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李春红

浅谈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李春红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观凤乡小学 637239

摘 要:在小学教育阶段,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知识,同时也要在进行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知识素质与人格素质共同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法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德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德育

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这一任务在数学教学中真正落实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要注意在“结合”二字上下功夫,通过借助于数学知识载体,对学生进行符合自身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德育渗透,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感染和熏陶。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言传身教,进行德育教育

所谓“言传”,我认为就是用言语去告诉学生、去影响学生。有人认为数学课中是最不好渗透德育教育的了,其实您最普通的、富有感情的一句话,如“这道题比较难,但我相信,你经过努力一定能完成!”会让学生有很强的积极性,他们会为了讨老师的喜欢而去坚持完成。长此以往,学生必将会形成刻苦学习的精神,意志也会变得坚强。所谓“身教”,我的理解是以教师的举止去影响学生。关鸿羽先生曾这样说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渗透着教师的人格。课堂中组织教学、分析讲解、质疑讨论、板书笔记等各个环节都能涉及到教师的人品,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师生关系等多方面因素,都渗透着教师自己的道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对学业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悉心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同时,也能影响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想道德方面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了。

二、深入挖掘教材,寻找德育素材

数学课的内容表面看似乎较为枯燥,除了一些单调的符号就是一些直观的数字,教师和学生的精力更容易被牵制到如何去解决那些数学难题上,往往忽略了题目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思想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材中搭配有很多的阅读资料“你知道吗”,其中就介绍了很多中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教师应充分重视,合理利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你知道吗?”之后,介绍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的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11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结合数学的教学内容渗透德育

数学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结合这些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如通过数学应用题:“王叔叔家去年收入5000元,支出2500元,估计今年收入比去年高25%,支出比去年低10%,求今年的收入和支出各是多少?”这是一道有关收入、支出的知识问题,这时教育学生:王叔叔家去年和今年都有结余,并且今年比去年还多,说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年胜似一年。又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爱劳动教育、保护动植物教育……这些德育教育都可以从教材内容中找出相应的渗透点。

三、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德育,培养良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的科学性、逻辑性都很强。学好数学的同时它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很多好习惯的养成。其自身的精确、严密,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一定要做到严格、认真。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不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习惯

小学生计算粗心,错误率高是很让老师头痛的一件事。提高计算能力就一定要养成仔细计算的习惯。在平时的训练中,时时提醒学生不要抄错数,看清是什么运算,加减时注意进位和退位等等。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介绍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冲之,由于精确地推算求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使得这一项世界记录一直保持了一千一百多年,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通过这些,教育了学生,使他们认识了计算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严格、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来完成。在合作的初期,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这时教师要对各小组进行合理分工,加强指导,使孩子们学会交流、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四、课内外相结合,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数学活动渗透德育。如在学习乘法估算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每个人一天的用水量,回学校后估算全班同学一天的用水量,再估算全校所有人的用水量。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了水资源的宝贵,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思想就会在小小的心灵扎根。在二年级学习“统计”后,我在安排课外练习时,要求学生先到班主任那里收集好人好事记载情况,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学生在受到美德的教育与熏陶的同时,又使所学知识得到了巩固运用。

五、联系生活实际,收集有关信息

数学是一门联系性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有关德育信息,及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可这样引入课题:演示举世瞩目的中国“天宫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天宫二号”发射时间是几时?结束时,再演示“天宫二号”成功返回地面的画面,让学生说出“天宫二号”返回的时间是几时?通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引出课题,这样既能及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外界的信息,又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爱科学和用科学的兴趣。又如,在教学统计知识时,都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如调查改革开放前后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等数量进行教学;或者收集历届奥运会获奖的金、银、铜牌数进行教学。这样联系生活实际,选取现实生活中与数学紧密相关的新颖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听到经济飞速发展的声音,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双重教育目的的。

论文作者:李春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5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7

标签:;  ;  ;  ;  ;  ;  ;  ;  

浅谈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李春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