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非风景名胜区旅游兴起的思考_景点论文

关于我国非风景名胜区旅游兴起的思考_景点论文

关于我国无景点旅游兴起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景点论文,我国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出游不再是“到景点一游”,而是选定一个出游目的地,在当地悠闲地住上几天,喝喝茶,吃吃饭,和当地人闲侃,体验当地民风。这种“无景点旅游”正逐渐走入更多游客的生活中。

这里所说的景点是指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该管理区应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和明确的地域范围,具体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

无景点旅游是相对于有景点旅游提出来的,指不刻意、不专门游览这些景点的旅游活动。无景点旅游也并不是一味强求“不看景点”,其真意应该是留给自己一点时间,让节奏慢下来,把当地风情的眉眼看个清楚,或者做一些能留下更多回忆的事情。

一、无景点旅游特征分析

(一)与传统的旅游方式相比,无景点旅游彰显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从众性。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一些著名景点之所以人满为患,除了景点本身具有很高的观赏性以外,不能排除人们的从众心理的作用,人们总相信人多的地方就是值得去的地方。与传统的旅游活动方式相比,无景点旅游体现了旅游的自主、自愿、自助和自由的非从众性特征。人们自主选择旅游目的地,自主决定行走路线,自主决定休闲方式与时间;自发选择出游伙伴,自愿组合;自行选择交通工具,自行把握具体行程;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或改变行程计划。

2.休闲性。无景点旅游一路上并没有明确的游览目的,只为了享受旅行的放松,而不一定去固定的景点。比如到杭州不到雷峰塔、岳庙等知名景点一一游览,而是在西湖边慢慢散步,或者找个湖边的石凳坐下来,看景看人,让整个身心都能沉浸到西湖的美景当中;在贵州旅游不去黄果树瀑布,不去遵义会议遗址,而是选择贵阳的一个偏僻农村,吃住在农家,有时还跟农民一起下地干农活,感受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无景点旅游摆脱了跟团旅游的不自由紧促性、对目的地了解甚少的不足,也摆脱了去知名景点“大人看人头,小孩看屁股”的尴尬,还原旅游的休闲本性。

3.体验性。传统跟团观光旅游,强调团队的一致性与时间的短促性,旅游者很难真正体验到旅游目的地的人文风情,也很难真正融入当地人中去体验当地的生活。无景点旅游另辟蹊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也许是名不经传的地方住下来,随意走走古城,看看当地的风土人情,累了就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喝茶,或是在江堤上、田野间骑骑自行车,在农家吃吃农家菜,兴之所至,跟当地老百姓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等等。从中不难看出,无景点旅游是一种真正的体验旅游。

(二)无景点旅游与自助游、自驾车、农家乐等旅游方式比较起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这几种类型的旅游方式都强调一个休闲性、自主性,但是后几种旅游方式或许会有一些具体景区的安排,不一定是无景点旅游。而无景点旅游可以通过自助游、自驾游、农家乐等方式表现出来,可以是一次自助式的无景点旅游,或是一次没有景点的自驾游等。

二、无景点旅游兴起的原因分析

(一)旅游者方面的因素

1.旅游者个性张扬的需要。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必将导致人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和极大丰富。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看,需要是行为表现的先决条件和内在动力。无景点旅游正是基于人生理需要基础上的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行为表现。选择无景点旅游的人,厌倦了名山大川的拥挤,厌倦了团队旅游的整齐划一。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能体现个性化的旅游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无景点旅游作为满足他们这种需求的一种方式应运而生。现代人全面发展的个人需要构成无景点旅游兴起的原动力。

2.旅游者的成熟。选择无景点旅游的人大都是旅游经历比较丰富的中青年,他们一般文化素质较高,兴趣爱好颇多,追求真的和自然的东西的愿望更强烈。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只重视“到此一游”的结果到同时重视“结果”与“过程”,从“被组织”“被安排”到“自己组织”“自己安排”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经历了这一过程的,旅游者日益成熟,也催生了无景点旅游,符合旅游发展规律。

(二)旅行社产品的不足

1.低层次设计。我国旅游产品现阶段还处在初级开发水平,度假旅游产品、商务旅游产品及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水平都较低。旅游产品本应突出游客的体验性、娱乐性、知识性和享受性,但这几方面在我国旅游产品开发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低,容易被抄袭。

2.旅游产品单一。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旅游者希望通过参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个性。而目前我国旅行社在产品开发中,跟风盛行,盲目模仿。导致我国旅行社的旅游产品中,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大多表现为无差别、无特色,降低了旅游者出游的积极性,对旅行社的经营带来了严重制约性。

3.旅行社不规范操作也是导致旅行社产品遭到冷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三)景区因素

1.景区门票上涨是催化剂。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各大景点门票“涨”声一片,比如五台山的门票上涨约80%,旅游线路的报价也是“水涨船高”。据了解,不少旅游目的地的景点门票价格已经远远超出其他费用。例如,华东五市游中的苏州一地,当地交通、餐饮、住宿等费用加在一起,每人不到100元,而拙政园、虎丘等几个公园的门票加起来却要200多元。于是,有些游客开始向旅行社提出减少景点的要求。正因为这样,有人称“无景点”旅游是新型省钱旅游方式。很多消费者只需花几百元,就能享受到阳光、海浪和宁静的休闲时光。这些因素客观上成了无景点旅游的催化剂,使无景点旅游大受消费者追捧。

