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教师权威分析及其现实意义_后现代主义论文

后现代教师权威分析及其现实意义_后现代主义论文

后现代教师权威的解析及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后现代论文,现实意义论文,权威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师权威自古以来就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课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育教学的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后现代哲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构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旨在从后现代视角下解析教师权威,对教师权威的特征及重构进行思考,并就现实课堂中的师生冲突进行分析。

一、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师权威的概念界定

教师权威的确立基于各种哲学视角下的知识观而建立,后现代视角下的教师权威即在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对现代主义知识观的批判的基础上而建立,是对现代主义下教师权威的批判与重构。

(一)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师权威

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师权威是在权威的定义基础上延伸出的一种定义。权威就意味着一种活动中的服从与被服从关系,因而教师权威强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管理和服从,是一种强制性的关系,一种制度性的赋予。比较典型的教师权威定义有:

1.“权威意味着影响者与被影响者之间支配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权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它表现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信赖、认同和服从。”[1]

2.“教师权威,是教育权威的集中体现,是指在教育领域里,教师依据该领域所确立的目标与规范对学生的控制与管理,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观点中服从并依赖于教师。”[2]

(二)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师权威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师权威是基于后现代的知识观而建立起来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针对于现代主义知识观的解构而展开。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是价值中立的、稳定的,同时也是封闭的。在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中,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解释,研究者(例如师生)并非外在而是内在于认识过程之中。知识并不是一种绝对的、固定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建构性和可质疑性等特征。[3]

基于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知识不是一种确定性的存在,而是存在于过程中的建构的,这样知识的权威消失了,因而教师的知识权威也就随之消失了。因此,教师权威不再由知识的性质来决定,而逐渐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学生延缓对那一权威的不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学生所正在体验的一切。教师同意帮助学生理解所给建议的意义,乐于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反思每个人所获得的心照不宣的理解。[4]这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主宰课堂的领导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师权威特征

(一)教师权威的内隐性

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师权威是外显性的,是显性地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当中的,对现代主义教育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现代主义的教师权威的建立主要取决于外在的法治权威和制度权威,教师权威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发生了转向,相对于现代主义的教师权威变得具有隐蔽性,隐含地存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对话过程中,成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内在因素。教师权威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成为内在情境的领导者。教师与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在情境性框架之中,施瓦布的“地方性事务状态”里,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无论多么仁慈)。[5]

(二)教师权威的建构性

在现代主义的情境中,教师权威是天赋的,是制度赋予的、社会建构的。教师的权威是不容质疑和不容侵犯的,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地拥戴、尊敬。这样的教师权威使得教师具有了先天的优越感,而漠视了学生,并对学生采取强制的管理方法。

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师的权威不再是社会建构的了,而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成。这种内在的生成必须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努力才能建构。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关系中,教师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研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特别是教学反思,逐使教师权威从这种内在情境中建构起来。

(三)教师权威的过程性

在现代主义视角下,知识是确定的、客观的、不容质疑的。作为知识传递者的教师,由于具有这种知识,而在先于课程之前便成为知识的权威。这样,教师的权威是先验的,是存在于过程之前的。教师在从事教学之前不再需要考虑如何进行建构教师权威,而只管如何行使教师权威。

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师权威是过程性的,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的。多尔认为课程成为一种过程——不是传递所(绝对)知道的而是探索所不知道的知识的过程;通过探索,师生共同“清扫疆界”,从而既转变疆界也转变自己。[6]因此,由于课程知识的不确定性、过程性,教师权威应在师生共同“清扫疆界”的过程中建构。

(四)教师权威的感召性

美国学者R·克利弗顿和L·罗伯特对教师权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权威主要取决于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制度性因素形成教师的制度性权威,包括传统权威和法定权威;个人因素形成教师的个人权威,包括知识权威和感召权威。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传播,教师权威的传统权威、法定权威以及知识权威渐已削弱,而教师的感召权威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样,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师权威具有感召性。教师权威的感召性源于教师本人的人格魅力、爱心、同情心等,是教师个人的感召性。这种感召性与现代主义的教师权威的感召性有所区别:前者是社会性的感召,通过法治、规则等的宣传而实行,而后者完全是靠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与学生在对话过程中通过其行为、表现等而使学生愿意与其接近并跟随之。

三、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师权威的重构

基于后现代教师权威与现代教师的区别及后现代教师权威的特征,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建构教师的权威。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师权威的建立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尊重学生的自由

法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涂尔干曾经说过:“权威和自由的对立是人为的,事实上,这两个概念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相互联系。自由是恰当的加以理解的权威之女儿。”[7]后现代的教师权威与学生的自由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后现代教师权威不是限制学生的自由,而是促进学生的自由。

后现代教学法,首先承认成人与儿童之间深刻的互联性。[8]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师权威的重构与学生的自由是相伴相生的,尊重学生的自由是后现代教师权威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权威要在尊重学生自由的过程中建立并维护。只有尊重学生自由的教师权威才是真正的后现代教师权威。教师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时刻谨记尊重学生的自由这一基本点。

