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区金鼎第一小学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是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数学教育是学生抽象思维和计算推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学习自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数学教学当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运用。本文针对能力培养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能力培养;小学数学;运用;
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自己的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教育背景,探索能力培养在数学教学当中的具体运用方法。
一、发展观察能力,提高审题准确率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非常重要,无论是代数的学习,还是空间几何图形的学习,都需要小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比如,在学习数数后,要求小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物品,能够准确无误地点数出物品的数量,并且能够根据所给物体,认识物体的大小、高矮、宽窄,学会通过视觉进行基本的数学比较,对物体有基本的数学认知。审题是做题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学题目得分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和观察能力的强弱。审题能力的培养又是在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审题准确率。正确的答题是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数学学习当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耐心、仔细的审查题目,并找到题目中考察的关键点和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关键词,能够全面准确的分析数学题目,联系课堂教学地知识,结合数学教材综合地学习数学。比如,在鸡兔同笼教学当中,有应用题题目是“鸡和兔一共有20只,鸡和兔的脚一共有38只,问,鸡比兔多多少?”这里面就要注意题目要求并不是求出鸡和兔的个数,而是对比鸡和兔之间的差数,有很多马虎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审题能力就会出现失误。。笔者就日常的数学教学当中发现,学生在拿到一道应用题后,往往只关注列算式进行计算,过于马虎大意,总是会忽略题目对计算单位的要求或附加条件,忘记将计算结果换算题目要求的单位,或者是缺少计算算式等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需要着重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反复读题,注意在最后计算结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目的最终求得的结果单位具体是什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计算能力,提升数字敏感度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粗心马虎是影响计算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动脑筋去思考,杜绝学生依赖计算器进行计算的现象,要求学生严格遵循正确的解题步骤认真书写,保证书写过程的整洁干净,重点强调验算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反复检验,从而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笔者日常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拿到计算题目后就开始迅速在草稿纸的上面进行演算,然后立刻将演算结果腾写到作业上面,当计算题目难度增高和计算算式过于繁琐时,学生在计算时就缺少解题思路,很难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计算错误率也大幅度提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的不仅仅是正确率,还有运算的速度。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学会引导学生进行简便运算方法的解析和总结,帮助学生熟悉掌握简便的运算规律,使学生在考试和平时的作业练习中不会因为计算浪费太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表,并定期进行回顾和检查,为数学计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总结适合自己记忆的运算方法,简化计算过程当中的复杂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率;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杜绝因粗心马虎出现的错误;注重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程度,注重更新和改革计算教学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兴趣化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三、鼓励推理假设,挖掘数学规律性
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小学阶段要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做到思之有缘,推之有据,言之有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无论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或是综合与实践哪个领域,无不体现对推理能力的学习和运用。学习简单的数字之后,不仅要会认读和书写数字,还要掌握数字排列的顺序和规律;学习图形与几何后,要通过学习一定数量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简单面积和体积的运算,来推理和假设出一个通用的面积和体积公式,发现其规律并给予检验;通过学习统计与概率,发现扇形统计图的构图规律,根据一定的扇形图板块的百分比,计算出缺失板块的百分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无不体现推理能力的运用。通过推理与假设,让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提倡自主学习,注重数学生活化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本内容,自主梳理数学知识的结构与框架;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课本教材要求的知识点重难点进行划分,对定理、概念和易错点进行提示和指点,让学生自主的去整理和总结;课后布置作业监督学生及时巩固,提出问题引发学生主动交流和学习。
数学的学习不是对课本知识的简单罗列和照搬照抄,应该培养学生自己去整理和归纳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师只要适当给予引导,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真的理解和掌握课本内容,将书本上的数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真正做到将数学知识“消化”和内化,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如学习简单数字后,可以观察生活当中数字的运用;学习计算后,可以计算自己的开支与花销;学习扇形统计图,可以统计出班级的人数和家庭的收支状况;学习几何图形,可以计算出家里的占地面积和桌子的大小等。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2]刘德宏.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阶段性实验报告)[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论文作者:杨文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题目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注重论文; 教师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7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