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论文_赵艳红

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论文_赵艳红

赵艳红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儿科 301800

摘要:本文将主要以小儿保留灌肠的护理理念为临床主要研究目的,分别针对肛管的改进以及插入的深浅程度等进行分析,综述小儿保留灌肠的护理进展。

关键词:小儿保留灌肠;护理理念;进展分析

将固定的液体含量从患儿的肛门处经过直肠灌入到结肠中,以此帮助患儿可以进行肠道给药,从而达到病症诊断以及治疗的效果。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护理方法,进行保留灌肠法不仅仅让操作流程更加简单,同时这一方法起效快,因此受到临床医学以及患儿家属的欢迎,针对于此,本文将以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价值进行简要综述。

1 肛管的改进

根据临床数据的相关证实,常用的橡胶管存在以下几个缺点:①径口过粗,插管所受阻力较大,对患儿会产生极大的刺激性,以此患儿的痛感有所增强,插入失败的几率有所升高。②管壁不透明,无法合理的对插入情况进行观察记录。③径口由于过粗导致管腔内所残留的药液无法有效清理,因此准确剂量无法有效探别。④在对橡胶管反复应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感染情况出现。针对上述存在的缺点,对肛管进行改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王庆双,刘春威,王振杰等[1]专家的研究中,对肛管进行改良,准备新型的一次性14号硅导管,将其末端减去,对圆头位置予以保留,其长度在25厘米[2],同时准备一次性注射器材、常规药物、弯盘、无菌纱布、一次性手套、液体石蜡以及棉签等,将制作的新型改良肛管对患儿予以治疗,改善了常规橡胶管的弊端。同时临床医学研究人员采用气囊导尿管予以灌肠处理,这一方法不仅仅能够避免药液的流出,同时药物在患儿肠内所停留的时间也有所延长。通过采用以上改良形式,改善了橡胶管的浑浊缺点,对患儿所产生的刺激性有所降低[3]。

2 灌肠管插入深度调整

对小儿灌肠插入的深度研究可知,一般插入的深度最深10厘米,最浅为7厘米,但也有部分研究报道显示,灌肠的深度也可以调整到最深12厘米或者15厘米左右。通过对小儿直肠肛门的局部解剖结构予以分析可知,当年龄到10岁左右,其直肠肛门将增长到成人的长度,但是乙状结肠会有显著的长度变化,中位长度一般在(35.2±2.9)厘米左右。在贺忠娥[4]专家的研究中,对100例患儿予以灌肠处理,其中将6.0克左右的十六角蒙脱石散加进20毫升的生理盐水中进行保留灌肠处理,每日进行2次,并将生理盐水进行加温处理到40℃,放进碗中和十六角蒙脱石散混合调匀,让其药物完全溶解后,将其抽进30毫升注射器中,将患儿调整至左侧卧位,臀部抬高在10厘米左右,其中对照组插入的深度控制在7-12厘米左右,观察组为17-22厘米左右。数据结果证实[5],因观察组插入深度长,其肛管前端位置已经到达乙状结肠的下段处,以此灌肠流入直肠的时间也有所缩短,效果提升的更加明显[6]。规避了以往液体进入直肠内所引起的排便反应,让药液在乙状结肠内保留15分钟,这也证实肛管插入的深度在20厘米左右较好。

3 灌肠液的选取

3.1 温度调整

灌肠液的温度如果不能合理调控,将影响药物吸收的程度,根据临床研究的相关证实,直肠的正常温度值为36.9~37.9度,灌肠液的温度为38℃,和其较为接近,因此应将灌肠液的温度设定在这一范围内,才是最为精准的。如果进行降温处理,应将灌肠液的温度设定在不高于32℃的范围内,如果患儿的体温已经高于38.4℃,则应用室温在4.0℃的灌肠液进行降温处理[7]。常规的灌肠液传统保温法主要是在温开水中对药液予以浸泡[8],而后进行加温处理,这一方法在天气较为寒冷的状态下,不宜长期使用,因此应用电热水温箱对其予以保存,操作更为便利,效果更加显著[9]。

3.2 灌肠液种类

3.2.1 高热惊厥患儿灌肠治疗

对于高热的患儿来说,在高热患儿中,呼吸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临床反应,当前,对高热以及惊厥患儿多予以中药灌肠治疗,其中在叶明怡,彭滟,谢冠豪等[10]专家的研究中,对60例研究组患儿予以钩蝉承气汤保留灌肠处理,2-3毫升/(kg*次),每日2次,其钩蝉承气药方构成为:12克钩藤、12克蝉蜕、12克僵蚕、12克厚朴以及12克枳实,同时备取6克大黄(后下),用水煎煮半小时制成100毫升汤剂,灌肠使用。当患儿体温上升时,用药前用温开水进行泡煮5分钟左右,让原液到达37℃。除上述方法外,应用10%水合三氯乙醛进行灌肠处理,药液吸收完成后,小儿的肝脏以及肾脏能够将其还原成为三氯乙醇,这一成分能够有效的对Central Nervous System进行抑制,达到快速的催眠效果,在20分钟内其药效即可挥发完成,即产生生理性的睡眠反应,醒后不会出现头晕反应[11]。这也说明灌肠法的效果要优于口服方法。