(二)尊重知识的无限

在后现代知识观下,利奥塔指出(知识)涉及的是一种能力,它超出了确定并实施唯一的真理标准这个范围,扩展到了其他的标准,如效率标准(技术资格)、正义和/或幸福标准(伦理智慧)、音美和色美标准(听觉和视觉)等等。[9]后现代的知识不再是现代主义知识观下的那种确定性的、不容质疑的真理和标准,因此教师必须尊重知识的这种不确定性,尊重知识的无限。

利奥塔曾指出后现代的知识观敲响了教授时代的丧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教师,不再需要教师的权威,相反我们要构建并重塑教师的权威。因此后现代教师权威的重塑必须建立在认识到知识不确定性和无限的基础上,各级教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增强自身的知识素养,这样才能时时刻刻在师生之间保持权威。

(三)尊重情感的共鸣

后现代主义倡导多元、个性和多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而不思考差异背后的内在以及差异存在的原因。顾及所有参加者之间的差异的意义和影响而一味接受差异,只能产生人与人之间更深的隔绝,让大家陷入各自的差异之中。假如我仅仅接受你不同于我这一事实,而不问问你是怎样不同于我、你的不同怎样反映出我与你的不同之处,即我要了解你就得自我反省——不进行这类的交谈,你我便仅仅作为两个互不相干的孤独者存在。而这正是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的后现代状况的一大危险,即大家越发禁锢在各自的主体的囚笼里,找不到历史、哲学或语言手段来建立人与人之间深刻的、有意义的联系,丧失了与人亲密交往的能力。[10]

后现代教师权威具有感召性,教师权威建立在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基础之上。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知识上、语言上等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因此理解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必然存在着差异。大卫·杰弗里·史密斯意识到了后现代课堂中可能出现的这一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师就应当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教师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共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了解教师的人格等个人因素,并进而被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从而达到后现代教师权威的重塑。

(四)尊重师生的对话

后现代运动通过提供人与人之间新型的巧合而开拓出创造性活动的新天地。就学校和课堂而言,学生和教师不受教条主义束缚的一大好处,在于它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互惠式而不是从前那种传授式和控制式逻辑衍生的教学关系。[11]因此,后现代教师权威的重塑必然要尊重师生的对话,尊重师生之间的交流。

后现代教学法公开地进入游戏世界,借此与青少年跳起对话式的舞蹈,这样一来,青少年不致被抛弃,而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也不至于患上僵化症。[12]倡导并尊重师生间的对话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建立教师权威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这样后现代的教师权威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四、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师权威与师生冲突的消解

当前对教师权威的研究主题的维度上,国内学界对教师权威的解析、教师权威的消解与重构以及教师权威受到挑战的原因分析等都很全面,但却忽略了教师权威的不恰当运用会成为师生冲突的一个重要因素,忽略了研究教师权威与师生冲突之间的关系。[13]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经常见到师生之间冲突的暴力事件,甚至杀人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不难想象当前的教学中师生冲突达到何种境地。长期强调监视、责任考试、科学管理、堡垒一样的学校建筑以及课堂内的精神压抑会产生更多的疏远行为、辍学生、非专业化的甚至道德沦丧的教师,促使冷漠的学生加入社会中的帮派组织。[14]青少年表现出的对教师和校领导的愈来愈强烈的反叛精神或无动于衷,可以解读为年轻人的质问——在学校所花的时间只是在学习,还是在服务于某个其他目的——完成某些人关于命运的定义?[15]美国的著名教育学家罗伯特(Robert T.Tauber)博士也曾在他的著作《课堂管理——坚实的理论和有效的实践》中写到:“师生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一种十分麻烦的行为不当的种类。教师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拒绝权力斗争。”“权力斗争无可避免。可避免的是教师对这些斗争回应的无效方式。”[16]后现代学者坚持认为如果我们继续遵守我们祖先制定的法律,那么课程仍将是一种脱离人类经验的、毫无意义的技术统治者的努力,因为这些法律在后现代世界中已毫无道理并且抑制了学生的尊严和身份。[17]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教师权威对于师生冲突的解决和杜绝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因为它尊重学生的自由、尊重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尊重师生之间的对话,这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了解增多,对避免和解决师生冲突就有了很大的作用。

在罗伯特的著作《课堂管理》里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假设你是负责学校报纸的英语老师。报纸就要印刷了,但你的一位而且是唯一一位学生摄影师Emily却忘了显影好几张关键性的照片。在你试图劝说她继续完成这个显影任务时,权力斗争开始了。这个学生说道:‘好吧,你也知道我是唯一一个知道如何显影照片的人。如果我不做,报纸将没有照片。’”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普遍会认为其权威受到威胁,很有可能会斥责学生。但作者却在书中提出了解决这一冲突的办法:承认学生权利和请求合作,即很明显地承认Emily所做的,她有权利决定报纸是否能有照片的完整印刷,然后你暂停,使对她权利的承认“渐渐进入”,然后继续利用她的帮助或合作。

基于对后现代教师权威的理解,笔者提出了解决师生冲突的方法,希望对现实情境中的学校问题有一定的帮助。最后引用大卫·杰弗里·史密斯的一句话作为笔者的希望:孩子们折射出我们自身深刻的脆弱性,大家有必要以更加温柔的方式在这个世界上。[18]

标签:;  ;  

后现代教师权威分析及其现实意义_后现代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