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的机遇--对我国金融信息化的思考_金融论文

世纪末的机遇--对我国金融信息化的思考_金融论文

世纪末的机遇——对中国金融信息化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末论文,中国金融论文,机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社会生产力由低到高不断推进的历史,当生产力中三大构成要素之一的劳动者完全脱离了具体生产劳动过程,社会生产过程是由劳动者所创造的劳动工具独立去完成,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完全依赖于整体社会劳动者的知识的进步时,知识经济时代就不再只是一种文字表述,而成为了一种现实。

一、金融信息化的内涵

当人类社会即将迎来21世纪之时,知识经济的雏形——信息经济已经深刻地、划时代改变着人类发展的进程。

本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及现代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学会了比较系统地利用信息资源。如果说农业经济时代人类利用的资源仅限于物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利用的资源扩展到了物质加能量,那么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阶段,人类利用的资源已涵括了物质、能量和信息。就像“能量”之于工业经济时代一样,“信息”之于知识经济时代是一种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资源。

在实现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经历社会经济信息化的阶段,以信息化的成就去装备和带动其它传统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有两条线:一是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如IC技术、IT技术、网络技术、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等等;二是信息服务产业化的发展。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就像修建公路是为运输货物,满足人们需要一样,以众多成熟的高科技技术构建而成的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也必须要有能满足社会各种需要的信息在这条路上传递,才有意义和价值。因此,信息化的建设必须要两条腿走路,忽视或偏废任意一方,都必将减缓一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世界各国尤其是信息产业相对较发达的国家,对于信息技术业发展的重视都是有目共睹的,而信息技术业的每一步创新都离不开信息服务业的需求,同样,不断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业也带来了信息服务业的突飞猛进。

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而企业信息化不仅包括金融企业的信息化,而且就整体社会经济而言,金融信息化既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前提,还是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最佳切入点。

金融信息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金融信息技术化,也习惯称为金融电子化;二是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化,即通过金融电子化技术系统提供金融服务与金融信息服务。

我国金融电子化按照“六五”作准备,“七五”打基础,“八五”上规模,“九五”电子化的构想,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建立起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基础上的电子资金清算系统、柜台业务服务系统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功能、开放的金融电子化体系,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现代化进程。虽然随着我国金融电子化的逐步深化,我国金融电子化深层次的问题还存在不少,但是,相对于金融信息服务产业而言,前者是发展中的问题,而后者则属于发展的问题。

毋庸置疑,金融电子化在我国金融信息化中的重大意义,建立、健全和完善我国金融电子化是我国金融业的一大课题。同样,建立在信息技术上的我国金融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化和成熟化,对我国金融信息化的最终完成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金融信息化建设对中央银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实现金融信息化,是我国中央银行提高金融监管力度,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宏观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重要保障。首先,金融电子化是实现我国中央银行监管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强化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的技术平台。金融电子化的实现,将改变传统中央银行业务的实现手段,大大提高其效率和效果,例如:中央银行的稽核与监督,可以通过金融计算机网络适时、高效地完成,中央银行对各商业银行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将更加全面、及时和准确,中央银行的各种货币政策的传递将更加高效、迅速,中央银行也将更加及时获得各种经济、金融信息的反馈,从而及时进行政策调整,等等。其次,建立在金融电子化基础之上的金融信息服务,是实现我国中央银行监管金融、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方式。通过金融计算机网络,提供金融数据信息和金融政策信息并依据各种金融信息,提供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指导和帮助各商业银行化解金融风险,自觉执行宏观货币调控政策,保障经济发展。

(2)实现金融信息化,是我国中央银行适应社会经济信息化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央银行一方面是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构,它肩负着保障货币币值稳定,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及金融安全的神圣使命,另一方面,它又是金融服务机构,为各商业银行提供必要的专业技术和金融信息服务,当信息化发展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种对象之时,中央银行必须依赖于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才能完成其保障和服务于经济、金融及社会的任务。

2.金融信息化建设对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实现金融信息化,是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提高效率的必由之路。无论是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都将大大地提高其工作的效率。以银行业的外汇国际业务为例,外汇储蓄、汇兑、支票、国际结算、信用证、银行卡、外币收兑、会计核算、联行往来、资金清算等,在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性业务处理系统,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方式(EDI)与国际清算系统连接后,在较短的时间就可以迅速地完成,而如果没有国际业务的客户综合性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也没有电子数据交换方式(EDI)与国际清算系统的连接,完成一笔国际银行业务即便可能,也将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做到。

(2)实现金融信息化,是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拓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客户以及实现金融业务创新的重要基础。传统金融机构的简单的中介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不仅简单的服务内容,如存、贷服务,支付、划拔、结算、汇兑等单纯的服务难以满足客户的需要,而且低效率的服务方式也将失去很多的客户,金融信息化的实现,大大丰富了金融机构的服务内容,也彻底改变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大大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为金融业务创新,市场开拓提供了条件。

3.金融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性

对于全社会来说,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企业的活力是整个社会经济大系统活力的基础,没有广大企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它们对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设备和信息服务的需求,全社会的信息化将失去最根本的基础和推动力,信息社会也就更无从谈起。而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是首先要实现金融信息化,无论是传统的企业商业活动,还是最现代的电子商务,都离不开金融信息化的完成。

总之,金融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日显突兀。

三、对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

1.我国当前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状况

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起步于80年代初,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水平较之发达国家还相差很远,无论是从金融信息化的硬体结构还是软体结构,应该说已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所幸的是,我们的认识是清醒的,从决策层到基层,从理论界到实业界,都已经清晰地看到了我国金融信息化的落后状况,并为加速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而献计献策。

