政党不 思进取,因循守旧,指导思想不与时俱进,那么执政党的先进性就难以保证,马克思主 义的主导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理论的危机不在于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在于在变化了的 实际情况面前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实践在前进。我们只有 坚持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 以新的内容、新的活力,才能任世界沧桑变化而马克思主义永远如旭日当空,霞光万道 。
其三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政治上的不忠混为一谈。有些人认为,若谈马克思主 义与时俱进,似乎就是政治上的不忠,就是对革命导师的背叛。这个观点明显是错误的 。作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求解放的学说,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 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当然有鲜明的阶级性、很强的政治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坚持 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绝不准搞多元化,这是一条不可动摇的政 治原则。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对它的丰富、发展。毛泽东同志发展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同志丰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 三代领导集体又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中国的政治怎么样呢?人民民主专 政更加巩固,党的领导更加坚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这说明 指导思想的不断创新,不仅不是政治上的不忠,反而促进了政治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真理性与阶级性、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发展,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我们不能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 是采取一种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的态度,到头来必然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丧失 殆尽,这哪里还谈得上无产阶级的政治呢?如果要说不忠,这才是最大的不忠。
其四是把创新与坚持对立起来。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疑虑, 甚至有抵触,是因为他们担心创新会导致放弃马克思主义。首先,这些同志误解了我们 所讲的与时俱进与创新的含义。我们讲的创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精 神基础上的丰富和发展,是辩证的继承。我们反复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 国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显然,坚持和运用马克 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是前提。我们一方面提倡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另一方 面又要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行,与各种企图否定、削弱、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错误倾向进行坚决斗争,还要对以创新为名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基本精神的作法抱有高度警惕。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创新的含义。其次,这些同志错 误地理解了坚持与发展、创新的关系,似乎只有一成不变地照搬马克思的说法,才是坚 持。实则不然。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行动的过程中,根据实践的发展 和需要,提出某些新观点,改变经典作家在特定条件下作出的个别结论,决不是背弃了 马克思主义,而恰恰是对它的坚持和发展。对这一点,列宁已经讲得很清楚:“马克思 和恩格斯的学说不是我们死背硬记的教条。应该把它当作行动的指南。我们一直这样说 ,而且我认为,我们的行动是适当的,我们从来没有陷入机会主义,而只是改变策略。 ”(《列宁全集》第2版第35卷第219页)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观点、词句, 拒绝与实际相结合,看似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则是窒息了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 义极端的不负责任。试问,在当年的俄国,如果不是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俄国共产党人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吗?在中国,如果不是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而像王明那样字字句句都照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得下根吗?历史已经作出 了铁铮铮的回答: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需要解放思想。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 思想上来说,就是要做一个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坚持实事求是,不唯祖宗之法,不 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绝非一件易事。因此,有些同志往往怕冒失误的风险,怕背数 典忘祖的骂名,怕被说成是政治上的不忠,怕许多人不理解,怕付出比死记硬背教条多 得多的艰辛、劳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可见,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让 思想冲破牢笼”,而不被各种思想包袱所累。我们党之所以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作为思想路线,实在是因为二者密不可分!我们的一些同志之所以对与时俱进、不断创 新顾虑重重,不敢实事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思想不解放,背上了患得患失的包袱。 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应该是无所畏惧的!我们共产党人,都应该做彻底的辩证唯物主 义者。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是前人从未做过的极其伟大、艰巨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共产党人的天职和应有的 品格。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问世,本身就是开天辟地的创新。可以说,没有与时俱 进、开拓创新,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一切,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光明和未来 。
江泽民同志在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 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 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 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 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 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 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这是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我们衷心期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飞跃,期待着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