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思路论文_林善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思路论文_林善

浙江中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就成为了环境改善的一项重点项目,采用生态修复的方式越来越受到治理工作的青睐。生态修复就是依靠大自然独有的自我修复能力,并配合合理的人工辅助,使得河道的生态功能恢复到原本的状态,如保持水土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小气候或者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等,另外生态修复还能够确保河道的开发利用率最大化。本文就结合某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对生态修复设计进行浅显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生态驳岸

引言:文章主要针对我国某地区实际案例,对河道综合治理的生态修复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生态驳岸、水生植物、生态浮床等构建平衡的生态环境来净化水质,并运用先天的岸线优势以及种植多种陆域植物形成一定的景观等方法创造更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治理和修复效果。

1.工程概况

某河道总长约4.12km,工程总占地约15.24万m2,陆域面积约4.94万m2。经过近几年的多次整治,水域环境及周围景观都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但是河道的有些位置仍存在淤泥的情况,导致该段水流不够通畅,岸坡及岸边的景观都有待进一步的治理。该河道生态系统最为薄弱的地带位于滨河带,该处的河道基本不能发挥其自我修复功能,其开发利用价值也略显不足。

2.设计目标

2.1完善功能

生态修复设计是要在保证河道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进行的。进行设计时要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的原则,综合全面考虑区域水系的布局,使河道水系保持畅通,进一步加强水循环,优化水域环境,确保河道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理想的效果。

2.2改善水质

生态修复设计通过对局部岸线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并进一步优化驳岸的设计,为该水域内的水生植物提供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加水域的生物多样性,从而形成更加稳定平衡的生态系统,尽可能恢复其自我修复的功能。

2.3提升景观

对原有的过于单一的河道岸线进行优化设计,形成更具特色的岸线景观,有利于形成水路一体的滨河生态系统。对生态景观的修复上主要是通过栽种多种陆域植物,尤其是乔灌草的配植;为打造滨河景观特色还可以设置多种亲水设施,增强其玩赏性,将河道打造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和谐风貌。

3.设计手法

3.1布置河道平面线型

维持河道原有的特殊性并进一步开发河道的蜿蜒性是本次设计的重点环节之一。由于河道本身的蜿蜒性是由水流的冲蚀造成的,也是自然河流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种特征,因此,再进行生态修复的设计时应尽可能的保护河道原有的自然特点,在此基础上打造河道线型的多变性,增加水域生物的多样性[2]。单一的岸线会使得河道过于普通缺少特色,也不利于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确保河道的基本功能,然后因地制宜,按“只挖不填”的原则进行岸线的改造,使得河道最大限度的接近自然形态,也为鱼类的产殖、两栖动物的生存提供优越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丰富河道驳岸形式

在我国基本上每个城市都会建有公共绿地,这种绿地基本上都是直立式驳岸,具有明显的人工改造特点,缺少了亲水性,在生态亲和性方面的表现也有所不足。因此,本项目的驳岸采用了自然草坡的形式,该形式能够成为河道生态修复的基础,也为河道中各种生物的生殖提供有利条件,显示出了优越的生态亲和性。自然草坡难以形成的地带,可以选取自然堆石的驳岸形式,再加上岸线的蜿蜒性和多样的植物种类,显现出更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设计绿化带时不仅要符合生态修复的功能,同时要兼具观赏性能,因此,层次分明的灌丛以及部分小乔木都是不错的选择。

3.3修复河道水体生态

首先是对地表径流污染进行初步的净化。据调查,造成河道污染的最大原因就是地表径流污染的直接排入,这也是需要本次修复设计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对地表径流污染进行初步的净化处理。采取的措施有设计生态滤沟,选取吸附性较强的焦炭、沸石等为滤料,对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有较好的净化作用;另外还可以种植多种根系发达的水域植物,不仅提升河道的观赏性,还可以有效利用其根系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净化水质。经过初步净化后的污染物再进入河道,就大大减少了固体悬浮物的含量,基本实现了初步净化的目的。另外,恢复河道中的水生植物群落。结合河道的实际情况,修复水生植物的群落时,应满足根系、净水能力以及观赏性的基本要求,其中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都是不错的选择。种植形式也要多样化,尽可能的打造具有特色又能平衡生态环境的群落,还可以帮助上游水域进一步的净化。其中沉水植物的生态修复功能表现出更大的优势,因此保障沉水植物的成活率也就为河道的生态修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设计科学合理的生态浮床。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植物的根系更够吸收水中的污染物,根系上寄生的微生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解污染物,对水体的修复效果较为明显。由此可见,生态浮床不仅能够修复河道的生态性,还兼具了观赏性,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合理的设计。

3.4河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总体策略

河道污染的治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全民进行积极参与。尤其是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上更是涉及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等多个领域,忽略任何一个环节的整治都很难实现污染的有效控制,所以要提升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人人参与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结合当前河道污染的现状,对生态的修复首先就是要对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河道的环境也是生态环境的一种体现,在进行整治时要做到范围全面、措施得当,结合先进的技术理念打造人水和谐共生的河道生态环境[1]。河道在治理时还要结合当地的发展现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水环境修复技术,从最初的污染治理上升到水域环境的生态修复的高度上。河道的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不仅要通过技术措施综合治理污染问题,还要在岸线、物种群落、景观的方面进行努力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只有恢复河道的生态修复功能,才能从根本上治理污染问题。而目前的河道污染的治理现状是,政府与相关部门只能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治理效果只停留在表面的控制,要实现全面有效的治理应结合“减少外源污染,控制内源污染,降解水体污染”的思路,从设计、方案以及技术实施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治理。在实施治理时,不仅要重视点源、面源的污染,更不可忽略的是上游水体带来的污染,因此,有效的“控制内源污染”也是提升治理效果的关键环节。治理内源污染的传统方法就是清淤,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生物形态的方法治理效果更具优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控制内源的方法会得到推广并广泛的应用到实际的治理工作中[2]。

结论

简而言之,经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表明,对河道进行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设计能够有效改善河道的水域环境,还会增加河道植物群落以及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符合生态调节的多种功能,也基本实现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和谐画面,生态调节功能与观赏性共同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将城市点缀的更加靓丽。

参考文献

[1]徐卫东.唐河源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工程设计[J].山西水利,2018,(08):23-24+42.

[2]杨松,姚慧敏.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景观工程设计探讨—以河北省迁西县城段滦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为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11(05):162-165.

论文作者:林善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思路论文_林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