目前,我国金融信息化的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金融信息化缺乏全局的、长远的总体发展规划,建设布局不合理,建设标准不统一,科技投入不足。

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最初是在无规划、无标准,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在自发地推进着,这种方式在建设初期,对发展和扩大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同时,由于没有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的全面规划,又无开发建设大规模系统的经验,加之在建设过程中规范化、标准化意识不强,形成了金融机构各自为政,银行间各类业务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和信息格式标准,也缺乏网络互连标准和应用接口标准,从而导致系统通用性差,系统建设和布局极不合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金融系统的低效运作。科技投入只重硬件购置,而忽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以及金融信息应用技术的投资开发和建设。

第二,金融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单一,不全面,从而制约着金融信息化的全面发展,使已有的系统适用性差,应用范围窄,不能全面提高金融系统的效率。

目前,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大多只停留在模拟手工的事务性处理阶段,不能将金融业务处理自动化、金融服务电子化,金融管理信息化、金融决策科学化综合统一起来,系统规模小,应用范围窄,不能对金融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加工和利用,不能发挥金融信息化系统辅助管理和决策的作用。

第三,金融信息化网络系统普遍存在各个封闭运行,小规模、低保障,高风险,以及低效率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系统从人民银行到各商业银行都建立了自己各自的规模不同、通信方式各异的城市和全国信息网络,但除人民银行的卫星通信网初具规模外,其他各行的网络都较小,基本上都采用专线,这种类似“作坊”式的运作,对于具有准公共产品特性的信息网络而言,前者的运作完全违背了后者的特性,无法达到后者的规模经济效益,必须予于整合,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缺乏,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措施以及风险防范机制都不健全。

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金融信息服务明显缺乏。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电子银行、自助银行、家庭银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已非常普遍,客户从自己的开户银行不仅可以得到一般的存款服务,而且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金融信息服务;而我国仅极少数地区出现了“准无人自助银行”,银行对客户的资信信息,客户对银行的业务信息均知之甚少。信息严重封闭化,不透明化和不对称性致使央行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不力以及商业银行对金融服务的创新不足。

最后,缺乏风险投资基金和具有建设大型金融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经历和管理经验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对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支撑。

金融信息化的发展,不能单依靠政府的独立建设,而必须市场化、社会化。但是,由于金融信息化产业也同样具有信息产业的高风险特性,因此,其市场化、社会化就必须要有风险投资的支撑,而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正是我国目前所缺乏的。

与我国金融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由于培养不力而严重供不应求,急需引入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充实和完善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队伍。

2.加快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第一,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系统构筑金融信息化总体框架。当务之急,我国应建立银行系统的统一的、开放式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安全防范措施。并根据目前的业务需要,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首先,就目前国内的情况而言,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中央金融数据库,以此数据库构建金融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其中可以包括金融指标信息系统,金融预警系统,金融咨询系统,金融评估系统,金融查询系统,适时金融信息跟踪系统等。这个系统能满足全社会的金融信息需要。其次,建立统一的基于全国金融系统的应用系统建设为目的银行数据仓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银行支付清算事务自动处理系统、银行管理信息系统、银行国际业务联网自动处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

第二,以金融信息产业化为手段,以金融信息产业集团化为取向,以数据库的建设为中心,以各金融应用系统为先导,科学构建,合理布局,统一规范。严格的标准和科学、周密的设计是这一大系统成败的关键,先进的安全技术以及硬体技术、软体技术是这一大系统建设的基础,同时,我们还必须有配套的各种政策支持和制度支撑,这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建设这样的工程,应综合利用各方面的优势,集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于一体,共同建设。

第三,以金融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建设为主体,科学构建包括金融机构管理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和金融预警系统等各子系统;以金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核心,有效进行金融信息化工程建设。金融信息化工程建设的成败,不仅在于要搞好网络支撑平台这个物理框架的技术性建设,更重要的还在于搞好金融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个主体内涵建设。金融信息化工程能否有效发挥满足管理需求应用和满足社会需求应用的功效,就在于能否通过它开发出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使之得到充分的利用。将金融信息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将它提炼为知识,再把知识激活为动力,使其成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这是金融信息化发挥强大功能的根本所在。因此,必须将金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放在金融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地位。改变过去那种重信息技术而轻信息内容,重硬件而轻软件的弊病,让金融信息资源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第四,加快金融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造就大批优秀的、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金融信息化人才队伍,是这项事业发展的保证。金融信息化人才是分层次的,既要有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及金融理论与实务,能从事金融信息化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又要有能熟练地从事金融信息系统程序设计、进行维护管理的中高级人才,还要有大量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熟练金融业务,能利用计算机从事金融业务工作的初级人才。目前,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十分缺乏,应采取高校教育与实践部门定向合作的方式,联合培养适应我国金融信息化深层次发展复合型专业人才,共促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走向繁荣。

中国金融信息化的实现途径有两条,一条是按照常规沿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走下去,这条路看似合理、安全,实则选择了永远的落后。另一条是非常规的路,即利用“后发优势”,超常规发展我国的金融信息化,这是一条可行的捷径,更是一条必行的捷径,这是我国世纪末的机遇!

标签:;  ;  ;  ;  ;  ;  ;  ;  ;  ;  ;  

世纪末的机遇--对我国金融信息化的思考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