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究论文_徐小芳

对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究论文_徐小芳

身份证号码:32128119861028XXXX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当前国内的环境评价公众主要采取公示、问卷调查以及听证会三种方式,但是在具体落实过程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当前环评工作中公众参与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环境评价;公众参与;参与度

1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环境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可能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建设项目、规划以及公共政策等,牵涉到公众的利益。公众作为利益关系方,对于环境评价的过程以及结果都具有知情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公众参与环境评价是一项当然权利,对此,《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都予以认可和确证。

其次,公众参与有助于促进环评工作的民主化与科学化。一方面,公众参与环评工作实际上是决策民主化的体现。公众参与维护了公众对环评决策的知情权,提升了公民的环境意识,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促进决策更好的兼顾公众的意见。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环评工作能够有效的对环评工作进行监督,促进相关单位或部门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环境评价。

最后,公众参与环评工作有助于促进社会对相关项目的接受度。项目建设、规划或者公众政策的执行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受公众关注,允许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工作,并通过科学合理的环评过程让公众了解到项目建设、规划有助于公众接受相关项目,降低公众对项目展开的阻碍。

2公众参与环境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公众参与环境工作的现状

我国环评工作主要是通过公示、问卷调查以及听证会三种方式进行。公示是环评工作用的最多的公众参与方式,其依据主要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通常而言,环境评价要进行2~3次公示,每次公示的周期大约1周左右,相关部门还需要在相关媒体上将环境评价工作的信息予以公开,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在公示期间,环评单位或者部门应当对项目的环境评价过程、结论等予以具体的说明,并需要提出具体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减少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

问卷调查分为实地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实地问卷调查通常范围比较小,主要是针对可能产生较大环境影响区域的部分公众以及单位团体等;网络问卷调查的范围相对要宽广一些,涉及范围可以包括某次环境评价的所有区域,但是反馈速度通常较慢且反馈的问卷质量也无法保障。

听证会是比较正式的环境评价方式。由于采取听证会的环境评价工作成本较高,因此通常只适用于较大的建设项目或者对环境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通过通过听证会的方式,公众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环境评价的全过程,也有助于促进集思广益的过程中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2.2公众参与环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众参与环境评价虽然是法律、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所要求的特定影响环境项目建设必经的流程,但是在具体落实公众参与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2.2.1公众参与度不高,参与效果差

从现实来看,公众虽然有权利参与环境评价,但是其参与度却不高。公示似乎能够有效的传递建设项目信息以及环境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但是一方面公众对于建设项目了解并不深入,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的热情并不高,如果相关部门不主动联系,很少有公众会通过公示的联系方式向有关单位或部门提出意见。

此外,公众参与的效果差,难以对环评工作产生实质的影响。听证会中虽然有公众参与,但是其在本质上是由相关部门主导的,公众在参与听证的过程中发言权有限,难以对环评听证产生的结果产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2环评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环评单位在选取调查对象时并不合理,通常选择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代表人,而对环境评价所涉及到区域的一般公众关注不足,且问卷调查通常是委托附居委会等组织,常常存在一人填多表的不良现象。

其次,环评过程信息公开不充分。环评单位对相关信息的公开度是公众了解建设项目状况及对环境可能影响评价等信息的最主要的途径,但是从环评单位的信息公开来看,关于建设单位开发项目的信息并没有予以充分公开。

最后,对公众意见不够重视。就实践而言,许多环评单位仅仅将公众意见的获取作为依法依规必经的流程,而对公众意见的具体内容并没有予以充分的考虑,只是按照先前的决策来继续决定是否进行项目建设。因此,环评单位实际上主动的让公众意见在环评过程中“虚置”。

2.2.3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落实不充分

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及地方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落实公众参与是环境评价单位的义务所在,其必须依照上述规定的程序、方式等充分落实公众参与。然而,现实情况往往相反,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公众参与也大多流于形式。

3促进公众参与环评工作的改进策略

公众参与是促进环评工作科学化与合理化的重要流程,也是避免环评决策失误的有效手段。由于形形色色的原因,当前环评工作中公众参与度以及参与效果都明显较差,极大的阻碍了公众参与在环评工作中发挥应有效果。基于此,有必要根据上述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环评工作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3.1加强环保知识教育,全面公示相关项目信息

公众参与度不高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环保知识的欠缺以及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对项目信息了解不足)。为此,环保部门应当强加环境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引导公众主动的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来。此外,对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需要环评单位在环评的公示过程中对项目建设中影响环境的关键信息予以充分公示,从而给予公众以准确判断的空间。

3.2采取多元化公众参与方式,提升公众参与度

公示、问卷调查以及听证会三种方式实际上存在互补关系,对某次环境评价采取多种公众参与方式能够提升参与度。例如,公示虽然具有传递信息不固定的特点,但是如果结合问卷调查就能够有效的让公众了解有关信息。再如,问卷调查可以与听证会相结合,从而让公众对建设项目与环评工作有着全面的了解。合理的运用上述三种公众参与方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公众参与度,彰显环境评价过程的民主性。

3.3强化公众参与的监督,提升公众参与效果、促进相关规范的落实

公众参与环境评价过程中监督机制的欠缺使得相关规范落实效果差,也不利于公众有效参与环评工作。完善环评工作中的监督机制能够促使环评单位重视公众的意见,同时有助于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贯彻。就具体的监督而言,需要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予以确认,地方通常相关政策予以配合,从而形成严密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佩儿,周琼.宁波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0.

[2]戴群英.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的问题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

[3]杨晔.环评公众参与问题思考及实践操作层面改进建议[J].环境保护,2013,21.

论文作者:徐小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  ;  ;  ;  ;  ;  ;  ;  

对环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问题探究论文_徐小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