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南
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双排桩是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具有地层适用性强、施工简便、支护结构稳定、变形小等优点。本文结合实际工程,详细介绍了双排桩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关键词:锚索限制使用;双排桩
0.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建筑物在不断创造新海拔记录的同时,也不断向地下延伸。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匮乏,我国城市建筑正逐渐向高层发展,基坑工程也向着深、大的方向发展,基坑开挖的深度普遍都在5m~10m,甚至达到20m~30m。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支护方案也具有很多种可变性。支护方案的选型受到技术安全可靠行、经济合理性、施工便利性、工期、周边环境保护等影响。随着佛山市禅城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发布的《佛山市禅城区深基坑管理办法》,要求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锚杆、锚索、土钉等)应设置于净用地红线以内。因此单排悬臂桩、双排桩悬臂桩,桩(墙)+内支撑等的支护形式将成为今后的基坑支护发展的主流形式。
双排桩支护结构是基坑支护中常见的一种支护形式,它是由前、后两排平行的桩及桩顶连梁组成的框架式空间结构,双排桩支护结构不需要设内支撑,侧向抗弯刚度好,能有效的限制侧向变形,对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及重要管线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更直接,快速;不影响地下室结构施工。双排桩常用的桩型为灌注桩,桩径800mm~1200mm。本文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讨论锚索限制使用后双排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1.工程概况
佛山市富弘广场,包括地下一层、地上11~14层商务酒店及5层商业广场。场地地形较为平坦,稍作平整即可施工。基坑面积30000㎡,周长698m,开挖深度5.5~8.1m。基坑东面紧邻市政道路;南面沿线为铁路段,距离铁路路基15~19米,且在基坑顶部有一条Φ800的混凝土排水管;基坑西面为污水处理厂,厂房建筑物距离基坑8m。基坑北面为下沉式隧道,距离基坑14m。
图1 基坑周边环境示意图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2.1工程地质综合剖面及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
拟建场地位于南海区罗村镇桂丹路南侧,地貌上属三角洲冲积平原。场地经挖填土平整后,地表较平坦。据钻孔揭露,场地地基主要由素填土、第四纪冲、淤积层及第三纪泥岩、泥质粉砂岩等组成。详见见表1
表1 岩土层剖面
2.2地下水情况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赋存在第⑶层砂土孔隙及岩石裂隙中,地下水类型属孔隙潜水,靠大气降雨下渗及侧向渗流补给,水量较丰富。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埋深在0.60m至1.30m之间,地下水位标高在1.48m至3.71m之间。
3.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本基坑周边环境复杂,南侧为三茂铁路,距地下室边线15~19米,且有距地下室边线3m处有一条φ800mm污水管;基坑西面为污水处理厂,有下沉污水池。场地地质条件复杂,淤泥层较厚,属软土地区,极易产生边坡失稳,支护设计必须结合基坑本身特点,采取有效的围护及止水措施,严格控制基坑变形及周边地表沉降,确保基坑顺利开挖。综合上述因素,几种可选的支护方案如下:
表2 支护方案对比
综合考虑本场情况,南侧为三茂铁路、西侧污水厂,对变形都要求非常严格;而根据铁路管理的相关政策,锚索禁止打到铁路路基下,污水厂场区内有对个污水处理池,也无法施工锚索;且此处开挖深度6.7m;采用悬臂桩,变形难以满足要求;而桩撑支护内支撑跨度大且多,不利于土建施工,整体工期长。最终选定2m放坡+双排悬臂桩+坑内土加固方案,该法技术满足要求,施工空间大,整体工期短,且造价低。
4.支护结构设计
4.1嵌固深度确定
嵌固深度由基坑抗倾覆、抗滑移、整体稳定性及内力变形不超过容许值决定。双排桩参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圆弧滑动简单条分法计算嵌固深度:
圆心(-2.138,9.197),半径=14.357m,对应的安全系数Ks = 1.343 ≥ 1.300
嵌固深度计算值 h0 = 5.000m
嵌固深度设计值 hd = αh0
= 1.100×5.000
= 5.500m
实际嵌固深度采用值 ld = 10.000m
4.2 截面形式选择
南侧铁路沿线,基坑开挖深度5.6m,双排桩截面选型如图2右所示,前排φ800@1000,后排φ800@2000,前后排距2m;南侧西端及西侧污水厂,由于此位置存在下沉消防水池,开挖深度6.7m,双排桩截面选型如图2左所示,前排φ800@1000,后排φ800@1000,前后排距2m。
图2 双排桩截面形式
4.3内力变形计算
作用在挡土桩上的侧压力采用水土分算的方法, 地面超载按 20kN/m2。设计主要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图3。
图3 理正深基坑软件计算结果图
由上图可知,坡顶最大位移24mm,出现在坡顶,满足要求。
5.工程实效
在支护的施工过旋挖机和钻孔桩机配合施工,钻孔桩成孔的泥浆补给旋挖机使用,解决旋挖机因泥浆不足的塌孔问题,同时也减少了泥浆外运量,对环境保护有着良好的效果。
图4 基坑完成效果图
第三方监测机构沿基坑周边,间距约50m,在基坑内排桩迎坑面位置共埋设13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选取有代表性一根(C02)进行分析,此测斜管位于基坑西面靠近污水厂处,形成的基坑深层水平位移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基坑深层位移曲线图
由图可知,基坑位移由坑顶向基坑内倾斜位移,最大位移处在桩顶,位移量为25mm,与设计计算结果(24mm)基本相符从图形曲线看,位移曲线较为平滑,没有出现基坑支护面在中间大肚突出的情况;从时空上看,随着基坑开挖,坑顶位移逐步增大,在基坑开挖完毕后逐渐平缓并最终未定。
6. 结论
(1)双排桩间距和排距较大,施工方便,采用旋挖、钻孔的的成孔方式,对土体扰动小,有利于保护周边重要管线及建筑物;
(2)双排桩整体性能好,基坑稳定性好,能有效控制基坑的深层水平位移,减小土体沉降;
(3)在佛山地区锚索限制使用后,双排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支护方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仁民.双排高强预应力砼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585-589.
[2] 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张南(1985-),男,本科,主要从事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及施工。
论文作者:张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8
标签:基坑论文; 位移论文; 深度论文; 工程论文; 污水论文; 悬臂论文; 场地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