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论文_朱明恩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论文_朱明恩

云南工程建设总承包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这些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规划和施工都有了显著成效,并不断研发出新型材料、先进技术和新型措施,广泛推行到各项建筑施工建设中,有了显著效果。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维护建筑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它的施工技术分析有着积极作用。在建筑工程实际施工中总会面临各种问题,若是缺乏完善的解决,就会限制建筑工程的运行。以下我们就来对建筑相关的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序言

探究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我们要足够关注,对施工环节要严格执行;对员工技术不能马虎,要逐步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展开必要的培训;在施工期间要对施工流程和内容,按要求贯彻执行,保证施工的合理性,按照科学规范的施工过程。以下,我们对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展开探讨: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1混凝土搅拌技术和运输技术

要依照工程进度、运量、距离、路形等,选择合适的车型和车量。整体运力要比总拌合能力要高。保证新拌混凝土要及时输送到摊铺现场。运送到现场的拌合物要能较好的适应摊铺工作。各种摊铺技术的混凝土拌合物从出料、输送、摊铺完成所用的最长期限要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不合格时,要进一步测试,增加定量的缓凝剂或保塑剂。在运送期间要避免漏浆、漏料和污染路面情况出现,途中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延误。自卸车输送要避免颠簸,减少拌合物的离析。车辆出发和停下都要保持平稳。为了防止断板现象在水泥砼路面出现,在路面浇筑完成后,施工单位一定要在混凝土上开展锯缝作业,锯缝深度要科学设计,通常情形下,要在5~6cm左右采取科学控制。

1.2混凝土浇筑技术和振捣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材料的关键要素,对混凝土的施工操作直接影响着建筑施工,它是提升建筑体质量的重要环节。混凝土在浇筑初期,务必要根据合理的配比展开拌和,最初的凝固时间是3~4小时。在浇筑施工后,我们要对混凝土进行严格分区,把混凝土展开分区浇灌,明确依据既定流程进行。在振捣施工时,振捣棒要加速振捣,缓慢拔出,确保混凝土的紧密性。混凝土浇筑期间要持续进行,不可间歇,若是发生突发状况,必须间歇,就应该马上进行应急措施,全方位确保混凝土的性能质量。混凝土浇筑流程完工之后,要把握好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控制好混凝土表温与大气温差。

1.3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材强度、性能质量是关系着现代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效果的关键要素,要加大重视力度。跨度越大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对钢材荷载性的强度标准越严格,要求钢材的强度尽可能的满足要求。当前在研究钢材强度的环节中,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往往通过加大钢材厚度来提升钢材强度,这样的做法仅仅加重了钢材的体积重量,会对结构本身带来一定的作用力。这就要求加大对新型钢材的研究力度,在不徒增钢材重量的前提下,提升钢材强度,保证大跨度空间钢架结构施工正常开展,保证大跨度空间钢材结构的服务年限。

2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的措施方法

2.1提高建筑材料的技术指标控制

从房屋建筑施工材料开始,就要严格把关,对工作人员入场,要有序的组织安排,加强交通维护等,这些环节都离不开规范有序的组织安排,循序渐进的进行。在维护工作之后,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全面清理,待彻底清理后再正式投入交通运行。这些环节都要求人员能够有较强的责任心,规范自身行为,在各阶段都能确保无误,为自身安全和建筑安全提供必要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立健全的安全施工意识和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要增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就少不了必要的技能培训,完成有序操作,同时较好的避免违规操作情况的发生。然而绝大多数的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较弱,缺乏法律安全意识,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训练,在工程项目进行过程中,很多不规范操作和施工设备的随意放置,都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我们既要加大力度对人员的安全行为的培训力度,又要严格管理在工程操作中不规范的技术操作,提高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技能的发展,起到管理者的指挥带头作用。

2.3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机制

为了保障质量和施工安全,就要健全施工生产管理体系,有系统的制度作支持,能够从根源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并且,要结合施工的具体情况,确定科学的安全方案,贯彻落实安全方案。并且,还要有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施工安全责任,加大安全考核力度,从而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2.4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定要建立综合全面的监督管理制度,并贯彻执行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对于一些违法的监理机构一定要开展必要的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要进行必要的法律制裁。要优化调整土建工程质量监督制度,通常是工程监理部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相关人员的学习体制、考核体制、监督与整改体制、施工以后的检查验收体制等,各参建单位主体一定要贯彻落实这些制度,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

3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的意义

3.1土方开挖技术

基坑土方开挖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关键要素,在施工期间,要把握科学原则,“分层挖设、先撑后挖”,以基坑开挖次序为前提,避免扰动情况出现。在开挖期间,施工人员要对开挖阶段仔细检查,减小土方开挖的风险。

3.2基坑支护技术

对浅基坑进行挖设期间,要根据土质情况、开挖深度、边坡预留阶段及降水等进行分析。在土质适合、湿度合理的环境下,基坑开挖深度要在5米以内,无需其他支撑。但是在长期的挖方边坡施工阶段,要满足相应要求来放坡。数据表明,浅基坑技术涵盖了:横撑、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板桩等。在深基坑挖设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要对土壁的稳固有一定的保证,利用临时支挡装置,增强土壁稳定性。对于透水挡土支护环节,要适时地利用预制桩、双排灌注桩、工字钢装加横挡板工具,切实维护深基坑支护的稳固作用。

3.3地基处理技术

在建筑施工期间,要结合实际,选择各种地基类型,并采取对应措施来处理地基,全面增强建筑工程地基的承载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地基性能,尽可能的减弱路段与桥台间出现的沉降区别,避免由于沉降情况而引发的地基变形情况,避免错台情况出现。如,在施工期间,若是有沟壑地形,要充分利用该区域土壤间含水量充足和较大孔隙的特点,深入开展与黏土层的换土操作。通常而言,黏土层较多,强度较大,富含充足的有机物,此时可由软层的厚度来把握换土的深度;在挖开一般的粘性土后,及时翻晒;若是填土高度小于4米,就能分析出最佳深度为0.5米;若是填土超过4米,或更高时,就能确定深度在一米左右,接着对黏土实施开挖翻晒操作,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再把土层含水量要求对黏土应用实施管理,再进行回填密实的施工。

4结语

总的来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工作是涉及专业科目多,较为复杂的一项工作,不可独立考察分析,要掌握系统性原则,清晰分配建筑工程施工相关的监管与保养各阶段工作,从而保证相关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使得建筑工程作用能够全面实现,实现其更长远的经济与社会价值,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添油加力。

参考文献:

[1]金 斌.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8):00146.

[2]喻先声.浅谈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全过程施工技术管理[J]. 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7):00072.

[3]谭 静.浅谈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8):56.

[4]韦 秋.浅谈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监理的现状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14):147.

论文作者:朱明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1

标签:;  ;  ;  ;  ;  ;  ;  ;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论文_朱明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