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以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信息网络的建设和数据标准化操作为其重要表现,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建设。针对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内容、软件、人才和信息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建议。文章研究了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供参考,从而促进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更好、更快地进行。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造价管理
1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
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业中,信息管理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应用的一个热门话题。信息管理是我国建筑业的总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动态管理的概念逐渐被各行各业的管理者所接受和重视。相比之下,静态管理旨在建立一个目标计划,然后在各种条件和参数非常稳定的情况下实施。显然,它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环境,那里的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基本稳定。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变量通常会导致事先估计和规划,这使得在实施中很难做任何事情。因此,许多建设单位无法将项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结果与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使得企业难以为其成本控制目标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
实施项目成本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是建立一个方便快捷的统计分析系统,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全过程和动态成本管理、成本分析和风险预测,为项目决策层的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擅长使用动态管理可以在项目盈利能力和风险分析、销售控制、资本管理等方面发挥非常有价值的作用。
2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2.1建筑企业对于工程造价信息化的认识不足
静态定额在我国建筑工程造价中一直使用。然而,由于一些建筑企业只重视建筑成本的信息化建设,而忽视了信息化过程,即企业单方面认为信息化建设是利用各种建筑成本相关软件来提高整个信息化管理的效率,从而忽视了建筑成本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内部技术人员不能深刻认识到工程成本信息管理的作用,也不认为信息建设是完成工程成本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非常缺乏对它的关注。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只把建筑成本的信息化建设付诸实践。当成一种“面子工程”来建设,蓬勃的建设只是由于一些标准要求或舆论压力,使得建设成本的信息化管理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从总体上看,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同时,这些认识上的不足也是每个建筑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2建筑企业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
目前,施工企业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使得各类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信息无法及时存储和管理。虽然据说大多数建筑企业内部拥有相对丰富的成本信息数据,但由于各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和沟通,这些信息数据只能以封闭的方式存储和使用,从而失去了必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当前项目的成本信息数据基本上只掌握在少数民族手中,随着项目的变化,他们的变化也很快。缺乏沟通和信息共享将直接带来许多问题。首先,建筑企业工程材料的价格变化通常很快。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共享,企业将难以掌握工程成本的最新信息,从而导致工程成本的计算错误。二是施工企业之间的信息堵塞将直接影响到所有企业的利益,使得工程各个部分的价格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影响施工企业的有序发展。
2.3信息化平台建设质量有待提升
目前,各级成本管理组织对信息平台建设没有统一的认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尤其部分省的造价信息还未做到“全省一盘棋”,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信息的建设和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已建立的信息平台的功能相对单一。成本信息是封闭的并且彼此分离。数据收集很困难。仍然存在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信息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仍然需要改进。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可靠性不强。指标的质量和数量是不够的。信息平台的整体功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推进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化的对策
3.1提高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意识
对于建筑企业的建筑成本来说,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是整个成本管理工作稳定实施的前提。在实际的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相应的管理人员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了解。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工程造价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管理各种软件在管理上的兼容性,而且作为施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管理任务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是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在信息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整合好企业内外联动部门的相关岗位,实现建设成本的最优信息管理。三是施工企业造价信息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和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和整合,明确造价信息管理的目标。
3.2完善建筑企业工程造价信息资源库
从我国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有自己的资源库。然而,由于这些资源库的质量和数量不一样,目前还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工程成本信息资源库。因此,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人员应该将工作重点转移到这些信息的整合和连接上,从而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基础,为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提供资源基础。此外,建筑企业应自觉提高自身系统的信息提取和管理效率,以满足不同层次建筑成本的信息需求。
3.3要重视信息化法规政策环境的构建
项目成本管理组织应立足于长期发展,努力建立成本信息化发展的长期和定期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成本数据归档管理系统。有必要打破成本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划分的管理障碍,建立成本数据全过程的记录管理机制,使成本管理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得到财务评估、发展改革、咨询企业等各方的广泛支持。同时,还必须建立诸如数据报告的完整性评估和档案数据验证等机制,以确保档案信息和数据的质量。其次,有必要建立一个持续的信息资助机制。国家成本管理组织通常被纳入财务范围,不再被允许从事创收活动。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向全社会提供成本信息公益服务。因此,在项目成本信息管理和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制定专项财政资金支持政策,或者建立信息工作的筹资机制,以确保专项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必要引入成本信息标准化管理的政策。应当利用法规、法律和政策来澄清成本信息建设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澄清各级成本管理机构在信息工作中的权利和责任、工作标准以及市场各方在信息建设中的作用。政府应该坚决不要支吾其词,政府不应该接管市场。充分利用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强对成本信息收集、编制、分发和利用的控制,真正实现项目成本信息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业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筑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作为促进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研究前景。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目前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掌握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积极借鉴国内外这一领域的先进管理经验,最大限度地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竹生,彭金平.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障碍及制度保障体系[J].工程管理学报,2017(2):22-26.
[2]伍洋,陶学明,王耀萱.我国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框架体系的构建[J].西华大学学报,2017(4):62-64.
论文作者:崔锐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成本论文; 信息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建筑论文; 企业论文; 信息化建设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