3.2.2 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浑身发热,头部疼痛,全身不适、面部发红、咳嗽以及咽部充血等,张应晓[12]专家对80例患儿予以中药灌肠处理,其中主要药物成分为:柴胡、麻黄、荆芥、生姜、石膏、金银花、板蓝根、桔梗以及甘草等,其中将药物浓度统一而后控制在40℃左右,依据患儿的年龄,<12岁控制在20毫升,>12岁控制在60毫升,结果证实,予以中药灌肠处理的患儿效果显著。另外由相关学者研究显示,将0.5克维生素C,2毫升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毫升板蓝根注射液以及5毫升生理盐水混合而成,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予以灌肠处理,每日1次,其中高烧39℃不退的患儿每日2次[13]。就目前而言,这两种灌肠方法的效果较为有效,避免了患儿服用大量的抗生素。

3.2.3 肺炎治疗

吕春荣[14]等研究学者对小儿肺炎行中药灌肠治疗予以相关研究,对32例分析组患儿予以清肺合剂保留灌肠治疗,主要方剂为:3-9克麻黄、6-12克的小春花、5-12克的三叶青、4-10克的七叶一枝花、5-12克的钩藤、5-12克的苏子、5-12克的杏仁、3-6克的甘草、5-12克的桔梗等,每日1剂,每日2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4 小儿肠炎

研究学者[15]将11-15毫克/(kg*d)的黄连素碾碎后,应用5-10毫升左右的生理盐水进行溶解后,对患儿予以保留灌肠处理,临床效果显著,且未出现十分明显的不良反应。另外将蒙脱石+黄连素为腹泻患儿予以保留灌肠处理,临床效果也十分明显[16]。同时在临床中也可以应用贝飞达和思密达对其灌肠处理,贝飞达中主要含有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以及肠球菌[17],对各类因素所造成的急性腹泻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思密达的主要成分为蒙脱石散[18],能够有效抑制消化道内的细菌,并对消化道黏膜予以覆盖,达到治疗和预防的双重疗效。

3.2.5 细菌性痢疾

对细菌性痢疾患儿予以大蒜煎液治疗,将大蒜捣碎后制成混合液,而后用纱布进行过滤处理,再将50毫克的甲泼尼龙片碾压成末,将其和1.0克的呋喃唑酮,2%的普鲁卡因10毫升混合后,对患儿予以灌肠处理[19],患儿的腹痛感减轻后,3日后大便正常,效果显著。另外用15克白头壳仔、12克黄连、12克黄柏、10克木香以及10克甘草制作成加味白头翁汤,对细菌性痢疾患儿予以保留灌肠,每次灌肠的含量为30-50毫升,每日2次[20]。上述方法也证实,为细菌性痢疾患儿予以中药以及西药保留灌肠处理,其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

4 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保留灌肠所用的肛管进行改良,并分别对不同病症的患儿予以灌肠用药分析,均能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插入的深度以及药液的温度进行测定,能够为临床研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王庆双,刘春威,王振杰等.新型一次性硅导管在小儿保留灌肠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3):96-97.

[2] 齐燕.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9):170-171.

[3] 朱学研,刘丹,王丹等.高位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9):184-185.

[4] 贺忠娥.不同肛管插入深度对小儿灌肠药液保留时间的影响[J].全科护理,2008,6(32):2966-2967.

[5] 莫郑波,项琼,宋恩峰等.益气化瘀排浊汤保留灌肠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86-87,88.

[6] 刘春燕.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4):61-64.

[7] 谈利利.肝性脑病保留灌肠的药物选择和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3):3-5.

[8] 梁梅兰,张桂珍,菅瑞梅等.生大黄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30(17):2053-2056.

[9] 王震平.慢性肾衰竭患者中药高位保留灌肠的护理[J].河北中医,2014(12):1890-1891.

[10] 叶明怡,彭滟,谢冠豪等.钩蝉承气汤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复杂型热性惊厥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6):104-106.

[11] 王芸,卜延君.尿毒清颗粒联合药用碳片保留灌肠疗法治慢性肾衰的60例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161-161.

[12] 张应晓.中药保留灌肠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4(1):26-27,28.

[13] 陆文,陶慧琳.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5(49):43-43.

[14] 吕春荣.清肺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z2):196-197.

[15] 戴红惠,易继飞,王健生等.联合应用高位结肠透析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66-167.

[16] 郭文龙.中药内服加保留灌肠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3):59-60.

[17] 罗林山,宋太平.直肠给药在肛肠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5,35(4):65-67.

[18] 汪盛香.柳氮磺吡啶联合氢化可的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进展[J].医药前沿,2015(29):244-245.

[19] 王省博,卢子杰,苏昀等.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3):297-300.

[20] 李晓玲.药物保留灌肠法的护理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33):69-70.

论文作者:赵艳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论文_赵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