2.著名景点人满为患,游览环境差,旅游者体验差,本应轻松休闲的旅游成了真正的“苦旅”。景区有限的服务能力,一方面难以满足短期增多的游客需求,从而造成服务质量滑坡,以至于“花钱买罪受”的抱怨声不绝于耳;二是会给游客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由于“疲劳”接客,一些游乐设施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增大,特别是在人挤人的景区里,极易发生事故。这些因素也都导致一部分理智性追求个性的游客选择了无景点旅游。

(四)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

1.交通条件的改善。私家车的普及以及高速公路带来的便利性也都是无景点旅游兴起的一些客观条件。因为有了这些基本条件,人们出游不再一味地依靠旅行社,自助式的旅游变得容易起来了。

2.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WEB2.0环境下的一些旅游搜索引擎及旅游网站的出现,旅游信息的获得变得更加便利。出门旅游之前,只要去一些旅游搜索引擎网站或者一些旅游论坛搜索一下,所有的旅行事宜就会了然于胸,屏幕上的信息就会告诉你哪些酒店比较紧张、哪些机票价格更为实惠、哪里环境比较优美、哪里的体验比较独特等等。

另外,通讯设施等其他一些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都给无景点旅游者带来了便利。

(五)乡村旅游的兴起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也已具相当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轨道。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趋势较快。乡村旅游的兴起,尤其是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开放式不设门票的农业新村、古村落以及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地的开发开放,为无景点旅游者提供了很好的去处。

三、无景点旅游的兴起给旅游各业带来的启示

无景点旅游的出现一方面是我国旅游者走向成熟、理性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对目前我国传统的景区与旅行社业务产生一定的冲击。旅游各业面对这种新的旅游方式,不应该是消极等待,而应该反观自身,积极地应对,尽力满足这部分旅游者的需求,争取这部分旅游市场。

(一)景区

1.加强景区管理,改变景区人满为患的局面,优化景区游览环境。采取人数控制,预约排队等方式来控制景区游客人数,还景区本来的自然面貌。旅行社多开发“温点”和“冷点”的旅游产品,以引导客流,避开旅游“热点”景区。

2.景区开发要向纵深发展,不能单一依靠“门票经济”。旅游经济要打破门票经济的误区,开发相关产业,增加旅游收入。不要只看景点门票收入,要看综合效益,综合开发,科学规划。要以旅游景点的开发为中心,向特色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风土文化开发等多项目开发转变,由一种旅游产品,单一景点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发,做到有看的、有买的、有玩的,突出地方特色。

3.树立大旅游景区的观念。无景点旅游可以不去传统意义上的景区景点,不需要目的地专门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可以依托社会中现存的相关行业、设施和服务而存在,所以即使旅游资源没有开发成为旅游产品,也可以被旅游者所利用。对于无景点旅游者来说,目的地本身就是景点,包括现代化的大都市,富有地方风土人情的小山村,只要善于发现,处处都是风景。因此,无景点旅游的发展要求旅游规划者要树立全新的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理念,要树立起大景区的理念。目的地的建设更多的应该是向旅游者提供原真性的自然景观、地方特色文化和优良服务,而不是在目的地大兴土木,建造人造景观,或是设法砌墙圈景,收取门票。

(二)旅行社

无景点旅游的兴起说明旅行社在景点安排方面还大有可为,可以通过发掘不同的旅游元素,设计出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1.转变观点。一提到旅游,就感觉应该要到什么旅游景区景点,但无景点旅游的出现将会逐渐改变人们的这种旅游观念。不仅仅到景区景点才能进行旅游,任何地方的任何积极的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旅游的对象和欣赏的景观。所以,未来旅行社在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时要考虑游客的这种自由自在的旅游需求类型,可设计一些有特色的无景点休闲体验式的旅游线路以供市场选择。

2.产品设计内容转换。无景点旅游对休闲体验要求非常高。而传统的旅行社产品是组合旅游要素,即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当把目光转向体验效果的时候,这些内容显然已经不能达到目的了那么旅行社的产品内容将由传统的要素组合转向体验过程的设计,当然体验必须借助旅游者来完成,旅行社能做的是搭建一个体验的舞台(旅游线路),提供一个表演的剧本(旅游活动安排),培养具有互动能力的主持人(导游),借助一定的道具(旅游支持设施)和群众演员(旅游目的地居民和同游人员和偶然邂逅者)在一定的背景(旅游环境)中,使旅游者完成一次相当个性化并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

由以上可见,只要应对措施得当,无景点旅游不仅不会对旅行社业务造成冲击,反而有助于推动旅行社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变革。

(三)旅游保险业

无景点旅游的优势是节约旅游成本、减少等候时间,能看到更自然的东西,能体验到旅途中的新鲜与心灵宁静。但这种出游方式在安全性、旅游保险等方面还属于空白阶段,这也给旅游保险业提供市场机会。保险公司在传统的旅游保险对人身意外伤害和医疗风险保障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设计出包含保障高风险运动、24小时紧急救援、个人钱财、行李盗抢、旅程延误、个人责任的产品。在保险产品销售渠道上进行创新。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电话营销、网络营销、手机短信等途径,提高服务质量和销售规模。由于旅游保险具有短暂性,很多游客嫌去保险公司不方便而放弃购买旅游保险。如果保险公司能建立更多更方便的营业网点,将会给需要购买保险的人极大的方便,改变目前旅游保险受冷遇的局面。

(四)旅游网站

无景点旅游者对旅游信息的需求愿望更加强烈,这也给旅游网站带来很大的市场机会。旅游预订系统、旅游搜索引擎以及一些旅游论坛的发展将会给无景点旅游者出游提供很大的便利。

标签:;  ;  ;  

关于我国非风景名胜区旅游兴起的思考_景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